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柳 《人民论坛》2010,(9):34-3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举措。在活动中,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和动员大众广泛参与,巧妙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活动形式、传媒形式,认真解决大众关心的疑点、焦点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实际上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把握它与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谢集强  马仁峰 《传承》2009,(16):32-3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实际上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把握它与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军 《人民论坛》2015,(8):157-15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世界。而在当下,我国青少年心理状况较为复杂,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成为现当代青年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青年发展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青年人提供思想引导与精神动力,建设健康、高尚、先进、和谐的社会文化,为青年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吸引大众,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造福大众,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团结广大群众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自身条件的需要.建设一支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工作的专业队伍,针对不同对象、深入浅出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说服力、吸引力,注重理论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理论普及语言的通俗化、宣传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高会肖 《传承》2009,(8):34-3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团结广大群众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自身条件的需要。建设一支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工作的专业队伍,针对不同对象、深入浅出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说服力、吸引力,注重理论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理论普及语言的通俗化、宣传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社会和谐又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保证,也是现阶段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实践的角度解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要素、主体和对象要素、过程要素,明确提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包括精英群体在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主要对象,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通过广泛深入的宣讲、普及和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由抽象深奥到通俗易懂,由少数人掌握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了解、内心认同和自觉运用,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课题,只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作用和巨大力量,而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彻底的理论;其次必须科学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指导实践;再次要立足中国国情,采用民族形式,富有民族特色,实现中国化;最后在宣传方式上要科学得当。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多方努力,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是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观点,而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三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重大的时代课题;四是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五是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结构和理论特征;六是科学发展观是对西方发展观的历史超越,是人类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努力实现公民信仰自由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分析实际上为研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要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必须首先对生产关系,进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进行革命。发展生产力还存在另一条途径,即发展科学技术。上述两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但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又需要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全球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及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矛盾依照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观点,不仅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问题的丰富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凝心聚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实践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选择、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迫切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中给予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维度的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宗教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工作是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涉及到国家全局的重要工作,必须对我国宗教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宗教界教职人员以及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