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是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而积极的评价。然而,我国基于《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中关于一些原则性问题规定的考虑,至今还未加入国际刑事法院。本文试通过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里中国关注的原则性问题的规定进行分析,对如何协调中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之进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8年 7月 1 7日联合国通过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规约》)。该《规约》2 0 0 2年 7月 1日生效 ,国际刑事法院在当日正式成立。该法院专门审判国家、检举人和联合国安理会委托审理的受到国际关注的最严重犯罪 :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体现了国际社会防止和惩治战争罪恶和有组织反人权罪行的决心 ,呼吁世界各国尽快加入并批准《规约》。中国尚未加入《规约》。对中国未加入《规约》态度的重新审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加入《…  相似文献   

3.
王腾 《法制与社会》2013,(9):258-259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是国际刑法领域迄今为止最全面和最重要的国际公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有关对国际犯罪行使管辖权的规定意味着国际社会不再容忍犯有最严重的国际罪行、粗暴践踏人权者不受惩罚的现象存在,这无疑将会震慑未来的或潜在的最严重的国际犯罪,从而促进对国际人权法的进一步遵守。然而中国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加入该规约。国内有一些学者撰文希望中国加快步伐加入该规约。本文从法理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该问题,并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与国家的同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楚敬 《时代法学》2004,2(1):55-59
国际刑事法院的正式建立涉及到一系列国际法律问题 ,尤其是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方面的问题 ,由于往往涉及国家主权 ,复杂而敏感。因而 ,从国际法原理的角度 ,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极为必要。特别是我国政府暂时还没有批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也没有签字 ,而其原因主要集中于国际刑事法院有关管辖权方面的某些规定 ,所以更应从国际法原理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予以深入分析与客观评介 ,尤其是对规约有关管辖权方面某些重要条款存在的不恰当理解更有必要予以澄清 ,以期为将来我国考虑加入《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2年<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正式生效,国际刑事法院也随印建立.该法院被赋予宽泛的管辖权,强行使第三国承担规约义务,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各规约第三国所强烈反对.这种声称建立在各国普遍管辖权和属地管辖权基础上的管辖权规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不足以论证国际刑事法院对第三国之管辖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基于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国家利益,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本身存在的缺陷,各规约第三国有权拒绝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并选择其他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简介"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大会"于1998年6月15日至7月17日在曾经创造了灿烂法律文化的意大利古城罗马举行。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几十个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广泛磋商,会议讨论通过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以下称作《规约》)。(《规约》最终经表决通过,126个国家赞成,7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投了反对票,其余弃权)。这是近现代国际刑事法律编纂的重要里程碑,代表了国际刑事法的新演进,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刑事法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在促成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从建立国际刑事法院构想的提出,到《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起草、谈判,到《规约》的通过与生效,以"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非政府组织联盟"(简称"国际刑事法院联盟")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刑事法院的诉讼程序中,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发挥信息提供者、法庭之友、法院与受害人和证人之间桥梁、监督人等作用。国际刑事法院已正式认可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和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堪称国际市民社会参与国际关系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8.
非缔约国对国际刑事法院对本国国民管辖权的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呈元 《人民检察》2005,(17):62-64
一、概述根据2002年7月1日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的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对个人实施的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反人道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具有管辖权。同时,按照《规约》第12条“行使管辖权的先决条件”,国际刑事法院对在缔约国领土内发生的,包括在缔约国注册的飞机和船舶上发生的以及由缔约国国民实施的上述国际犯罪都有权管辖。由于第12条实施的客观效果将使非缔约国国民在缔约国境内所犯的有关罪行被置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之下,因此,一些国家的政府对此表示反对,并采取各种措施尽力规避国际刑事法院对本国国民的管辖…  相似文献   

9.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 7月 1日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或“规约”) 〔 1〕 经 67个国家批准 ,1 39个国家签署后生效。〔 2〕 这标志着国际刑事法院的正式成立 ,并将对国际法和国际刑法在新世纪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与罗马规约的生效 ,“大多数国际刑法学者更是欢欣鼓舞 ,对这部国际刑法法典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3〕 著名国际刑法教授巴西奥尼先生甚至指出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象征并包含着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某种基本价值和期望 ,因此 ,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4〕 国内法学界对罗马规约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是强化国际法律秩序进程中的巨大进步,是在追究个人国际刑事责任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国际刑事法院的前景是机会和挑战并存,我国应审时度势在条件成熟时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制定和修改,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和国际刑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4月11日,可谓是标志着国际刑法新发展的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有9个国家批准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使得批准该《规约》的国家从57个增加到了66个。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126条规定,有60个国家批准这些规约,它就能生效。生效的时间,则从第60个国家批准那天以后两个月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2002年7月1日开始。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1日,是国际刑法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个日子。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孕育的国际刑事法院诞生了,这将对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将有利于惩处日益猖獗的国际犯罪,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当我们盛赞《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以下简称《规约》)在国际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  相似文献   

13.
1998年6月15日至7月17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联合国120个会员国在罗马通过一项条约——《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以下简称《罗马规约》),决定在世界历史上首次成立一个常设国际刑事法院。该规约于2002年1月1日生效,从即日起,任何犯有规约规定之罪行的人,都有承受该院追究其责任的义务。至 2005年3月15日,《罗马规约》签约国共有139个,其中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在罗马召开的联合国外交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在惩治国际社会中的严重国际犯罪、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制度建设及实现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有人认为《规约》有关法院管辖权的规定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否定。本文认为:主权不是绝对的,不能推至极端。《规约》确立国际刑事法院对“核心罪行”的普遍管辖权的,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否定,不利于法院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但是《规约》除此之外的有关法院管辖权的规定则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组织化过程中“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软侵蚀”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动摇了国家主权构成国际关系的基础和国际法的核心这一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与条约相对效力原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久前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对第三国强行施加义务,是对条约法上“条约相对效力”原则的一大突破,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严重冲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表决时遭到了中美等国的反对。规约的通过和国际刑事法院的即将成立,宣告了国际上犯罪不受惩罚历史的结束,为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在主权林立的国际社会,对第三国施加义务,进一步限制国家主权的努力只有与国际社会的现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学者们对《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是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认为该规约的确为第三国创设了被动接受管辖的义务,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生效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是国际法、国际刑法及国际刑事审判的历史性变革。我国尽管没有加入该规约,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不予以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罗马规约》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运作,2007年2月3日至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和加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对《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是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认为该规约的确为第三国创设了被动接受管辖的义务。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陈钢 《法制与社会》2010,(19):121-122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马规约"对于检察官地位的规定、确立的检察官任职条件、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调查和起诉职能等内容,后简要分析了其对我国检察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科特迪瓦前总统洛朗·巴博被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指控涉嫌危害人类罪,其罪行包括谋杀、强奸、迫害和其他不人道行为。此案一出,便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是因为洛朗·巴博的前国家领导人身份;二是因为本案的相关情势由科特迪瓦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而科特迪瓦并非《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缔约国;三是本案涉及非洲地区领导人,令"选择性司法"和"非洲偏见论"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