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2,(8):17-18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江苏省妇联大胆探索创新组织形态、联系方式和工作手段,通过组织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团结引领妇女的最大覆盖和组织能力活力的最大释放,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妇女群众工作中彰显新作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14,(12):17-17
一、壮大组织力量,实现"有人干事"常态化加强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组织组建全覆盖,推动村、社区妇联组织换届与村、社区两委换届同步实施,换届率100%;成立机关妇委会2069个,团体会员719个;在两新组织、异地流动妇女中建立妇女组织1156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4,(10):24-25
一、妇联基层组织全覆盖的难点是如何实现“横向到边” 一是在机关、高校建组织有新突破。全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3415个,形成重视妇女工作的良好氛围;省国资委妇工委已覆盖省属所有国企。全省已有13所高校成立妇委会、9所高校建立妇女研究机构。二是在“两新组织”建组织有新突破。在企业、行业和女性较集中的其他社会组织灵活多样地组建基层组织,拓展“妇女之家”创建面。全省已在“两新组织”建立2064个基层妇女组织。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4,(10):20-21
一、抓组织拓展,努力实现覆盖群体最大化 创新基层组织形态。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向下延伸,在社区网格、片区和村民小组中构建以妇女小组、妇女骨干队伍、巾帼志愿团队为主体,其他力量为补充的“3+X”组织形态。推进在两新组织、行业组织中建立基层组织,因企制宜,一园一策,灵活建立联合妇委会、妇女工作站、外出务工妇女流动妇代会等;依托行业协会、系统妇工委建立基层组织,探索“行业组织+会员单位”的行业(产业)统建新模式。推进基层组织向网络虚拟空间拓展,一批网络妇联先后面世,联系和服务女性网民。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是鞍山市妇联"两新"组织妇委会建会年,各级妇联先后组建"两新"妇女组织3218个,其中独立妇委会828个,联合妇委会2390个,共覆盖"两新"组织45722家,动态建会率达100%。一、顶层设计加强指导根据省妇联、市委组织部、市综治委共同提出的在全市"两新"组织中建立妇女组  相似文献   

6.
一、注重创新基层组织,活跃基层妇女工作 一是探索农村妇联组织新架构。针对农村妇女人数众多、增收致富需求强烈、以女性为主体的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大量涌现的实际,大力推广"妇代会+协会"的组织架构。把农村女能人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乡村"六大员"吸收进妇代会,优化了妇代会班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2,(4):17-18
2012年2月15日,无锡二泉网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江苏省首家新媒体妇联正式成立。探索妇联组织创新,在新媒体中建立妇联组织,通过互联网络将女性网民团结凝聚起来,借助网络实现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儿童的最大覆盖,在江苏开始破冰。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4,(9):25-26
一、争取政策,保证有人干事 一是2011年省委召开全省工青妇工作会议,制定下发文件。省妇联落实文件精神破解妇联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全省专职乡街妇联主席占56%,有525个乡镇妇联主席享受副科级待遇;村妇代会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比例是93.4%和97%,分别提高2.62和1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建立妇女组织36191个,建立"妇女之家"3900多个。二是与省人社厅联合下发文件,在城镇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公益岗位妇女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2,(10):30-31
近年来,山西省妇联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妇女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用“网格化”模式加强基层妇女群众工作,努力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4,(8):22-22
面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挑战,我们深切感受到变革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的紧迫性。两年前,北京市妇联来上海传经送宝,带来了“经营妇联”的新理念,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妇联”,实际上是对妇联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再定位、再整合、再开发。按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从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出发,扩大组织覆盖、功能开发、资源整合、品牌创建,从提高新形势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上“打造妇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打造”妇联,实现妇联组织创新,必须根据不同妇女的多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4,(2):12-19
<正>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妇联组织建设。立足广度和深度,扩大组织覆盖,激发组织活力和凝聚力。一是推动组织形态创新。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形态创新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妇联组织多渠道、多形式进入网格、网络、楼宇、社会组织、农村合作组织以及流动妇女集中地的经验与做法,鼓励采取网站、网页、微信、微博、QQ群等信息化手段,广泛联系各阶  相似文献   

12.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妇联组织的新任务,也是妇联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新课题。近年来,辽宁省瓦房店市妇联以成立"妇女、家庭矛盾纠纷说和团"为载体,将维权工作阵地前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14,(11):18-18
一、认清新形势新情况,明确工作新思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发展,一是妇女流动性增强,传统的垂直型、层级式的妇联工作已难以覆盖流动性妇女群体。二是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增多,她们的生产、生活、情感等问题日益凸现。三是妇女需求多元化,多种企盼和诉求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联谊会、广场舞组织、留守妇女互帮互助组织等各类草根型妇女组织快速发展,需要妇联组织给予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13,(8):34-35
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妇联坚持"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致力于女性人才的服务、凝聚、培育、举荐工作,积极为广大女性人才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一是发挥枢纽型组织的功能优势,服务凝聚优秀女性人才。区妇联以在民政局注册成立的社团———妇女发展促进会为"孵化器",积极培育各类女性社团。目前,妇女发展促进会已成功培育女企业家联谊会、女法律人才联谊会、党政女干部联谊会、市"三八红旗手"协会长宁区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张京霞 《中国妇运》2012,(6):15-16,19
推进组织创新是江苏省妇联的重点工作,妇联组织创新的总体目标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妇女群众的新期待,继续巩固和充分发挥自身组织机构完善、妇女群众工作基础扎实的优势,努力减少行政化、机关化倾向,增强扁平化、群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悦娥 《中国妇运》2011,(12):23-25
“妇女之家”是妇联基层组织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重要阵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2010年以来,山西省各级妇联组织以党群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实践,“妇女之家”在全省28173个行政村、1327个社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相似文献   

17.
财金〔2009〕72号文件下发以来,在全国妇联的精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妇联把做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举措,作为关注民生、服务妇女,使妇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12,(4):20-22
近年来,上海普陀区妇联致力于女性人才的挖掘、培育和举荐工作,根据市妇联关于“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增强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有效性”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妇女需求和妇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凝聚、培育、服务、宣传四个方面创新开展女性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19.
思路新工作实──江苏省妇联工作侧记陈秀云江苏省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将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妇联新班子推到广大妇女面前,新班子会将省妇女运动这艘航船驶向哪一处港湾?省妇联50多位姐妹、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以及关心妇女事业的各界人士都在拭目以待。明晰的思路来自...  相似文献   

20.
“妇女之家”是妇联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基层载体,是妇联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基层阵地,也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自建设“妇女之家”以来,各地妇联反响热烈、行动积极,思路创新、举措有力。目前,全国“妇女之家”建设已基本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各具特色的“妇女之家”立足实际、服务妇女,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