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在努力实践,贵在正确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以问题导向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以解决问题为最终价值取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需要科学思维来引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构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找准正确改革方向,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现阶段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任务。"战略思维——战略规划——战略实践"是具有逻辑完整性的战略认识架构。从战略维度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大视野的战略思维为指导,融入具有中国风格的哲学智慧;以大棋局的战略规划为指引,书写具有中国气派的顶层设计;以大担当的战略实践为指向,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性,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五大发展理念,是决胜全面小康阶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与决胜全面小康的内在关联,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对这些思维方法的运用不是零乱无序的,相反,他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和落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举措新思想,凸显了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的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也为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总的依据和遵循。认真研究其本质特征,深刻把握其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的方法路径,既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富强和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迈向新境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落实"四个伟大"的总体设计,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紧密贯通。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更是理论自觉的重要体现。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于实践中产生,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论断,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一个理论前提。"四个全面"继续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展开,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布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我们党对于当代中国国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深化了对于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情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告诉我们:认识当代中国的国情就要深入把握"三个三"即三个没有变、三个前所未有、三期叠加和"五个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因素,对战略全局具有重要的统领和牵引作用。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深刻认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的内涵和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挑战,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激励全体人民新时代新征程砥砺奋进的纲领性文件,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指明了目标,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何处这一重大问题,体现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开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思考,蕴含着强烈的战略思维。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开拓性特质;通过在战略眼光、战略部署、战略视野上的深谋远虑,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凸显了战略思维的全局性特质;通过在战略道路、战略步骤、战略选择上的高瞻远瞩,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彰显了战略思维的前瞻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维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其具体过程和深刻背景,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战略谋划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大棋局"。从理论维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定位,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关系。从实践维度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在"全面"、要在"协调"、难在"推进",必须善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矛盾思维。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其在时代境况向度、中国背景向度、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向度等方面所处的历史方位给予准确把握,这是一个重要的探究视角。在时代境况向度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中国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正处于世界由自然经济形态阶段向商品经济形态阶段转进的关键时期;在中国背景向度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位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引领下,而且直接关涉着中国以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向度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在新的阶段由低潮走向高潮中最为关键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和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中,又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考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演进、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功能作用,对于科学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宽广视野,做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奋力开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从方法论层面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内在逻辑、思维原则和实践特点,可以使我们更明晰、更自觉、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谋划,坚持客观性与能动性相统一、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共同性与特色性相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思维智慧和执政方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因为,“三个自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三个自信”直接根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两个决议”是“三个自信”的历史基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三个自信”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三个自信”的实践依据。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坚持“三个自信”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民同心,求变前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国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统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保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衡量标准的新格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抓住"四个全面"红利释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城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机遇,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重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是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同心致力于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履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多党合作在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中发挥其制度优势和特色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转折点,奠定了跨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现代化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卓越执政能力的成果展现,证明了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伟大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兑现承诺之年。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决胜时刻。从时代高度思考,就是要立足国情,科学分析,守正创新;从主体向度思考,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主体、奋斗主体和评价主体;从实践深度思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