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欣书 《法制博览》2024,(9):136-138
过度劳动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伤害不可忽视,在实际的工伤救济中难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中的“认定工伤”与“视同工伤”,并且受到工伤认定排除规则的限制,因此本文提出将过度劳动纳入职业病和过劳自残、自杀纳入工伤救济的建议,使之更符合立法目的,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助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和谐稳定。部分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限制,促使劳动者先与其他单位签订形式上的劳动合同,转移劳动者劳动关系,其后通过签订借调合同,分离劳动者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使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凭借借调行为,形成借调关系,避开劳动合同法的义务性、禁止性规定,减轻、规避用人单位法律责任。而劳动者则不得不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形式上的劳动关系,损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借调行为的滥用,造成劳动关系与劳动用工的分离,增加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难度,规避劳动合同法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违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原则。因此,应从法律制度、行政规范、司法监管等各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对借调行为进行规范、管控、制裁。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外卖骑手作为“自由职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很普遍。那么,骑手是否符合劳动关系,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有的骑手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于骑手在符合劳动关系情形时,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从保障骑手作为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构想,分析骑手作为劳动者与用工企业存在矛盾激化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权,以保护骑手作为劳动者时的权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4.
刘婷婷  王珏  戎洁 《法制博览》2023,(6):105-10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约车、外卖送餐、快递物流等平台经济蓬勃发展,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在新业态中显得捉襟见肘,司法机关在裁判中亦存在同案异判、损害后果导向等现象,平台经济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平台经济劳动者劳动关系难以认定,基本权益难以保障,主要是因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传统“从属性”标准内涵及外延未能明确、认定尺度难以把握。对此,本文从司法裁判领域的认定标准重塑及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力求让部分似乎游走在劳动法保护灰色地带的平台经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以期为平台经济用工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中,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占了大幅比例,因劳动仲裁为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诉讼处理的前置程序,故劳动争议仲裁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若在提起仲裁时,申请漏项了,势必会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显得更加被动。漏项的有效处理,是对劳动者的保护,更是对劳动法律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工会博览》2006,(7):68-68
劳动安全与卫生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理应发挥积极作用。对劳动保护所涉及的三方而言,政府是劳动安全卫生的宏观管理者,企业是劳动保护工作的微观管理者,企业工人是劳动保护的具体实施者,同时他们又是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受害者,应当说,只有使劳动者自觉进行对自身的劳动保护,劳动者要安全,要卫生健康,劳动者要懂得如何在劳动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是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在劳动关系系统中,劳动者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是形成现实劳动关系不可或缺的一方。劳动关系内部力量均衡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根据,而和谐的劳动关系则是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构建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致力于实现体面劳动,避免因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而导致劳资双方的严重对立和对抗,影响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劳动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  相似文献   

9.
陈志华 《法制博览》2015,(2):125-126
劳动关系是一种动态的法律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发展而呈现出多样性。但我国过于强调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致于产生了一种观点,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合法劳动关系的标志,这样一来就等于否认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将其置于非法的状态。将本来就处在弱势的劳动者推向了更加不利的地位,这与劳动法律倾斜保护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0.
苏佳 《法制博览》2013,(3):69-70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者离职竞业限制协议问题进行立法规范,但针对竞业限制的关键问题——经济补偿金,则规定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未体现劳动法应倾向性保护劳动者的理念,且由于规定的不完善,导致各地司法实践的不统一。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倾向性保护劳动权,如劳动权受损,则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作为代偿措施,从而使离职竞业限制协议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1.
王燕 《工会博览》2009,(2):27-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了,这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关系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它的施行必将进一步维护和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理性双赢实践《劳动合同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增强了依法用工意识,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覆盖率明显上升,劳动合同短期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3.
<正>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一函两书”制度的基本内涵、适用范围、工作主要目标,以及检察监督与“一函两书”衔接协作等内容,致力于以全面推行“一函两书”制度为抓手,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优势和工会在发现、排查劳动领域风险隐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落实“一函两书”制度,有助于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等要求;强化检察监督与“一函两书”衔接,可以协作检察机关就发现或掌握的劳动用工违法线索与工会及时会商,推动问题解决……您觉得“一函两书”制度,对于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会有哪些方面的助力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结束征求意见.这部关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是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该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规范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会博览》2013,(17):30-30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日前,石景山区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了“实现中国梦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石景山区总工会造福劳动者的圆梦之旅正式起航。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为保证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能实现其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现实价值,《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设计了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7.
南永生 《工会博览》2003,(13):32-32
青海省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工会组织,紧紧围绕省“十五”计划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族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十五”创新立功争当新型劳动者和各种群众性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8.
保护劳动者人权是劳动法学行为理论与规范体系构建的核心组成部分,亦是劳动雇佣关系有效机制的充足保障,在国家政策和《劳动法》的宏观调控下,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强制性,同时也需要社会各参与主体的人道主义保障,进而确保劳动法学行为和集体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和发展.基于此,针对当前劳动法学行为所面临困境和巨大挑战,主要从劳动者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契约化,各种利益矛盾增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需要强有力的保护,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保证企  相似文献   

20.
边禹竹 《法制博览》2023,(30):133-135
在当前和谐社会环境下,劳动争议处理应该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作用,有效解决劳动者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劳动争议与纠纷问题的公正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起到的作用,在明确现阶段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从切实提高调解员的素质能力、适当扩大一裁终局的应用范围、完善违约追责条款、做好仲裁与诉讼的衔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有效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