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总记得母亲给我讲她和爸爸来石河子看房子的故事,那时候我还小,在爷爷家待着,父母到石河子看房子,房子刚交工,地下管道长长的地沟还没有填埋.母亲和父亲边走边聊着天,说着说着话,母亲一回头父亲没了身影,赶忙返回找,发现父亲掉到了地沟里.回来给我讲述的母亲笑得乐开了花,每每带我经过曾经地沟的位置,依然会给我讲起这个故事.那时我才知道,在我生活的小镇外面还有一个城市,叫石河子.  相似文献   

2.
忆父亲     
我的父亲姜德金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在我的心里,父亲仍然活着,他那爽朗的笑声和殷殷细语依然在耳畔回响,他那高大的身影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如烟的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更深夜阑,我想起父亲,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濡湿了枕巾…… 父亲早在1947年的解放战争年代就参加了革命。建国初在省粮食厅、省委财贸部工作。50年代末期,他  相似文献   

3.
默读父亲     
唐宝民 《新湘评论》2013,(18):52-53
想为父亲写一点文字,却一直不曾去着笔。我知道,这是因为对父亲的感情太深,以至于怕写不好而不敢下笔。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们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人的衣食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父亲,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着这个家,为一家人的生活辛苦劳碌着。那时,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工下地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能回来。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肩膀     
<正>我的父亲离开我5年了,可他宽大的肩膀却常常浮现在我的面前。父亲临走时非常坚强,没有说一句话,我守在他的身边,哭得肝肠寸断,看着他骨瘦如柴的身影,心里就如寒风吹袭一样。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爷爷读过私塾,在当时的中国,职位和收入都还算理想。父亲兄弟姐妹们六个,他排行老五,但世事无常,在父亲8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被日军抓青壮年当兵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父  相似文献   

5.
正人人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始终珍藏着父亲织的那件毛背心,我想对父亲说,你是我一生的小棉袄,一直温暖、陪伴着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初冬的夜已经很深了,父亲房间昏暗的灯却始终亮着,我知道,那是父亲在为我们赶织冬天要穿的毛背心、毛袜,他怕我们冷……家中母亲生性马虎,这也就造就了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这一生为了我们学会了很多。织毛衣、毛袜、踩缝纫机,这是那个时代大多男性同志都不会的。那个年代,家中只有父亲一人挣钱,家里经济状况总是捉襟见肘。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  相似文献   

6.
假如有来生     
瘫痪17年的母亲去世了。尽管她只有57岁,尽管她对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依恋和牵挂,但离去时脸上却弥漫着安详的微笑。只有我能理解那永恒的微笑,我知道那是留给父亲的。母亲叫徐秀芸,是山东省莱阳市邮电局的一名干部,父亲叫车炳文,是市气象局的技术负责人。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夫妇中的一对,过着普通的生活。父亲虽然工作繁忙,但闲暇时喜欢花鸟虫鱼,在家里的院子内种上四季花木。母亲下班归来,总爱和父亲一同摆弄这些花木,我和哥哥便在小院中疯跑或是捉一些蚂蚱、蛐蛐之类的昆虫喂鸡。家里不是很富有,但其乐融融。可惜,好景不长。  相似文献   

7.
父爱无言     
王立世 《正气》2000,(3):46-46
母爱如潺潺的流水 ,如呢喃的燕语 ;父爱如无际的天空 ,如无边的海洋。当我打好背包要离开故土和亲人时 ,父亲最爱说的“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久久地响在我的耳际。我望着父亲满头的银发、饱经风霜的面容 ,想着他说这话时的神态、语调和眼睛里满含的期望 ,心海里波翻浪涌 ,难以平静。开往太原的列车伴着一声粗犷的长鸣徐徐启动了 ,伫立在站台上父亲的身影越变越小 ,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天色之中。沉浸于往事回忆之中的我对父亲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算起来 ,父亲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我小时候 ,父亲在外地工作 ,隔很长时间才回一次家 ,但…  相似文献   

8.
采访孟亦醒那天,正赶上他的儿子去监狱探视.宝贵的探视时间里,父子二人却几乎一直保持着沉默.做父亲的,身穿囚服,一脸赧色;当儿子的,大包小裹,疲惫落寞.似乎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儿子清了清嗓子,终于先开口:"……家里都挺好的."父亲迅速感激地回答:"你多费心了."想了想,又犹豫着加了句:"好好照顾你妈妈."话音未落,眼圈儿先红了,而儿子却生硬地把脸扭向窗外,再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9.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父亲高兴地告诉我,他已经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了。听着父亲那激动的话语,想象着他兴奋的样子,我发自内心地笑了。这事说来有意思,与刚入党的父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父亲是什么味道?我想每个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我的父亲逝去已整整7 年,但他的味道却依然挥之不去,恍若仙气附体。父亲嗜咽,一生久经烟的熏烤, 至死不渝。烟是父亲亲手栽种的,从育秧、移栽、施肥、除草、杀虫到抽烟芽、摘烟叶、晒烟叶、储藏烟叶,父亲像呵护子女一样呵护着他心爱的尤物。  相似文献   

12.
忆父亲     
肖林 《党史文汇》2018,(7):62-64
正以前,每每看到或听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去世,只是隐约有一种悲哀,惋惜。然而面对父亲的离世,我才真切感受到无可挽回的失去。父亲,我想您,很想很想……2018年7月27日是我尊敬的慈父肖育英逝世1周年。一年来,父亲的身影常会不经意间走进我的脑海中和睡梦里,梦中的感觉模糊却幸福。一年的时间就在这样的思念中过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5岁时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又被抓去当劳工,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我只能靠亲友的抚养勉强度日.  相似文献   

14.
中午下班的路上,手机突然响了,拿出来一看是父亲打来的,心想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在我印象中,父亲除了家里有急事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况且我每次给父亲打电话,他总是问我和媳妇工作都还好吗,问我儿子的学习情况,再就是说家里一切都好,没有事不要经常打电话,浪费电话费,说完就挂了.  相似文献   

15.
静远 《学习导报》2010,(12):54-55
假如没有这一帧黑白老照片,我是无法想象父亲和母亲原来曾经有这样亲爱的关系。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世上。父亲是家中幼子,沉默怯懦,家里穷,考上银行当见习生,晚上读英专,近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相似文献   

16.
静远 《新湘评论》2010,(12):54-55
假如没有这一帧黑白老照片,我是无法想象父亲和母亲原来曾经有这样亲爱的关系。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世上。父亲是家中幼子,沉默怯懦,家里穷,考上银行当见习生,晚上读英专,近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相似文献   

17.
天涯情深     
<正>到新疆后第四个年头,我结婚成家,决定携妻回乡探望父母。父亲接到消息十分欢喜,不时来信询问返程安排。我知道,离开故乡这些年,父亲早想幺儿了。一路辗转。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湖南老家。刚下汽车,在老屋前的土坡上,一个身影瞬间闯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朱宏  程星 《当代贵州》2011,(2):26-26
我自小喜欢文艺,在父亲的熏陶和培养下,练就了一副好嗓子,也喜欢上了黔剧。我梦想着自己能在黔剧发展历程中,留下自己的身影。1983年,我如愿考进了省艺校,学习专业的黔剧表演。  相似文献   

19.
父亲对相声事业的倾心倾力是源于对党和国家的崇敬,对人民的热爱。父亲说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侯宝林,要入我就入共产党。"父亲对党的热爱深深感动着我。虽然直到临终,父亲依然没能加入党组织,但他没做到的事情我做到了。  相似文献   

20.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家里是老大。那时家里很穷,母亲常年有病,家里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一家7口全靠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生活着。 迫于生计,我14岁那年退学,和弟弟去给镇上一家刚刚上马的企业挖地基,干一天只给8毛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