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中原淮北大地的汝南县,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汝南叱咤风云的人物层出不穷。如今,又一个有口皆碑的名字正在汝南被老百姓传诵。他就是汝南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杨正超。“党纪不是稻草人。我只有按章执纪的义务,没有损害党纪尊严的权力。官帽可以丢,但党性不能丢;亲情可以违,但党纪不可违。”杨正超任县纪委书记之前,在汝南县主抓经济的副县长位置上已卓有成效地工作了7年。担任县纪委书记不久,就立案查处了县审计局违纪金额高达68万元的案件。听说县纪委要查县审计局,有人劝杨正超说:“你刚接管纪检工作,还是…  相似文献   

2.
地处中原淮北大地的汝南县,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汝南叱咤风云的人物层出不穷。如今,又一个有口皆碑的名字正被汝南老百姓传诵着。他就是汝南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杨正超。  相似文献   

3.
解读杨正超,犹如品茗需细细回味。观其貌,儒雅清秀;听其声,慢条斯理;对贪官,嫉恶如仇;待百姓,侠骨柔情。腐败分子把他视做眼中钉肉中刺,人民群众却亲切地称他为超哥。  相似文献   

4.
他是腐败分子的“肉中刺”、“眼中钉”,因为他重拳反腐,处理案件从不手软;他时刻牢记“民之难,即党之忧”,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在心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超哥”。  相似文献   

5.
孔繁森逝世以后,不少记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他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在大量关于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报道中,一位80多岁高龄的女军人的回忆,引起了人们的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6.
记者:杨书记,您好!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请您谈谈石嘴山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哪些新亮点?杨春光:2006年是石嘴山市深入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的重要一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  相似文献   

7.
最美夕阳红     
今年5月初,《今日武陟》报以“家庭书屋乐万家”为题,报道了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廉金魁自办书屋为群众服务的模范事迹。廉金魁和他的家庭书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8年3月初,在武陟县城东大街,一个名为“红夕阳文艺工作室”的“老年书屋”挂牌开业。  相似文献   

8.
到基层调查碰到这样一件事:某单位有一名共产党员,冒着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奋不顾身在冰水中救出了两名落水的少年儿童。事迹颇为感人,并轰动了城区,多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所在单位将他列为“学雷锋标兵”上报有关部门。但结果,由于“名额有限”没获批准。 听罢此事,甚为不解。难道表彰以实际行动学雷锋者还有名额限制之理?可转念一想,这也是见怪而怪的事了。因为时下“分配名额”式的评选方法比较时髦,不仅  相似文献   

9.
优秀基层干部万立春的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同样也感动了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万立春是陕西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全省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时代需要万立春这样的人,西部大开发需要万立春同志的精神。”李建国坦言,万立春的事迹生动、感人,很教育人。他为此思考了良久,动情地说,万立春的一生很短暂,职务并不高,但他做到了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万立春精神最本质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这,李建国反问,现在人们常常谈论人生价值,但怎样才算实现人生价…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将军的事迹, 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杨业功爱好练书法,1999年, 他在北京组织国庆阅兵训练时,一名干部去看望他,并带去一些优质宣纸。杨业功半开玩笑地说:“用你送来的宣纸, 我心里不安,肯定写不出好字来!”后来,他对身边的人说: “党员的党性不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啊。”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他同穆老向毛泽东状告江青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告诉记者:“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今天算是对你首次曝光,你可以公开报道它!”  相似文献   

12.
瓜田 《前线》2012,(6):53-53
记者“走转改”真采访了不少精彩的人和事,高淑珍的“爱心小院”便是其中一个。 高淑珍乃一普通农妇,她用大爱之心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抚养、教育着39个残疾儿童,事迹可歌可泣。记者的报道在电视上播出以后,民众对“爱心小院”风起云涌般地关爱,也颇感人。但瓜田眼前总晃动着高淑珍的小外孙子在吃饭的患儿中间走动的身影,这小家伙担心患儿把菜吃光了,自己吃饭时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细节太揪心。  相似文献   

13.
郑培民同志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日记最能打动人,尤其是记载他家如何拒绝他人送来的钱物,更折射出郑培民家“后门”的坚固:“某某同志来家,我不在家,他请我爱人转交给我一封推荐信,并送了5000元钱,讲请我爱人杨力求旅游用。力求当即指出,这是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  相似文献   

14.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11):54-54
现在,全国各地评选活动很多。有些如"十大人物"、"十佳"、"百佳"之类的评选,由于入围的人要多于当选的人,必然会有部分人落选。谁当选,谁落选,充满着悬念。当选与落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差别很大。于是,有的候选人就开始活动了。有人不仅四处活动、为自己造势,有的还打电话给记者,请记者写稿宣传他。一位记者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那位"感动XX十大人物"的候选人就用恳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如果能在影响大的媒体上报道他一下,他当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此,他一再恳求那位记者写写他。应该说,这位候选人确实不易,事迹也足以让一些人"感动",但那位记者还是没有帮他这个忙。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11,(12):26-29
本刊记者:发掘、采写李林森先进事迹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任硌:李林森作为一个基层组织部长,他的事迹之所以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之所以被广大干部群众传颂和铭记,我感觉是李林森多年来以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在不同岗位上都始终牢记党旗下的誓言,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而不是偶然做了某件事而成为“即时英雄”。  相似文献   

16.
“记者是社会公平的守望者。”这是《辽沈晚 报》记者栾俊学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诠释与理解。或 许,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他才在自己深深热爱的新 闻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业绩:打黑除 恶、亲临险境、关注民生……就因这,他撰写的稿 件屡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也成为人们心 目中的好记者、好党员。现在,他已经当之无愧地 成为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5期“时代先锋”专栏报道了方永刚的事迹后,在宣传思想战线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同志来稿对“方永刚精神”展开讨论,现选登两篇,以期掀起学习、宣传与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潮。——编者  相似文献   

18.
记者要“记”,编辑要“编”,这似乎是一个根本用不着议论的问题。可如今,竟出现了这样不该有的怪事:当记者的不“记”,当编辑的不“编”。这不是我故意给我们某些同行头上泼脏水。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存在已久。具体表现在:有些记者参加会议,笔记本上不记一字,只到会议签名处挂个号,领取一袋子文件,就算参加了会议,回来后将领导同志的讲话材料摘出几段,文前加个“本报讯”,一篇文章就“写”成了。而编辑拿着记者的文章也不进行加工整理,只要算准字数,就算完成了编辑任务,堂而皇之推上报纸的版面,推给广大读者。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不但引起了新闻界的警觉,也引起了有些领导同志的关注。笔者就曾听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大会上公开批评我们的某些记者、编辑。他很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有些记者开会连笔记本都没带,照抄照转领导的讲话;我们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出现过一场遍及18省区的工业合作化运动(简称“工合”运动)。这是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以工业生产为目标,采取合作化的方式,组织民众开展生产自救,对于克服经济困难,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当时曾被誉为“经济国防线”。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前妻海伦·斯诺曾积极倡议、发起、促成“工合”的兴办,并热情撰文,向国际社会宣传、报道“工合”的事迹和精神,以寻求国际的援助,对“工合”运动的蓬勃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心中的丰碑──记党的好干部裴庆生本刊记者边新文,段永刚编者按: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原晋中地委书记裴庆生同志逝世后,我们《支部建设》杂志在今年第一期率先推出了他的事迹报道,在全省共产党员中引起了很大反响。3月3日,中共山西省委正式作出了《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