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实践资源,这是深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丰富外交学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重要学理源泉。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外交价值观一以贯之,外交思想和原则具有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党的外交思想坚持人民性、独立性和时代性。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体系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开展涉港国际斗争,坚决反对与遏制任何国家和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安全理论建设具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理论指导,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际秩序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外交思想史演进的角度看,以推广美国价值观和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为特点的“布什主义”,是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继续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布什和新保守主义基本的政策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以反恐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战略形势下美国外交思想的若干新特点。“布什主义”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的不同反应,而且在美国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论战,显示了“布什主义”所具有的重要政治影响以及社会和学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布什主义”似乎称得上是一场“外交革命”。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暨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一 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下和世界的概念,这其中也包含着外交思想的因素。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就有所谓“天下”的称谓,并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平)……是谓大同”的思想。到周朝时,由中国古代国家组成的体系共有周分封的90多个国家和约400多小方国。周朝时的中国,就是2000多年前在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后,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这给中国外交实践和外交学研究提出了更多的亟待研究和应对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由王逸舟教授和谭秀英女士主编的《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以下简称《六十年》)是这些不断探索和思考的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书在写作体例、研究视角和史论结合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我国学者探讨中国外交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外交政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是新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应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出发点的第一人。他认为 ,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各种利益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利益 ,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国家利益 ,我国必须采取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交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有益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内政与外交:历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外交政策或外交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研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一国的外交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这句话多少被视为外交学的一条“公理”。不过,长期以来,我们很少专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外交研究是改革开放后才起步的。在开展学术研究之初,人们关注的必然是一些相对具体和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外交的发展规律,历史、辩证地认识国情、世情,科学、理性地分析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反映不同时代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建构了以内外一体的利益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观等为核心理念的总体思想,发展了以基本定位、战略主攻方向和善用机遇等为主要内涵的战略思维。中国外交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属性、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结伴不结盟”的战略原则;在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上形成和发展了“战略机遇论”。中国外交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和弹性灵活处理,维护核心利益和实现互谅互让,强调通盘考虑和主张分步实施外交目标;外交政策的国际对接注重原则对接、讨论对接、内涵对接。中国外交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指引中国外交取得更大胜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春秋时期的周王室是否还是天下共主?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是不是具有独立主权 国家的性质?这是研究中国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的两大关键问题,实际上也是 中国外交的起源问题。作者认为,春秋时期的周王室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它没有军事实 力,缺乏经济基础,也没有支配和影响诸侯国的人财物权,不太可能仍然是天下共主,它 仍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与过去有性质的不同;春秋中后时期的晋齐郑等主要诸侯国也从 过去政治上从属于周王室变成了独立国家,而楚秦吴越等南方和西部的蛮夷部落成长为新 兴的独立主权国家,它们与近代的独立主权国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2022年以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召开了“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别和区域高等研究院联合召开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国际形势系列视频研讨会”,还单独召开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征程学术研讨会”。这里汇集的是历次研讨会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习近平外交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的中国哲学意蕴。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正确处理百年变局中的若干对立、统一关系。同时,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发展中国家外交,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进入当前时代后的重大倡议和引领性思想,以其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区域国别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清湖湘文化中的外交思想——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忧外患的晚清年代,经世之风浓厚的湖湘文化催生了一大批以救时为己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外交思想与实践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他们的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识势、循理、尚争。尚争是湖湘文化外交思想中的核心,意在努力维护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利益。识势是尚争的前提,即识事之轻重,非一概都要去争。循理则是尚争的手段,强调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尤重国际公法与条约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外交思想体系。湖湘文化中的外交思想亦有其局限性,在当时外交实践中既取得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全球发展失衡、国际关系困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事关人类共同利益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外交伦理思想,代表着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对人类现实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对国际公平正义的维护、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以及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4.
周边是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真正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新时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精华,继承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在积极运筹中争取周边战略主动,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周边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实践布局。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已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词,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各种各样意识形态的影响,举凡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底色”。但“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是一个基本内涵存在争议的概念,①因此,自法国思想家德.特拉西  相似文献   

16.
郭小琴  王公龙 《国际展望》2013,(1):39-51,148,14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中形成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成为新世纪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缩小,两国共同利益扩大,分歧与矛盾增多,中国对美外交思想顺应这些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新世纪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为此中方主张坚持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相互尊重恪守诺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及相互尊重国家核心利益。在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具体主张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两国战略互信,明确两国关系定位和管理控制两国分歧。这些目标、思路和主张形成一个完整的对美外交思想框架。中美关系的未来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对美外交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从而构建更加成熟的面向21世纪的新型中美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源自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理念与实践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具有更强的国际复合视野、进程导向和责任意识。面对当前中国外交思想研究学理化不足等困境,国内学界应当遵循人文社科理论研究的一般性路径,从问题化、方法化、概念化、体系化四个维度递进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从而进一步深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康欣 《当代世界》2008,(4):45-47
外交哲学这个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一些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也纷纷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事实上,中国的外交哲学既不是西方的现实主义也不是理想主义,而是延续在中国文化历史与外交实践中的“主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对日本外交思想发展变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