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性别分工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在子女姓氏及财产继承等文化规制方面则渐渐摆脱传统的桎梏。相比而言,城镇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为现代,农村男性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越高,性别观念越现代;但是,性别观念并未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解决中国老年妇女问题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妇女问题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老年妇女问题是老年人问题的核心,不仅具有老年人问题的普遍性,也具有老年妇女问题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老年妇女问题又是社会性别文化的产物,受到文化、制度、观念和环境的多重影响。在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时期,构建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政策支持体系是解决老年妇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AIDS)的传播是一个与社会性别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基于广东“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的调查,从社会性别和性文化的独特视角,分析研究妇女易感艾滋病的社会文化原因。指出防范艾滋病向妇女群体蔓延是当前阻断艾滋病向一般人群快速传播,提高防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意识影响着人们的El常生活,研究生作为都市社会中的知识精英,在婚恋观方面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性别意识交融的状态。通过对几位研究生婚恋观的深入访谈,发现面对恋爱关系的研究生在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下做出恋爱抉择,但是影响其恋爱关系的社会性别观念有不同于传统观念之处,并由此探讨他们社会性别观念的新变化对两性关系的进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运》2005,(10):12-18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约占13亿总人口的一半。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有着特殊影响。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断得到保障,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中国政府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与构建性别和谐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性别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讨论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问题,是国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关键环节是性别文化主体——人的文化自省能力的提升。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性别和谐的文化观念。所以,构建以两性平等与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和谐的性别关系,得益于完善的“文化机制”,即完善的性别制度文化、自律的传媒导向文化、和谐的两性行为文化、性另0平等的器物文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对于法学研究而言,极具启示性与颠覆性。社会性别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性别平等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从“有性人”的视角考量法律文本的性别平等,启示人们从“行动中的法”的角度重新考察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社会性别研究方法弥补了传统法学关于妇女权利研究方法的不足,更是对法学研究领域中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文化在青少年性别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最具影响力。本文依据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有关“中国当代性别定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在北京市与济南市对初高中学生及其父母随机进行的入户访谈,以及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电子学系和英语系对若干学生进行的有关“专业方向选择与家庭影响”的访谈资料,对家庭文化在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与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也由于该政策与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误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缘故,"一孩半"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依旧强烈的广大农村地区,在人们尚不能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胎儿的情况下,在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推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姑息、纵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性别偏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梳理、协调、配套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性别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从而真正达到推行生育政策增进性别平等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国妇女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妇女群体,从人力资本、劳动就业、迁移流动、婚育家庭以及性别观念与性别关系五个领域,回顾2012年以来国内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状况。研究显示,尽管少数民族妇女对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半边天”的作用,但是在民族研究和性别社会学研究中仍处于边缘地位,在学术关注度、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与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未来应以新发展阶段为契机,通过学术研究助力改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进一步释放少数民族妇女的性别红利,全面增进少数民族性别平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性别文化指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目前传统的性别文化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农村妇女的权利边缘化。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必须从倡导性别公平化教育,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性别刻板模式;发挥大众传媒在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增强农村妇女的自主意识等方面入手,多视角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2005,(5):7-15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约占13亿总人口的一半。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有着特殊影响。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断得到保障,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中国政府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发现农村依然存在重男轻女、两性间隔膜和性别刻板印象等落后性别文化.同时,先进的性别文化也在潜滋明长,如:智能化时代和男女平权制度正在改变重男轻女的物质和制度基础;男女平权的政策导向为改变重男轻女提供了好的外环境;现实中农村女性作用的凸显为改变重男轻女提供了好的内环境;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周感芬 《中国发展》2011,11(1):51-55
该文指出,公正评判中国男女平等的程度,正确诠释男女平等的丰富内涵,是认识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状况的基本前提,必须科学地观察和理性地讨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湖北省高校知识女性的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情况看,高校知识女性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要摒弃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偏见,建构一个有利于知识女性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以推动知识女性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大文化”的视域下,将人类关于性与性别自然属性的“人化”与“人类化”作为性别文化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性别文化的“嵌入性”特征.认为性别文化与文化体系及各个要素之间具有播撒性嵌入的特点,即性别文化不是文化体系总体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而是播撒性地嵌入到各个文化要素及其文化体系整体之中.性别文化的播撒性嵌入,可以作为一种研究视域和分析工具,启发人们认识性别文化和文化体系以及各个文化要素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性别公正为理念、两性和谐为基础、共同发展为目的,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属性,也反映了两性的共同利益与愿望,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也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从社会行为来看,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有效性体现在男女平等意识的提升和男女平等行为的呈现;从社会影响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教育结果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满足两性发展的需要以及改革对不同群体的潜在“影响”且有助于包含男女双方的利益、观点,并将其设计到改革举措或项目中;从男女平等途径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全过程融入社会生活的现实途径和发挥引领作用的技术性手段表现在建立更加广泛的基本理论共识,充分发挥社区、高校、党校等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基于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从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出男女两性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程度与差异等。报告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广告常常大量采用妇女的形象,这里承载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它如何表达性别的观念?是否会强化性别歧视或者对妇女造成伤害?本文综合互联网上的广告资料,结合目前国内广告表达中的一些问题,具体说明广告中存在的性别偏见,从而呼唤对传媒广告里文化信息的批判性思考.论述分三部分展开:一、早期商业广告上的女性:以纸烟广告为例;二、冒犯女性的广告模式;三、挑战偏见:警觉、抗争与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