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荷花 《工友》2010,(2):16-18
每年的春运,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如候乌迁徙般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尽管回家的路很艰辛,但马上可以见到家乡的父母、儿女和爱人,再苦再累,他们的心是甜的。 什么时候他们不再长途跋涉,每年都可以和亲人在城里过个年?也许,目前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梦还有些遥远。尽管他们离城市很近,但城市却离他们很远……因为他们想要留在城市,成为城里人,还面临不少门槛需要跨越,譬如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  相似文献   

2.
刚到德国时,热情好客、善解人意的维克特老师曾利用假日带我们游览了首都柏林,用他的话说是在尽地主之谊。游览时不经意中我发现在一座教堂旁有一些人在画像。我当即问了维克特老师:“这条街叫什么名?”“库当大街,柏林最有名的大街之一。”老师说。本来,德国的许多街名地名是很难让我这个德语初学者马上记住的,然而这次却例外,我一下子就牢牢地记住了。  相似文献   

3.
2010年,终究是该被人们铭记的一年。自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市陆续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数亿亩耕地受旱,数千万人饮水困难。各地群众万众一心,掀起了震撼人心的抗旱风潮,这期间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英雄事迹,本文的主人公,一个39岁的热血汉子,一个普通的农民,就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而乡亲们也没有忘记他,就在他英勇“就义”后,乡亲们联名申请政府救助,踊跃捐款捐物,还在他的坟旁立了石碑刻了碑文,因为,乡亲们要永远地记住他,这位他们心目中的“抗旱助人英雄”。  相似文献   

4.
陕北的冬天很冷。 我去采访白一彤,领教了什么叫“刺骨的寒风呼呼作响”。  相似文献   

5.
西遇尘 《工友》2011,(3):56-56
我这个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喜欢叫别人帮忙,怕欠人情。我喝酒过敏,所以滴酒不沾。同事请客、朋友聚会,我很少参加。不能喝酒,陪着他们,我觉得累,更何况,我怕欠人情。因为,同事朋友请客,我不好不回请。我曾回请过几次,可我不喝酒,大家就客随主便,喝酒也不尽兴,弄得没了意趣。  相似文献   

6.
红孩 《农村青年》2006,(4):12-15
只是想要一个孩子,没料到5天当中被骗掉3.7万元钱,欠下一身巨债…… 好不容易盼来孩子,却又面临“要”还是“不要”的痛苦选择,想不通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切,都因为轻信了电视上播放的广告。“罪魁祸首”到底是医院,还是电视台,抑或是有关监管部门? 尽管这件事情被曝光了,尽管卫生部门的官员明确表态了,尽管蒙人的医生被“辞退”、医院的个别领导被“免职”了,但是受害的两个农民依然受害了!不仅仅他们,人们为什么这样轻信“广告医院”并且这样容易上当呢?类似的事件从前就有过,难道不足以警惕,不足以为戒吗? 回顾意味着牢记。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叶浩魁和叶雨林夫妇的教训呢?  相似文献   

7.
"云县当地有一首歌叫‘云县是个好地方’,在这首歌中表达出了云县山好、水好、人更好的主题,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好地方的热情和包容,他们的疾苦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权益我们更要维护,而不只是走形式的东西。""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好地方的热情和包容,他们的疾苦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权益我们更要维护,而不只是走形式的东西。"吴俐洁说。  相似文献   

8.
《工友》2008,(12):37-37
18岁的唐山男孩曹强因为发小广告被城管追赶,最后跳入筒子河中。虽然他家人说他水性不错,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最终未能逃过这一劫。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收破烂这个行当,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与文化不高、没有什么谋生技能的农民工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收破烂只要会吆喝、会推板车、能担会挑就行了.无需掌握什么技能,也不需要任何知识。如果告诉你,有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甘愿辞去每月6000元的高薪工作,自愿加入到收破烂的行列,并且开办了全国首家收废网,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现代“破烂王”,你会相信吗?  相似文献   

10.
两个人都曾离开家乡又回到家乡。 两个人都被评为“青年时代先锋”。 黝黑的脸膛,坚毅的神情,自信的笑容。他们身后,是无数感慨和赞许的目光。 “我为家乡做了什么?”也许我们都要问自己。因为,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我们拥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11.
地菜谣     
生日聚会上,好友们围在一起,刚拿到菜谱就开始叫起来,“我要吃这个”、“我也要吃这个”、“我也要、我也要”……咦,什么菜竟然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汪连天 《工友》2011,(6):44-45
第十三个习惯:热衷总结 提升自己或团队的“执行力”与养成热衷总结的习惯有什么关系吗?来看一个案例,过去我国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杀虫剂叫六六六粉,它为什么叫六六六粉呢?原因是研制的过程相当艰苦漫长,经历了665次的失败,第666次终于获得了成功,为了纪念研制工作的不易,这种杀虫剂被命名为六六六粉。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应当是,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8,(6):53-5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是山崩地裂的一刹那。那是黑色记忆开始的一瞬间。巨大的灾难猝然来袭,笼罩在数百万人头顶。人们丝毫来不及防范,也几乎无处可以逃避。但是,在短暂的慌乱过后,他们英勇地战胜了自己恐惧,开始了最艰难最机智也最顽强的求生之路。终于,在破碎的山体下面,在深深的瓦砾堆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钻了出来,站了起来!他们的经历丰富了人类战胜灾难的经验,他们是勇敢自救的英雄。  相似文献   

14.
13年前.素昧平生的他们一个是正在念大一的漂亮女大学生,一个是救火时被严重烧伤致残的普通农民,因为一则电视新闻报道,让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当年的女大学生成了杭州一家上市公司总经理的秘书,对生活一度绝望的救火英雄也早已走出阴霾,生活得快乐阳光。13年弹指一挥,他们互通书信179封,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让这段偶然结缘的兄妹情谊。浓得难以化开……  相似文献   

15.
智者无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无惑无忧无惧者方为英雄。明正彬就是这样一个无惑无忧无惧的真正英雄。刀尖舔血,刀尖上跳舞,是公安缉毒警察惯常的用语。面对生死,在电光火石的瞬间他们来不及思索什么,也容不得思索什么,烙印在心底只有一个念头: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伊人 《农村青年》2010,(6):34-36
2010年3月9日晚上,一名因救人而罹难的平凡男人,将瞬间变成了永恒。随后,一位平民英雄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一种催人泪下的情感激荡在人们心间。英雄走了,他带走的太少太少;英雄走了,他留下的太多太多。让我们来共同关注英雄的生前身后事,一起来追寻英雄的脚步、探究英雄的人生。这位英雄名叫曾庆香。  相似文献   

17.
听说有这么件事儿:有个农村小学生作文考试得了零分,因为作文的题目叫“儿童乐园”,而这位农村孩子根本就没见过什么儿童乐园。孩子的母亲愤而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见识见识什么是“儿童乐园”,从而“不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无法忘记,两年前的“5·12”特大地震;我们无法忘记那些山悲河泣、地动山摇的悲怆;我们更加无法忘记,那些曾经润湿过我们眼角,用尽心力进行救援的每一个平凡的面孔,正是因为他们,才换来灾区人民今天安居乐业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凝聚在一起,汇成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重新忆起他们的脸孔,点燃心中的热情,共盼美好的将来!  相似文献   

19.
围巾带给冬天许多回忆,毛线编织出温暖的眷恋,当然,还有某个冬天的街头,飘扬着的美丽丝绸。围巾一族的标志是气质出奇的优雅,不论丝巾还是长长的围巾都可以打理得异常精致。缠绕,因而柔情;亲近脖颈,因而妩媚。到了冬天,我们可以尽情地拥抱围巾,却不仅仅只是因为寒冷,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地铁、商店、OFFICE,即使最冷的月份,寒流也只是瞬间的事儿。空调世界中,围巾只是象征性地抗拒、故作姿态地围裹。有人说喜欢围巾的人都有点自恋,正是因为戴了围巾的面容显得更加清  相似文献   

20.
王丽芳 《工友》2012,(7):54-54
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心态颇佳的人,我想这也许来源于我对人生的态度。人,能在这个世界健康地成长,呼吸阳光和空气,就应该无限感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有意义呢?石头缝里的一粒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