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雨良当医生时,是个患者信任的医生,他不仅拒收“红包”,还多次给病人送“红包”。一次,医院收治了一位外地的18岁特困病人。她母亲早逝,姐姐毕业待岗,全家只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上高二时她开始长期发烧,被迫休学。父亲带她跑遍了当地的医院,仍高烧不退。迫不得已,全家来到上海。为了治病,她家中早已负债累累,樊雨良得知了这个情况,发动医护人员捐款。当1000元的救命钱交到病家手中时,他们感激得不能自己。近年来,樊雨良为特困病人先后捐款7000余元,这在医药费居高,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风气中,无疑是一股温馨的清风。樊雨良作为医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院不论规模大小,几乎均会发生医患事件,患者家属动辄几十人在医院打横幅闹事,不但敲诈、辱骂、0殴打医务人员;甚至围攻医院,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医生们人心惶惶、个个自危。这个社会似乎进入了“医患大战”的乱象。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你相信吗?在河南郑州,有位98岁的老医生始终未离开工作岗位,坚持“多活一天,就干一天”的信念,每天去门诊上班.老人行医70年没收过红包、没被病人“医闹”过。她说:以人心换人心,自己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诊室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3.
张辉 《小康》2006,(5):21-22
2005年底,在《小康》与新浪网进行的“影响小康进程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中,医疗改革以71.08%的投票率名列首位,今年“两会”期间,“看病贵,看病难”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本次“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医改”再次成为百姓最不满意的问题,可以行业的满意度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尤其在医患关系这一测评指标上表现突出。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分别有43.57%和27.61%的网民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在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时,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调查表明,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说,医改这个“老大难”已…  相似文献   

4.
董丽云  邓玮 《探索与争鸣》2022,(4):150-159+180
医患关系既被医疗制度正式地构建,也被包括医学在内的现代技术深刻地形塑。从自主神经紊乱病症患者Z姐就诊中的医患互动与健康日常可见,现代技术语境下的医患关系凸显麦当劳化的“标准医生”与网络自诊化的“百度病患”之对垒,即技术的“分割效应”使得临床实践标准化下的医生与多元信息裹挟下的病患之间不断产生矛盾与冲突。医患关系演化的逻辑部分在于,现代性技术发展导致医生作为疾病健康立法者的退场及社会公众的健康确定性期待,驱使医患关系由“神-人”关系渐变为“机-人”关系。未来的图景可能需要诉诸医生积极阐释者角色的转向、病患医学知识信念的重塑,以及医患主体性回归的“阐释-交往医患关系模式”,以扭转“机-人”式医患互动,缓解医患“交往困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明 《时事报告》2013,(5):27-27
医改进行了3年多,成效很大,但医患关系并没有相应改善。医务人员抱怨工作任务重,病人认为医生服务质量不高,原因何在?一是医生"好好看病"的动力不足。在我国,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医生多提供服务反而可能面临更多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何义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监护室的一名普通医生。 不普通的是,他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大夫漫画”,在他和病人之间增加了一条特殊的沟通渠道,建立起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温情。  相似文献   

7.
李玲 《时事报告》2013,(9):38-41
最近各类医药、医疗耗材腐败案件曝光,虚高的药品和耗材费用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根源是医院创收逐利机制,使医院、部分医生和药品耗材代理商在生产流通环节形成了牢固的灰色利益链,导致医疗费用高企、医患关系紧张。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直面解决“以药补医”和“宰病人”的顽疾,  相似文献   

8.
何伟 《前进论坛》2013,(9):54-55
2013年7月10日,在安贞医院发生一起护理人员被打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再一次把公众的目光再度聚焦到医患关系上。医护人员被打频频发生近年来,医患关系已经紧张到白热化的程度,医生被病人家属殴打的事件在各地经常发生,仅今年7月,就已经发生数起医生被打事件:7月3日凌晨,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生被病人的朋友扇了一耳光,导致耳膜穿孔;7月8日上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一位男性病人家属在要求加号  相似文献   

9.
大腿与红包     
这是一则生活中的黑色幽默。 故事发生在某省某埠。一天,有人因车祸大腿骨折而火速被送医院急救。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本为医院之神圣职责,然而伤员被抬到医院后呼号了老半天还没有人理会。虽有家属再三催问,但医生总是漫不经心地说:“观察一阵再说吧。”患者家属急成一团,怨艾不已。在一旁的一位患者看不过去,给患者家属指点迷津:“你还不赶快打点那个?”伤者家属这才恍然大悟:“那个”不是别的,乃“红包”也。于是凑足人民币装入“红包”“伺候”上去,果然奏效,伤者很快就被安排上手术台。 红包保住了大腿,就是这黑色幽…  相似文献   

10.
医患晤谈是一种双向语言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医患双方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一医生的专家角色医生的专家角色意味着能胜任本领域的工作,具有责任感和权威性。医生的任务是查出疾病及了解病人。在语言交流中,医生必须完成下列任务。1.弄清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查出社会因素对病人身心的影响;3.处理好与各种不同性格的病人的关系;4.创造相互配合的和谐气氛以达到双方均满意的诊治效果;5.有效地掌握时间。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首先要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在这一晤谈语境中,听是说的前提,医生所需要的信息来自于病人的…  相似文献   

11.
狠刹公款吃喝玩乐风,是反腐败斗争的重点之一。由于动了真的来了硬的,这股歪风在不少地方已有所收敛。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唯有“红包”仍“走红”。民众谓之:“红包”猛于虎;呼唤:不可低估“红包”的危害性。“红包”原先主要用于民间的礼尚往来,是亲朋好友逢年过节或喜庆大事“送人情”  相似文献   

12.
观点看法     
《观察与思考》2006,(20):15-15
你不收我红包,说明你心里没底,没有这个水平,连红包都不敢收!——一位患者给医生送红包被拒绝,患者立刻转院。医生问其原因,患者如此解释。你不结婚,我就死给你看。——婚期延迟,广州白云区一痴情女割喉身亡。初一学生书包重量已经达到9.6公斤,而他们颈部所能承受的重量仅为5公斤。——现在中小学生不但要承受学业的负担,还要承受身体的负担。我最讨厌无证驾驶,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沈阳青年大街街边一块宣传牌上的宣传语。中国电影从没这么媚外过。——王朔评价中国电影现状。“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使你踏步;“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使你进步。——某老板对员工的攻心术。  相似文献   

13.
医学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人学,因为它关注的是病痛中的人。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中国古代将医学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并指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前医卫界人文精神的缺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医疗过分技术化、商业化,病人被看做疾病的载体、医疗技术施与的对象,医患之间没有交流,这使现代医学逐渐失去了人文,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也就是指在医患纠纷诉讼中,如果医院举不出目己未加害患者的证据,印承担败诉责任。此规定曾让许多患者“欢呼雀跃”,但不少医生感到“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5.
要把“闲话”当回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星 《人民政坛》2006,(10):41-41
最近,北京市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在总结打击商业贿赂成果时强调,“红包”不属于商业贿赂,不在其打击商业贿赂及其收缴账户范围内。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恶劣的医疗环境下说这样的话,自然又掀起轩然大波,使得公众对于医疗监管部门企图掩盖伤疤、蒙混过关的怀疑又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6.
“疫情补贴红包”“假日补贴红包”“酒店开业红包”……转发特定数量的群或好友就能领取。随着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抢红包成为不少人的爱好。然而,有些红包并非“免费午餐”,当人们兴冲冲地点开后可能发现,不仅没抢到钱,还被引流至一些软色情甚至淫秽网络小说网站,遭受金钱损失、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近日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发现,有7成多医院发生过病人及家属暴力殴打、辱骂医务人员事件;近6成医院有过病人因对诊疗结果不满意而扰乱医院正常的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6成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设灵堂事件。今年以来,恶化的医患纠纷又被医生接连被患者刺死、刺伤事件不断放大。《纽约时报》称,“医院正在成为中国不满情绪的新战场”。似乎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达到了极点,双方都觉得自己委屈,而医疗体制的不健全成了讨伐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02,(6):29-29
所谓医患关系应是指病人基于自己(或其亲属)的选择与医院形成的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把医患关系中的医方当成为医生是错误的。医患双方是否平等自愿、等价有偿是指医院与病人之间是否平等自愿、等价有偿。明确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先从医患关系的整个过程来分析一下,看它是否违背了民法的主体平等、双方自由、等价有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曾听说过古代一则轶事:“病人上门,医生道歉”。为什么有病人上门求医,这位医生还要鞠躬道歉呢?原来这位中医认为,中医的根本思想是“不使人生病”,认为人原本是能够健康生存的。据此,他才产生“病人上门,医生道歉”的想法。因为自己指导不够,才使人们得病,这是医生的责任,当然要道歉。且不说这位中医的境界如何,如果医生发现病人有什么病症,不仅要“治病”,还要开出“今后怎样做才能少生病或者不生病”的方子。可见,医生如果教给人们如何健康地生活,将会使多少人“不生病”、“少生病”或者“带病长寿”。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张虎 《当代思潮》2012,(11):72-75
“门难进”、“事难办”、“病难看”这些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的,这些词就是形容当前的医患关系的常见词语。说到医患关系,每个人都能絮叨上一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说到医生,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非典、汶川I地震,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身影总能及时的出现,不顾安危奋战在第一线。但社会上的那些医患案件,新闻上的那些医患纠纷也会有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