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但至今仍有人对此政策不甚理解,甚至把某些“不公平”现象归咎于这一政策。如何全面理解这一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为此,我们特派记者访问了老经济学家、原《经济纵横》编审胡显中同志。  相似文献   

2.
《党风与廉政》2000,(10):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所作的创造性发挥。一、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而,由于现实中个人收入分配悬殊,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有人对“共同富裕”产生了怀疑,群众对先富  相似文献   

5.
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马列主义个人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针对长期“左”的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  相似文献   

6.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八千万人脱贫致富张宗斌,汤安中小平同志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与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沿海不少地区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我国目前尚有8000万人(...  相似文献   

7.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为着眼点,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各方面人们劳动积极性,更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办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合理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一种完整的表述形式。当前,这种利己主义思想,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又有所抬头,甚至有人试图将这一理论作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分析“合理利己主义”的历史根源,揭露其错误本质,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利己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的表现表现之一:片面理解“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忽视“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构想的前提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同时邓…  相似文献   

9.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设想。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强调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对此问题小平同志做了大量的论述,并建议全党对这一政策要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先富,并引导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  相似文献   

12.
“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提出来的。他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不能看到群众和基层党员中有人先富起来就坐不住了,就想自己也先富起来。”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党和国家是制定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加速经济发展,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某些领导干部没有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宗旨和党章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13.
《求实》1985,(3)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远见卓识地提出了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并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重申,这一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在部分  相似文献   

14.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简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①。这是1978年12月13日,被后来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的…  相似文献   

15.
应该多跑跑这些地方刘培均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目的,是通过他们带动其他人也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施这个重要政策,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布局和政策倾斜等方面,决不能理解为在领导作风上可以先联系一部分群众,而...  相似文献   

16.
刘丹 《求实》2006,(Z3):261-262
一、高等教育区域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央为调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区经济、沿海地区经济、长三角地区经济等先后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实现手段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人们干百年来的美好憧憬,可它至今从未现实地存在过。邓小平作为当代伟大马克思主义实践家,亲自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大政策,在幅员辽阔和入口众多的国度中,极有气魄实践着多少仁人志士渴望而又没有实现的理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在我们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贫富两极分化,使我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如果领导干部整天都想着自己先富起来,那就不对了、而且很危险。“领导干部能否先富?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党的富民政策?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首先,先富是面对广大劳动群众的。党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这一政策有明确的对象,它是对处于生产和建设第一线的广大工人、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强大起来——地球人都知道! 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依靠诚实、勤劳和智慧,中国人开始富裕起来——世界上都承认! 看上去,中国人似乎真的富起来了,富裕到喝天价茶、睡天价床、吃天价宴已不算新鲜事的地步,富裕到每平方米均价4万元的豪宅相当抢手、888万元一辆的豪车不乏人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