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划分了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现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秩序和社区内部平衡,结果和过程并重等。为此,农村社区管理要充分继承已有的组织和制度遗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建设投入,积极培育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大国家对农村反哺力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可以划分出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等。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与实践中,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低效。要建立高效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就必须清晰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改革规范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正> 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开始了由单位主导型向街居社区主导型的转变,其重要标志就是城市社区建设。作为西部的重要城市,成都市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社区组织已经建立。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推进成都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已  相似文献   

5.
江晓华 《求实》2016,(8):87-96
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市场化和政府主导型是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典型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存在妥适性困境。而社区合作型退出以农户和所在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主体力量,合作推动宅基地使用权间接市场化,具有妥适性。社区合作型退出的具体路径分为退回机制和转化机制,退回机制主要涉及退回原则、程序、主体、条件、补偿和风险治理的交易规则和干预规则;转化机制包括转化规则和转化后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视转化行为为设权行为,宅基地使用权转化意味着设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并承认其用益物权地位,建立兼顾一般要求和宅基地使用权特殊要求的转化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规则。  相似文献   

6.
社区建设模式由社区建设的管理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所构成。中外社区建设的经验表明,只有构建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建设才能健康地发展。因此,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政府主导型”社区建设模式应成为长春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容易解决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成熟的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不仅取决于自身功能是否完善和健全,而且取决于所在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及是否与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制度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村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基础。现存的农民与集体、农民与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土地产权得以扩大和强化。随着土地流转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传统村庄的地域边界、人口边界、组织边界和阶层边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建构与土地流动相适应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农村社区建设表明,通过合理划定社区规模、组织重构、社工队伍建设、服务下乡等方式,有助于加强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和对乡村的有效整合,推动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的一系列行为打碎了传统农村在器物方面的传统,但也使得原子式的农民完成了农民的集体化、再组织化,涣散的农村形成一个实心农村。改革开放后革命话语的退场、身份更加自由的农民在全国范围内大流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进一步碎化传统农村在精神方面的传统,也荡涤了建国以来农村的集体记忆。农村在器物和精神方面都出现了空心现象。为了完成农村社会权力秩序在经历市场经济对其解构之后的重构以及改善农民的民生、消弭农村的风险,应该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各种资源下乡充实农村,实现农村从"空心村"向"实心村"转变,实现从"离心村庄"向"实心社区""、齐心社区"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宗族是传统乡村的重要组织机构,虽然其在某些方面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其互助性、保障性、教育性、情感性对农民又会产生凝聚力,有利于激发集体情感。为了使宗族势力在农村集体主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要提高民主意识,促进农民族人向现代政治人转变,增强农民的集体责任感;要依托宗族力量,促进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增强村庄的集体凝聚力;要引导宗族活动,延续村庄集体记忆,促进宗族归属感向村庄集体归属感转变。  相似文献   

1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04,20(5):43-45
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类型的文明组成的。这是理解和解释当代世界所发生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重大事件或事实的关键。划分文明类型 ,必须抓住本质特征———起主导作用的整合要素。据此 ,可以对当今世界几个主要文明的类型确定如下 :宗教主导型 (印度文明 ) ;政治主导型 (中华文明 ) ;经济主导型(西方文明 ) ;“宗教 政治”主导型 (伊斯兰文明 ) ;“宗教 政治 经济”主导型 (日本文明 )。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曾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统”的层面一直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浙江省一个海岛村庄以“统一规划、能人牵头、适度规模”为特色的土地(养殖塘)租赁经营模式的分析表明,新形势下双层经营体制已经突破了“集体——农户”的简单格局。另外,农村社区自主决定内部经济事务的权利,连带强化了村社的自主治理能力。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土地制度、确保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充分发挥当地农民的资源禀赋优势。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转型利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形势严峻、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现实影响力大及发展存在隐患等现实问题,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转型利用十分必要和紧迫。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现代社会管理目标的契合性、现实中实际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部分功能等,说明对其转型利用具有现实可行性,转型利用可选择的路径是:将其作为社团法人纳入民政部门登记管理范围,确定和规范其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辅助地位;在行政村设置社会协商议事性质的社区理事会,将少数民族传统组织纳入国家社会管理体系内。  相似文献   

14.
蔡继明 《学习论坛》2010,26(7):59-62
在现行政府主导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中,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购得土地,而是仍然以征地方式变农村集体土地为城市国有土地,从而占有了农地转用增值的主要部分,这无疑仍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今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建设问题:在城乡统筹战略思维下实行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土地用途管制不能和土地所有制和征地制度画等号;尽快修订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严明清  刘群  谢芳 《学习月刊》2014,(23):36-38
北美地区是移民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但他们通过社区基层服务组织的建设,政府依法指导与社区高度自治相结合的社区公共管理模式,实现了种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北美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10,26(5):78-80
“中国模式”不能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也不能用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只能用文明类型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的政治主导型文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模式”就是现代政治主导型文明,其基本特点是:一心为公、为民的执政党的领导;国家可掌控的市场经济;“政治-伦理-科学”型的文化。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也与现代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有很大区别。后者的基本特点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受经济力量控制的议会制民主政治:“商业-宗教-科学”到的贲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农村社区中开展民主建设,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的政治保障,对于落实农村居民当家作主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的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拟以沈阳市农村社区民主建设为例,剖析农村社区民主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从治理方式入手建构和谐的城市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唯实》2005,(11):52-55
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人本思想;可持续性;平等对话、社会共识与共同治理;促进合作,增强社会资本;易接近性和可选择性。社区和公民社会建设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着力点。社区治理的要点:一是培育共同治理的关系模式,二是逐步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式公共服务与管理模式,真正把社区建成沟通居民与政府、企业、组织的平台和中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农村区域性社会,农村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如何促进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1997年以来,益阳市立足农村社区实际和农民群众的需要,广泛组织开展“十星级农户” (五爱星、致富星、团结星、法纪星、新风星、文教星、计生星、科技星、义务星、卫生星 )创评活动,找到了促进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合乎农村变革实际的价值取向   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农村社区一些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农村社区组织与规模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的工作,也是农村社区组建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自发型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规划型社区".农村社区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它要求立足农民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基础,确定社区的边界;作为一种农村基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单元,它也要求根据管理和服务效率争效益来划定边界.在实践中,各地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尊重农民业已形成的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科学规划社区的布局及其规模范围.其中,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设置社区是一种现实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