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雅 《法国研究》2011,(1):48-53
在中国,我们至今还没有一本真正让法语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有效可行的文学教材。而在法国,在法语学科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法语教材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丰富选择。本文对中法两国的文学教学进行大纲和教材的比较,旨在学习法国文学教材的先进之处,为完善和改进我国的文学教材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近现代中国人中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心人物。“五四”时期俳句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周作人热心致力于日本“…  相似文献   

3.
阿兰-米歇尔·布瓦耶是法国副文学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副文学观由单数到复数形态的悄然转变,为我们深入考察该学派对"副文学"这一核心术语的界定、理论推演及其引发的思想冲击提供一个动态视角.他对副文学与文学之间由二分两立到互化交融发展态势的剖析,为总体文学理论研究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阿兰-米歇尔·布瓦耶是法国副文学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副文学观由单数到复数形态的悄然转变,为我们深入考察该学派对“副文学”这一核心术语的界定、理论推演及其引发的思想冲击提供一个动态视角。他对副文学与文学之间由二分两立到互化交融发展态势的剖析,为总体文学理论研究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虹嫣 《德国研究》2011,(2):52-61,79
1953年创刊的《世界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刊物。50余年来,《世界文学》积极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选取《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为研究对象,视德语文学翻译为一整体,通过运用描述性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德语汉译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译介状态,揭示其成因并说明其嬗变。另外,通过对《世界文学》中德语文学翻译的梳理,也可以对德语文学在新中国的汉译发展轨迹有一个初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翰 《法国研究》2007,(2):1-11
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1918年出生于法国的圣马克尔(Saint-Macaire),2000年在兰孔逝世((Langon).他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不仅仅是一位坐在书斋里的教授.无论在生活的经验上还是在学术文字的领域中,他都是一位勇于探险的人,既是文学教授,也是批评家、记者和作家,著述丰硕.  相似文献   

7.
文雅 《法国研究》2012,(4):65-68
当笔者在法国进行文学教学研究的时候,发现论证法和图像阅读这两个对我们来说崭新而有趣的概念,在法国文学教学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试图分别介绍这两个概念,并探讨它们如何在中国的法语文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俄罗斯文学中存在女性主义文学,这是勿庸置疑的。那么,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中 《法国研究》2011,(4):1-11
福柯曾经一度十分迷恋文学,并且也写过大量的文学评论文章。可以说,文学曾经给予福柯极为深刻的启发。尤其是,福柯从巴塔耶、布朗肖那里发现了“异质”、“越界”和“外界”经验;而这些正是福柯一直孜孜以求的,关于“外部”的思想和体验。因为渴望自由,福柯通过文学和语言的“越界”,希望真正达到思想的自由空间。不过,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后,福柯基本不再直接谈论文学;他转而谈论“话语”。在他看来,文学就是一种话语空间;它直接就是话语操作和实践。同时,福柯进一步认为,作为虚构的文学在本质上和真实的思考是趋同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就是自由,就是反抗,就是“反记忆”。  相似文献   

10.
对于韩国和中国来说,20世纪80~90年代是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韩国,军事政权下台,全国掀起民主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韩国与中国,虽然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除了在世界文学影响圈的文学变化发展有一点时间差之外,二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而且,作家反复苦思文学被利用为政治手段的情况,并为了恢复文学的文学性而作出一些选择,尽管这些带有过分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弊端,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在后苏联没有消亡,甚至年度的文学生产量远超过苏联时代的每年文学创作.然而,后苏联文学的存续及其所显示出的生命力,不能视作是反意识形态的产物,也不可以仅仅看作是文学产业化的结果,倒是应该看到,文学在后苏联的独特性是后苏联社会进程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对其审美的表达.这种情形接续了文学在俄国的传统,从而继续与欧洲文学相区别.造成后苏联文学的如此特质,正在于俄罗斯自身的帝国传统在俄联邦时代不是中断了,而是公开化和合法化了,使俄国重建有了国民认同的依据,文学则成了在审美上促成俄国人认同俄罗斯国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李岩 《当代韩国》2001,(2):74-77
崔致远是新罗时期一位颇有成就的大诗人,在他以后的文坛“大家”都把他推为朝鲜汉文学的鼻祖,朝鲜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的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他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上,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文学观。其实,在崔致远遗留下来的书、传、序、表、状、诗、文中,处处反映着他的审美意识及文学观念,而他的这些审美意识与文学观念,又显现出他所受中国魏晋南北朝文论影响的印记。 应该知道,儒教思想的传人不仅将正规的中国文学,同时也将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介绍到朝鲜。众所周知,高句丽已于372年(小曾林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概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远 《德国研究》2003,18(2):54-59
中国学者对中德文学关系的系统研究 ,在 2 0世纪 30年代由陈铨先生开其先河 ,80至 90年代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卫茂平的中德文学关系史的系统研究、杨武能的歌德与中国的研究 ,以及许多学者对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 ,中德文学关系中的基本史实得到梳理 ,中德文学各自的民族特色在比较中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14.
除史地、宗教、民俗、中外交通等领域外,《大唐西域记》在文学领域的价值也很珍贵。研究《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首先应确定其文学归属。目前,对《大唐西域记》的基本认识主要有游记、行记、传记、报告文学、新闻文学、回忆录等。以上归类认识,各有其归类理由和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均有缺憾:或者因视角单一而无法兼顾《大唐西域记》的其他特质,或者归类间互有重叠而身份难辨,或者会因传统认知对《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造成遮蔽。打开视野和思路,跳出文体认识的局限,从《大唐西域记》深湛的宗教性内涵和多样的文学表现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出发,将其归入宗教文学(佛教文学)这一大的范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这样处理,在突显《大唐西域记》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为数量众多的同类作品找到一个共同的归属,也为中国文学、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为促进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典型的范例。同时,《大唐西域记》人文意蕴较为丰富,如伦理观念、生态意识、警示意义、求真精神、理想主义、开放心胸等,将它归入宗教文学,并非是要回归传统的宗教性解读,而应着重发掘、整理和研究其宗教性内涵中有益于当下、有益人的资源,实现其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磊 《当代韩国》2012,(3):95-107
在当下的翻译研究中,翻译活动中的“赞助者”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韩国文学汉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萌芽的阶段。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韩国文学翻译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其2001年成立至今资助翻译、资助出版中文译著的情况进行梳理,力图揭示其对韩国文学在中国翻译、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影响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45):60-63
一百年前的1922年,是中国文学从文言文时代向白话文时代转变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文学观念的变革以及新诗、现代小说的创作实绩都层出不穷。始于1917年的中国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此文中,胡适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标志着中国文学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同时转换。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同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南燕 《当代韩国》2022,(1):104-116
目前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仍局限于传统模式,没有新的突破。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没有文学教育理论的支撑。本文依据最新的文学教育理论,积极倡导加强对韩国文学教育理论的构建,从文学教育概念的整理、文学教育目标的设定与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排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本文虽以韩国文学教育为主题,但相信相关研究内容对于整个外语学科的外国文学教育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车柱环──精通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沈仪琳在韩国,若是提到中国文学研究专家车柱环,在文化圈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方面,车柱环在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他有关中国文学的许多学术专著在韩国常常是一版再版,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9.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20.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