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在人的生命本体论中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将"结构"与"选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沼,人的生命本体论由"二元论"到"二重性"转变已是时代的必然。陈秉公教授的《主体人类学原理──"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简称为《主体人类学原理》)一书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该著作基于作者25年来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研究和调查,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为科学方法,试图在哲学人类学领域重构人的生命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周洁 《人民公安》2014,(6):20-22
<正>选择与尊严"是中国首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网站。2006年2月7日上午,"选择与尊严"的团队在北京开了一个名为:"掌握生命归途"的讨论会,这是他们对如何通过建立"生前预嘱(Living will),在生命尽头保持尊严的第一次讨论。会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名字:选择与尊严(ChoicesDignity)。"选择与尊严"并不是提倡法律意义上的安乐死。他们只是建议成年人在疾病和生命的终末期,选择不使用徒然延长死亡过程的生命支持系统,如人工呼吸器、心肺复苏术等等。这种建议并不反对或贬低其他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渊基 《求索》2014,(8):172-177
生命教育由美国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并实践,然后向世界各国辐射扩展。生命教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即美国社会种种负面现象以及死亡教育的兴起。近半个世纪来,生命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广泛实施。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开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随后,生命教育亦成为中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忧思与本土探索、学术诠释与学科界定、理论热兴与实践探求、国家战略与全新发展等四个相对区分的阶段。面向未来,应提出"大生命教育"构想,倡议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未来生命教育完全可以回应时代呼声,助力人格培养,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郑晓江  郑瑶 《中国减灾》2011,(13):37-3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护卫生命、发展生命,最终实现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三生教育"在实践中深刻体现了生命伦理的本质,即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要实现生命自由,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实现: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达成生命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生命的自我否定、实现生命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以"道"作为解释生命的起点,"道"自然无为,人生命的轮回是"道"的具体体现,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展示着"道"的自然本性.庄子生命哲学中所蕴涵的生存智慧,依然照亮了我们今天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2005年明媚的春光里,万物复苏,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史上封冻了近60年的坚冰也开始融化。继上月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后,中国大陆又迎来了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的"和平之旅"。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主席与连战先生的握手,可谓历史性的握手, 这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三次握手。历史回到81年前,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08,(14):14-17
"5·12"汶川大地震让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一场争分夺秒的斗争从此打响。生命通道、生命探测仪、生命体征、生命奇迹……许许多多与生命有关的"术语"不断在国人的心中翻腾、发酵,成为一种养料,让生命的分量迅速壮大。地震使许多人的生命消失了,但生命的尊严却在国人的心中变得更加高大挺拔。捍卫生命尊严的行动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9.
生命关怀: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理性的主宰下,道德教育被工具化与功利化,严重脱离"生活世界",遮蔽了道德教育的生命关怀.我们应努力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体悟与实现,追求生命本真的存在与超越,实现道德教育生命关怀的基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与实验稿相比,新课标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一、时代呼唤生命教育2008年,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发布公告称:每当秒针轻轻滑动30下,就有一个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2011年,河南省疾控中心在对该省13000余名高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轻、中度自杀意念的占22.5%,自杀意念偏重和有严重自杀意念的占3.7%。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1.
刘霞 《青年探索》2014,(2):5-10
"辍学(初中毕业)—打工—返乡—结婚"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具有共性的人生轨迹,她们的人生轨迹仍围绕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相关的生命事件展开。生命历程发展的阶段性、对打工的感性体验与理性反思、城市婚姻的困难与生活成本、女性特殊的人生归属与意义世界、来自家庭方面的伦理压力与女性特殊的道德选择,等等,这些因素促成了婚嫁年龄逼近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仍然选择了返乡。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辍学—打工—返乡—结婚"的人生轨迹既是自主的选择过程,更深受现实与历史力量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正出于对白岩松这个人的好奇,买了他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书中记录了他从1990年大学毕业后到2000年这10年间的工作、成长历程,真实地还原了"三十而立"的白岩松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他进入社会最初十年的深入思考与勤奋实践,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的变迁。一本好书能开启一个人迷茫的心智,增添生命的亮色。"报纸生涯"这一章节,对于白岩松是成长的奠基石,生命的加油站。由于个人的原因,白岩松没能  相似文献   

13.
"敬业"是一个历史文化范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更多地内涵了"敬事"的意义,而"敬位"、"敬职"则具有相近意义。从一般意义而论,从"职事"到"事业"反映出人们从事职业的境界,由此而展现的"敬业"说到底体现的是人们的文化生命境界,"敬以直内"与"义以方外"都是提升自己文化生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百年前,云南的崇山峻岭间第一次响起火车的轰鸣时,对世人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百年后,那条在"云南十八怪"里被描述为"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的铁路——滇越铁路,却沉浸于青山绿水之间,只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个模糊的背影。2010年是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整整100年,这条饱经风霜的铁路,重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人们试图走近这条穿越百年的铁路,寻找它的生命轨迹时,才发现,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滇越铁路是世界近代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回首2003年,白衣的医生护士和白色的口罩一定是你推开记忆大门时看到的第一幕"风景"。那年的春天,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街头的月季花开得特别娇艳。可"非典"的降临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城市的空气中飘浮着致命的病毒。一向拥挤的北京,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就连最繁华的王府井也都萧条零落。那几个月里,机关、学校、住宅等场所体育锻炼的气氛空前热烈,大家不为别的,只为增强免疫力,抵御"非典"病毒。直到某一天,我们才从电视上了解到,"非典"打破了大半个中国的平  相似文献   

16.
以往青年婚恋问题研究对农家子弟这类特殊群体关注不足。本文以"90后"农家子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探讨这一群体的婚恋困境。研究发现,"90后"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是其生命历程累积劣势的结果。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双重劣势的农家子弟在城市婚恋市场中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其面临的婚恋困境表现为:"过度单身"与恋爱经验缺乏;教育同类匹配与择偶范围狭窄;阶层内择偶与择偶难度增加;社会资本缺乏与择偶机会有限;经济资本薄弱与婚姻市场地位边缘。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与其生命历程中渗透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高校扩招与学历贬值、社会阶层固化风险加大等社会结构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雷颐 《同舟共进》2008,(2):27-28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出身论》仅仅是说出了一些现在看来属于"常识"的问题,在三十几年前,作者遇罗克竟然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就大环境而言,从1957年起,中国的政治形势便不断"左"倾,"阶级斗争"日渐为"纲"。在青年学生面临的所谓"红"(政治态度)与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背景,人类若要避免各种危机,必须从青年生命教育做起。青年生命教育以生态文明未来建设者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是生态文明对教育的需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我国,近年来努力开展青年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对生命的认识、生命观的认识上与生态文明的要求等方面,与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现状还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中应树立"生态人"教育目的观、"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幸福观,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应为生命教育创造生态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郑晓江  郑瑶 《中国减灾》2011,(11):32-33
经历过大灾难而产生严重生死问题者,遇到的往往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自己所持守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现实遭际之间的观念冲突或意义冲突,因而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困顿问题。找到这些生命困顿的解决出路,需坚持从生命的完整性,从人之身、心、灵、社会四个层面关注生命本身,寻找意义,重整价值,重建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韩建夫 《求索》2012,(11):71-73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里,"境界"一词的涵义一般指向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层面。现代新儒家大都善言"境界",并以不同维度构建新的境界论。其中,唐君毅通过对《易传》"感而遂通"内涵的揭示和阐发,并借助佛教"观"的概念证成了相对圆融的生命境界论,呈现出颇为独特的思考路径。而且,以"感通"重构的儒家境界论,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变通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