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主思想是贯穿陈独秀一生思想的一条主线。民主不仅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大旗.也是他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随着时势的变化,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在其一生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有数次转折与变化。这个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5年秋至1920年春,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推崇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9):34-35
因为国家、祖国和民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同义词。然而近年来,一些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复活”情绪愈演愈烈,以致达到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程度,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沟壑就逐渐扩大了。  相似文献   

3.
还原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然而,自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陈独秀被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大特务"等莫须有的政治帽子,致使他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功绩被抹杀,那段原本清晰的历史一度变得模糊和混乱起来。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4.
父权缺失是陈独秀现代思想形成的社会学渊源之一。"年幼丧父"的人生境遇不仅改变了陈独秀接受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早期的思想形成。在父权缺失的人生背景下,青年陈独秀最终逸出了传统"父权"伦理疆界的局限,进而又依托多种新学资源完成了自我思想的蜕变,走上了一条由"反叛旧文化"到"创造新文化"的人生实践道路。陈独秀因"父权缺失"而形成的现代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政治领域内思想框架的构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教科书里,陈独秀被批评为“右倾投降主义”,其原罪之一就是对工人阶级的轻视和对工人运动的不重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这已经为新时期学术界所论证。不过,陈独秀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认识显然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有复杂的背景内容,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罗素思想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分析批判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批判主要集中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和平事业的破坏上。他认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人们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他和马克思一样,宣布资本主义必须灭亡。然而,他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具体蓝图与实现蓝图的途径是不同的,这是我们应当注意和批判的地方,特别是他在中国“五四”时期传播的思想是可以批判吸收的。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哈尔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原因,促使青年学生首先投入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并同工人罢工和商人抵制日货等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此时,青年学生也采取各种方式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就使五四运动在哈尔滨的发展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精英辈出、群星闪烁、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奋进时代。翻开《新青年》这一历史画卷,一个个耀眼的名字映入眼帘。今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研究成果,早已汗牛充栋,但另有些并非不重要的人物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高一涵就是此类人  相似文献   

10.
王静 《世纪桥》2020,(9):75-80
知识分子是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各种因素推动的结果,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即近代中国社会现实呼唤科学的理论指引中国革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败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带来极大的震撼,促使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即马克思主义与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的蓝图相匹配、契合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以及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促使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散木 《党史博览》2008,(1):52-53
陈独秀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在他一生中,监狱对他来说是平常的居所,遭通缉和被追捕更是家常便饭。他一生几乎无时不在颠沛流离,亡命天涯中度过。尝过清延、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被称作中国的启蒙运动。所谓启蒙.是说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辛亥革命未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共和民主.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处在蒙昧状态.不了解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明白民主到底是什么?要想建立现代国家,就要使人民首先是青年明白什么是民主.认识自己的权利,自觉为维护公民权利而斗争.用陈独秀的话就是“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借鉴欧芙妇女解放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妇女解放思想。由于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经济独立与阶级斗争。劳动妇女是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重点。并将妇女解放纳入了无产阶级解放的范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深刻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思想解放的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下,通过参与学生运动、鼓吹妇女解放、组织政治社团、参与政党等途径积极参与政治,开启女性规模参与政治的先河,在呈现彻底性、组织性、集体性等特点的同时,也存在人数较少、影响力较小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借鉴欧美妇女解放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妇女解放思想。由于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经济独立与阶级斗争。劳动妇女是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重点,并将妇女解放纳入了无产阶级解放的范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深刻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3,(10):40-43
大革命爆发后,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工农武装问题日渐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和领导工农武装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接触和认识工农武装问题,开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虽有某些偏差.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中国知识界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是大量引进国外学说以寻找救国真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为实现“外争国权”的目标,国内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以及海外侨胞纷纷挺身而出,从而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公众外交的璀璨篇章.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学生是五四公众外交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力量.梁启超、林长民、余日章等社会名流利用各自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开展针对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各方面人士的外交活动,收效明显.五四社团组织中,国民外交协会、和平联合会、各学生组织以及海外华人团体等态度坚决、据理力争,向世人展示了捍卫国家权利、维护民族尊严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构成当时的知识阶层.从社会现代化的视野研究这一阶层的人数和地域行业分布.可以为五四时期以至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提供材料.五四时期的知识阶层包括曾在科举制度下受过旧教育的人、在各类新式学校中接受过教育的人、归国留学人员、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和中学在读生,总数在140~150万之间,占全国人口的0.3~0.4%.京津(包括国立、京师、京兆、直隶)、江浙、中南(包括湖北、湖南、广东)三地区人数即达75万.大多分布在教育界、政界、军界、农工商实业界,小部分人从事新闻、出版,或是自由职业者和革命者.  相似文献   

20.
傅艺  李慧懿 《党史文苑》2006,2(12):63-64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