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检察机关要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执法思想跟上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正本清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认识我国公证制度的本质属性和法律定位,进一步梳理当前公证工作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必将有助于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的发展思路,明晰发展路径,也必…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先进科学理念,它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永恒价值追求,是人民群众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本文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形成对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价值的明确而理性的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悟和承认才能使法律生活具有它真正的尊严和完备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经过长期而痛苦的过程才取得的珍责成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系统、明确地回答了用什么思想统领政法工作全局,用什么样的指导原则确保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检察理论研究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然而,近年来法学研究领域里一度出现了有违社会主义法冶理念的思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同国外西方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接触与了解的增多,一方面使我们有效地借鉴和吸收了其合理而成功的经验、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检察机关,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真正落实好,应当通过健全和落实各项实用、有效的机制,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6,(5):5-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层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分析总结了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着重论述了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的作用关系,提出了对依法司法及依法行政的几点改革希望,并对法治、宪政、人权、政权、经济、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总的方针和原则,也是指导政法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执法为民的内涵,才能正确地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政法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律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法律工作的领导,是我国法律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广大法律工作者应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依法治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理念。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全面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全面迈向法治中国的重要步骤.我们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社会主义宪法权威、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执行和调控社会主义法治舆情等几个着力点,努力促使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输入法治“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4,(12):4-4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胁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依法治Ⅲ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 (一)司法公正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悬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曼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及原则形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份就包括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中立、司法公开程序正义等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所推崇的普适性价值同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坚持把司法公正理念贯彻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证》2006,(7):1-1
在近日由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按照“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要求来统帅和检验检察工作。当前,结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必须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法律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加快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和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树立法治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人性尊严、确立权利本位、重视公民私益、建立责任政府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中国特色与分析借鉴的统一;总结经验与与时俱进的统一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做出的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具有基础性、长效性、服务性和广泛性、群众性。做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对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和执法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十分重要。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既是基层工作顺利发展的保证和经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和要求。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司法行政基层队伍,也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