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毛泽东与《大公报》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这年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时代巨人,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神奇魅力,愈来愈为世人所称道.那么,是什么条件把毛泽东造就成时代巨人的呢?这不仅与时势、历史、社会、家庭及师友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还与其积极接触革命报刊,参加办报密切相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毛泽东从开始参加革命活动起,就和其它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样,十分重视做革命的宣传工作,与进步报刊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同盟会的《民立报》、鼓吹科学民主的《新青年》等,都成了毛泽东青年时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于他形成初步的革命世界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中,毛泽东从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对报刊的作用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他早期的革命活动中曾先后多次办报刊,直接主办过《湘江评论》、《新湖南》、  相似文献   

3.
青年毛泽东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他过得很充实,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游学、读书、交友、思考、锻炼、写作……一1918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长沙度过的。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18年2月19日,毛泽东出席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职员会议。  相似文献   

4.
刘宁元 《前线》2012,(3):60-61
1919年11月14日,长沙发生新娘自杀于花轿的"赵五贞事件",引起社会震动。从11月16日到28日,仅13天的时间,毛泽东就在长沙《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社会万恶"  相似文献   

5.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青年时期主编及主笔的重要刊物,体现了青年毛泽东追求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思想理念的心路和做法。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对当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影响了全世界,他的思想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毛泽东出生于湖南,他首先从湖南这块土壤里汲取养分,初试锋芒,而后走向中国的大舞台,成为卓越的革命领袖.湖南是他成长的地方,是他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场所.基于此,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范忠程教授和他的助手经历3个半春秋的笔耕,推出了旨在研究青年毛泽东等湖南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及其改造社会的实践的专著《青年毛泽东与湖南思想界》,由湖南出版社出版.通览全书,感受颇深.该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选题视角新、有地方特色.毛泽东生在湖南、长在湖南,其思想的产生、形成与湖南的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史学界研究青年毛泽东的著作出版了五、六部,却较少有人去探  相似文献   

7.
周伟东 《党史博采》2022,(10):16-18+24
<正>1921年中共一大和1922年中国共青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湖南都派了代表参加。代表湖南党的早期组织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团组织参加中国共青团一大的代表是易礼容、陈子博。中共湖南早期组织和中国共青团湖南早期组织都是青年毛泽东发起创立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在湖南建党建团?这是一个先比较后选择、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行动的发展过程。思考和比较中寻找主义受救亡图存、改良兴国等爱国思潮的影响,毛泽东自幼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热切地搜求各种救国理论。  相似文献   

8.
蠡木 《党史博采》2001,(8):32-35
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鲁迅比毛泽东大12岁。两人从未见过面。他们是思想上的契友,是志同道合者。毛泽东对鲁迅的敬仰、钦佩之情,在各个时期溢于言表。 毛泽东主要是通过长期、大量阅读鲁迅著作,了解鲁迅的价值,认识鲁迅的伟大的。 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湖南。毛泽东一到北京就起草了一个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计划交给有关方面协调,还为他们筹措路费而四处奔波。他此次来北京,主要是为了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 朋友们分赴各预备班学习后,毛泽东留在北京。经北京大学哲  相似文献   

9.
在已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有两封书信和李希凡有关:一封为大家所熟悉,即《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已收编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此信写于1954年10月16日,当时虽未公开发表,却在学术界开展了一场思想批判运动。第二封信是1957年4月20日写给袁水拍的,但信中却涉及到李希凡,此信收辑在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里。从这两封信中反映出毛泽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对青年学者的关心培养。  相似文献   

10.
何念选 《湘潮》2006,(2):56-56
《湖南日报》原名《新湖南报》,酝酿于1948年底,1949年三四月间,郭小川专程到北京胡乔木处,请他转请毛泽东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这一报头启用于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第一期。13年之后,毛泽东又第二次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题写了报头。10月1日,《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1960年7月,省委决定将理论刊物《学习导报》更名为《新湘评论》,请毛泽东题名,毛泽东欣然为《新湘评论》题写了刊名。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9月11日,长沙军管会接管湖南大学。1949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湖南最先刊载十月革命消息的报刊,是长沙《大公报》。1917年11月17日《大公报》以《俄京二次政变记》为题,报道了十月革命的消息。湖南最早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的是蔡和森,他在1918年7月24日致毛泽东信中,首先提出应该“仿效列宁”。湖南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1918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的《新湘评论》。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青年毛泽东》中,论述了青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文中基本涵盖了青年毛泽东最主要的哲学思想。解读李泽厚眼中的青年毛泽东,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在转变成一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思想,对更完整地解读毛泽东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廖心文 《党的文献》2012,(2):111-115
《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  相似文献   

14.
廖心文 《新湘评论》2013,(23):59-60
《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7,(2)
毛泽东尊称瞿秋白为老师之缘由1934年2月初瞿秋白从上海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后,毛泽东经常尊称他为“老师”,此事有个“出典”。事情发生在1927年。某日,34岁的毛泽东兴冲冲地赶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编辑部,送上稿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谁知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他从事辉煌的革命活动的开端,其间他的两次非凡的举动:“二十八画生征友”和组建“新民学会”,使他名震湖南,备受同学、青年的拥戴,进而不负众望进京主持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远离湖南北上进京。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所见所闻,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飞跃,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张春桥授意,由姚文元撰写并作反复修改最后得到毛泽东审阅①的长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事隔十天,毛泽东又指示将其印成小册子,急电全国征订。由此而起,一场全国范围内评论《海瑞里宣)的高潮迅速形成。一份地方报纸上发表的戏剧评论文章,为何会引起毛泽东的如此兴趣?以往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毛泽东看到了《海)剧的要害所在,不过是借姚文的发表来增加政治批判的强度,以便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②其实,毛泽东开始时并未认为《海》剧有什么“要害”的问题,反而表…  相似文献   

18.
偶像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编辑《新青年》,兴起新文化运动,一时成为进步青年崇拜的偶像。此时,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他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并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非常认真,下面这一事例足以说明这一点: 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唐代政治家、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绝《回乡偶书》。 1958年,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曾以这首诗为例证,说明古代官吏是禁带家属的。毛泽东为弄清此事,不仅翻阅了《全唐诗话》,还特地查阅了《旧唐书·贺知章传》,并给这位同志写了一封长信:  相似文献   

20.
“世界什么事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为了亿万饥寒交迫的中国人民都能吃饱饭,毛泽东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但在个人的吃喝事上,毛泽东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堪称全党之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