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抵押贷款既有利于盘活丰富的林业资源资产,满足林农发展生产资金需要,解决林农融资难.又有利于拓展金融市场,提高贷款抵押率,防止信贷风险.然而林权抵押范围较狭窄,林权抵押贷款评估登记不规范,抵押权实现难等法律问题正制约着林权抵押贷款的健康运行.扩大林权抵押范围,规范林权抵押贷款评估登记以及完善抵押权实现的法律措施实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云发〔2006〕19号(2006年9月14日)为充分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云南实际,特作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云南是我国的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活立木蓄积量大、林种资源丰富,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林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林业改革,…  相似文献   

3.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10,(12):25-26,17
“我们福建的林业OK!”这是福建省政协十届三次全会大会发言中,龚守栋委员简短有力的开场白。一年倏然过去,他所提“种植柚林等珍稀林木,改善林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的建议,恍若还在耳边萦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相对来说,林农负担过重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全国范围看,林农负担普遍过重,而其中尤以南方林区为甚,南方林区中又以重点林区福建林农的负担最重。现以福建为例说明。福建山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679.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策一位。林业一直是福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林农收益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规定来保护林业生产者利益,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木材生产经营的税费…  相似文献   

5.
<正>晋林规范发〔2023〕3号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林权有序流转,增加林农收入,切实保障广大林农、林业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助推乡村振兴,防止集体林权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山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大量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制约了当地群众的发展,与此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林农最丰厚的家产.在贫困山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陇川县通过对山区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7.
省林业厅在创建文明机关过程中,始终坚持机关为基层服务,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十分注意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实际困难_为了能够真正地“致富林农”,近几年来,省林业厅由厅领导挂帅,在全省兴办了9个高效林业  相似文献   

8.
肖志华 《江西政报》2008,(19):39-40
遂川县国土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69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003万立方米、立竹4655万根,森林覆盖率达77.6%。2004年8月,遂川被列为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7个试点县之一,率先在全省实施林改,历时两年多,全面落实了“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政策,初步实现了林农富裕、林业发展、林区稳定、生态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苏明 《政策瞭望》2009,(2):50-51
丽水市山林面积2151万亩,占全省的1/4,森林覆盖率77.6%,林木绿化率80%,是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上世纪80年代,丽水就已开展了"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有效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林业  相似文献   

10.
刘勇 《传承》2014,(2):18-19
正宁明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两省四县接壤。县域面积3695平方公里,森林总面积320万亩,森林覆盖率59.75%。近年来,宁明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人造板、松香等林业产业,林业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2011年两次荣获"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2010年、2012年两次荣获"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先进县"称号,2013年全县林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为打造林业强县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宁明县打造广西林业强县,就是要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以生态增量、林业增效、林农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特大洪灾,长江水位创历史纪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调洪、蓄洪的能力大大减弱。在我国抗洪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决定,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得到高度重视。如何使云南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发展森林旅游业将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一、云南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一)云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云南是中国的四大林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从滇西北的…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改革与从事林业生产的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搞好集体林权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湖北的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林权改革本身处于探索阶段,改革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切实减轻林农负担,还利于民;协调和处理好林业部门、村集体、林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用好丰富的林业资源,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我省大生态战略行动的重要内容。在此,就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维护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提几点建议:一、开展公益林赎买试点,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矛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生态公益林赎买总体规划,出台《贵州省重点生态区位人工林赎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开展赎买试点,逐步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二是多渠道筹措赎买资金。建立生态公益林赎买基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林业生态损害赔偿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更多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仍存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损害价值评估不准确、环境侵害责任难认定等问题。对此展开探索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召开听证会、建立损害赔偿协作机制、咨询专家学者、通过走访办案部门了解实际问题等方法,力求解决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案中遇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权制度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林权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在林权制度的历次改革过程中,我国没有充分考虑林业产权的特殊性,没有充分尊重林农的利益和需求,产权变更频繁,各种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模糊,林权政策也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毁坏,因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5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以满票通过了《福建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这是本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我省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部重要法规。解决好林权争议,是明晰林业产权,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有利于保障林农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稳定。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苗族和侗族同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然资源以林业资源最为丰富,在贵州的五大林区中,雄踞榜首。自明清至民国,凡三四百年间,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社会的迅速发展,始终与林业资源的开发情况密切相关。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汉族的商人、林农、及手工业者,都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我省林业建设,在10年内基本上做到全面绿化,以适应国家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用材的需要,并有利于保持水土,保障农业丰收,特决定适当调整我省木材山价标准,以保障林农合理收益,鼓励群众营林积极性。兹根据造林、抚育、管理等营林成本,分别材质优劣与木材大小,并参照林业生产季节性和一般工资水平,重新制订集体所有和私有林木山价标准,随令颁布施行,并作如下规定:一、凡国营木材机构及经过一定申请批准手续直接采购木材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其它部门或个人向农林业生产合作社或个体林农购买木材时,不分运输里程远  相似文献   

19.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山区发展,促进资源优势真正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对推进现代林业和山区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与农村治理结构重构--永安农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基层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永安市以林业改革为抓手,引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突破、林农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促进了农村基层改革,重构了农村治理结构,探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