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6年4月,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村民发明、刻制了一枚"古怪"的财务章:印章被分成五瓣,分别由村民选出的4名代表和1名村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大大小小的经费开支,  相似文献   

2.
正"眼看着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我是打心眼儿里高兴。"泊头市富镇孟屯村村民王同合感慨地说道。作为村民代表,近年来王同合参与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建设,也见证了孟屯村从省挂牌督办的"后进村"到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的美丽蝶变。孟屯村距离泊头市区40公里,人口1029人,曾经是个名副其实的落后村。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长达5年选不出"当家人";村里经济落后,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生活不富裕;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不畅,出行十分不便。  相似文献   

3.
<正>2004年我当选黔西县中建乡红板村村主任,2013年成为村支书。在村里平时大家都叫我老瞿,"有事就找老瞿"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红板村是全省一类贫困村,"天点灯,风扫地,喂个猪儿会唱戏。"这是红板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前些年,红板村居住条件差,道路通行能力差,村民出行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带领村民们,修建水窖、水池,争取农网改造,全村438户1996人告别了饮水困难的日子;村里还实施了危房改造,250多户村民受益,全村基本消灭了茅草房;同时,通过我的协调,乡政府到红板村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河北省黄骅市朱里口村66岁的盲人老汉武金峰,拿出6年间卖冰棍、矿泉水积攒下的2000元钱,"添到村上修路款里,尽一份心意"。受武金峰老人影响,村里接连有村民捐款,10万元、5万元的都有,还有的带着施工队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让这个村庄的整体风气和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视障老人一句"尽一份心意",委实发人深省。"尽一份心意"彰显一种"爱心情怀"。视障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咱们村里有些后辈不孝敬老人,一年几百块钱的赡养费都不愿意出。"问及公义村的家风民风,有村民告诉记者。村支部书记黄留根知道,大家说的是村里某王姓人家.......。但如今,公义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孝道村:村里建立了全国首家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每年重阳举办"仁孝文化节",省市媒体竞相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据10月13日出版的《华西都市报》报道,9月20日,四川资阳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村民反映,村民到村里办事,村干部均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该村一位小组长直言,办事请村里、乡里"领导"吃饭已成为该村的"风俗"。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里和乡里干部吃饭、抽烟。这些钱,是这位老人编背篓好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村支书杨秀光给出的说法是:"不去吃对不起人家。"农村人质朴热情,目的纯粹、自觉自愿地请村里、  相似文献   

7.
“后力村出刁民”,这说法在海城市验军镇一度是人们公认的。持这种看法的人绝不是空口无凭,而且还上升到理论上,总结出个“三多一少”:上访告状多,耍刁放横多,无事生非多,正经干活少。有事例为证: 一位村干部拿了村里一把苞米棒回家生炉子,被村民集体上告到镇政府;镇里两位干部到村里检查工作,中午村里准备一顿便饭,没等端起碗就被村民掀个桌底朝天;一个村民因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省邢台新河县西杨村,有这样四位老人,现已花甲之年的他们,自1991年开始,义务为村民清扫街道,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分文不取。他们被群众称为当代的“活雷锋”,村里的大小街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雷锋街”。在四位老人的带动和激励下,西杨村百姓竞相学雷锋、做好事,扶弱助残,帮助他人,一村村民融洽如一家.西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雷锋村”。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员(沈阳)》2017,(5):F0003-F0003
出门坐公交车、垃圾由村里派专人到每家每户收取、每年对参加新农合的村民给予经济补助、每年给7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村里家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还为每户村民都安装了环保厕所。夜晚,文化广场上、凉亭里,村民乘凉娱乐好不惬意。这样的事,就发生在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大许村。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2)
<正>"有了通村公路后,无论是出行还是搞种植业都比以前方便多了。"谈起修路后的变化,村民张力十分感慨。在赵会杰当选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以前,小庙子村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村民外出只能走小路,道路不通畅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发展和村民的增产增收。2009年,赵会杰上任后,巾帼不让须眉,把修路当成村里的头等大事来办,她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争取通村  相似文献   

11.
正轰轰轰……6月6日,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平庄镇背鹅村"组组通"公路施工现场,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施工工人干劲十足,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背鹅村是贫困村,11个村民小组,有贫困户69户、240人。长期以来,村里只有一条村民自发投资投劳修建的通组水泥路。群众出行难,资源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严重制约了村子的经济发展。2017年8月,全省吹响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号角。也就在这时,岑巩县启动了"组组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13.
德芙 《先锋队》2012,(28):56
9月7日下午,清徐县柳杜乡拔奎村2000余名村民打着"送别‘垫钱村长’张军杰"的横幅,满含热泪地送张军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年仅48岁的张军杰,因患一种罕见的脐尿管癌,医治无效,不幸辞世。张军杰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垫钱村长",他给村里垫钱,从来没有立过账,从来没有报销过。2008年12月,村里清运垃圾山,他垫付20万元;2009年6月,村里打井,他垫付10万元,并承担起之后每个月2000元的电费,总计7万多元;2009年5月,修村里主要大街,他垫付120多万元;连续三年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三都自治县重阳村党支部书记吴永银。2010年,原甲揽、羊吾、巫昔三个村合并为重阳村,我被推选为选党支部书记。得到村民们的信任,我很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开展农村工作,就得多跑多动、心勤腿勤,多站在村民的角度想问题。多年来,重阳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和外界相连,也没有通组路串户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我刚上任时,村里的账上没有钱,可修路不能等。我率先垫资2万元,村委会副主任吴世恩垫资1万元。在大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最近翻阅杂志,,有两篇文章让我过目难忘。一篇刊于2013年第1期《党的生活》,说的是乡村医生尹祖鸾最初在村里开展艾滋病检测和免费治疗工作时,不仅被村民骂,甚至还被村民放狗咬。于是,尹祖鸾想了一"招":一有时间就往感染者家里跑,和他们一起吃饭。甚至被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暮春时节,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石丫村群峰叠翠、草长莺飞,一条条宽阔的硬化路进村入户,不时可见小轿车开进村里。看着山间盘旋的水泥路,村民许宣平感慨地说:"以前走泥巴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2012年,石丫村还是深度贫困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出行基本靠走。一条泥泞的毛路,  相似文献   

17.
正公开可能惹麻烦结果似在意料之中,2013年10月底,李火根等9名农民状告江西省吉安市发改委的行政诉讼又输了。62岁的李火根是吉安市吉州区先锋村村民。在城市大幅扩张的浪潮中,先锋村的菜田先后多次被征。为了弄清村里集体土地"收归国有"的前因后果,并得到一笔相对可观的补偿款,李火根等9名村民,从2013年年初开始向省、市、区三级  相似文献   

18.
袁义生 《学习导报》2014,(14):23-23
耒阳市新市镇龙市村位于三镇交接的山旮旯里。走进龙市村,只见路边,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半山岭上,一个个养殖场星星点点;村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怡然自乐——或下棋、或读报、或吹拉弹唱,很是热闹。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说搭帮有个好支书。“好支书”叫梁育生,2011年7月换届选举时,他是被村里党员“硬抬着”选为书记的,全村31名党员中,他得29票;在今年3月份的换届选举中,他又毫无悬念地以满票当选为村支书。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真的富。"这是盖州市矿洞沟镇薛屯村村委会主任聂洪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谈起聂洪海,村里人都亲热地称呼他是"薛屯村的好主任"。聂洪海好在哪里?"路"见不平解囊相助薛屯村五组、六组有近2公里的道路弯弯曲曲、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村民的出行就成了问题。2011年,为改善五组、六组村路路况,当时还是一名普通村民的聂洪海出资40万元对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硬化后的道路平整、笔直,路旁修建  相似文献   

20.
正从年轻小伙到古稀老人,谭国超每天坚守在印江自治县刀坝镇兰克寨村的国家坝库区,摆渡护送来往的村民和学生,40余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印江自治县刀坝镇兰克寨村的谭国超老人已经70岁。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周边村民出行方便,不绕山路,谭国超就做起了摆渡人。从年轻小伙到古稀老人,谭国超40余载如一日,摆渡护送村民和学生过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