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有三个祖国。我曾经给祖国写过许多许多的情诗。《写给祖国的情诗》便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假如祖国拒绝了我让痛苦把我捏成一尊望乡石,碧血长天叫痴情烧出一只苇莺,日夜悲啼在芦花飘絮的季节我给它设计了跟明信片一样大小的诗卡。左边画上几根芦苇,一只苇莺站在芦杆上啼叫,右边抄上这首诗作。马尼拉卡影印,涂上色彩。1990年10月,马来西亚向中国开放。喜讯传出,令人雀跃万分。我迫不及待,即刻动身“回国”去了。这里说“回国’当然有我的深长意义。我的神州行脚,既是揽胜观光,又是寻根问祖。行程天南地北,大有“八千里路云和月”…  相似文献   

2.
来到台湾,作为来自大陆的学者,我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羡慕。我所见到的企业家、学者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说,你们进步得真快,3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表现很好。我深知,这份尊重和羡慕不是源自个人,而是来自祖国的强大和力量,是祖国的繁荣昌盛给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严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在海外华侨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其中,美国华侨妇女简夫人(Madam Ethel S.Kam)为祖国抗战捐款输财时精神十分可贵,而她为祖国抗战四处奔走宣传的事迹则更加动人感人。 简夫人是美国底特律市郊一位40多岁的华侨妇女,丈夫早逝,她一直带着两个女儿孀居,开一家洗衣店为生,经济并不宽裕。 “七·七事变”爆发后,简夫人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局势,她说:“我虽然未曾到过祖国,未曾见过祖国的一切,但是我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傅小月 《新青年》2005,(7):9-10
我奶奶说: 那个时候我跟你们现在不一样,你爸爸5岁的时候刚好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每个人都饿得面黄肌瘦,我那个时候哦,往腿上一摁就一个坑,半天都起不来.你爸更是黄皮寡脸的,好像走路都走不动了,真是凶险呐,还以为养不活他,幸好那个时候给我派了一个在公社食堂煮饭的活,不然你爸爸当时真的就死啦.  相似文献   

5.
三沙市成立了,我万分高兴,又一次唤起我对38年前《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作者、我的老排长、"老西沙"苏圻雄那颗永远的西沙心留下美好往事的回忆。老排长和我都是归侨,祖国解放不久,我从新加坡、他从越南回到祖国。1964年,我从万泉河畔走进军营,在南海蜈蚑洲岛守备队当一名守岛兵。1961年,他从广州市入伍来到天涯海角,在陆军军营里当一名防化兵,1963年,他创作朗诵诗《写封信给妈妈》蜚声京城,成了军内小有名气的业余诗歌作者。后来又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军外内外报纸杂志上,成为一名诗人。  相似文献   

6.
人民大会堂,第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健步登上讲台他那洪亮的声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饱含深情地倾诉”我爱中国、我爱香港”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位八旬老人就是全国政协常委、港事顾问、香港《镜报》文化企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徐四民先生。 徐先生长在海外,中年回国,临近花甲又赴香港创办《镜报》,风风雨雨,近半个世纪,与祖国肝胆相照,为海内外侨胞所敬仰。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5,(8):34-35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来自山西某镇煤矿的信件. 我不知道写信人是谁,因为他给我的信从来不留下姓名.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写信,因为在他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到我.然而可以推测到的是,他该是我的一个读者朋友,因为他在信中提到去镇上惟一的书报亭买杂志的细节.或许,他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并在文章后得到了我的地址,于是就有了他的来信.  相似文献   

8.
肖琳 《新青年》2006,(10):64
我一夜把它读完. 作者张洁在书中结尾处说,没想到这十几万字写得这样艰难.我终于明白: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却是惟一的.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大的伤痛.在这样的变故后,我已非我.新的我将是怎样,也很难预测.妈,您一定不知道,您又创造了我的另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9.
我沐浴着您的阳光, 我分享着您的快乐, 风风雨雨中走来您教会我坚强, 坎坎坷坷中跋涉您教会我拼搏。 您好,祖国!  相似文献   

10.
光阴荏苒,我从马来西亚回到祖国的怀抱转瞬间已渡过了四十三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回顾昔日,往事如烟,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海内与海外》亲志社: 我是个泰国老华侨,现已年逾古稀,希望在世之年返回祖国家乡福建永吉县修复祖坟,不知是否允许。我老伴已病故,也希望安葬在祖国的家乡,不知  相似文献   

12.
我与广西钦州地区侨联主席杨恒烈主席见面已有多次了,但每见一次,总给我留下一种青春焕发的强烈印象。 这位于1950年就投奔祖国怀抱的归侨知识分子,虽已年届六旬,仍精力充沛。他举止谦和,性格开朗,那红润的脸上还带着青年人的倔犟气。  相似文献   

13.
风筝     
(1) 小时候,我是以父亲为荣的,虽然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有一双灵巧的手,他可以用竹签、彩纸帮我做美丽的风筝.每个周末的傍晚,他都会骑着摩托车载我到人民广场放风筝.那是一只色彩斑斓的彩蝶风筝,非常漂亮,可以飞得很高,很远.我的身边总是围着许多小朋友,在他们羡慕的目光中,我一脸骄傲.  相似文献   

14.
阿瞳 《新青年》2006,(12):48-49
1. 从小学到高中,周晓明一直和我在一个班,属于形影不离的那种朋友.记得报考志愿那会儿,我们都报了北大.之所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全是周晓明的主意.他在报考之前和我提起过,他爸爸要他报考北大中文系,随后这小子怂恿我也投奔祖国的心脏.我问他,有什么好处吗?他"嘿嘿"一笑说,去吧,我们可以天天去看升国旗.  相似文献   

15.
我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在抗美援朝中那些英勇战斗的故事,那时我非常敬佩爷爷.幼小的心灵里就视爷爷为英雄.直到有天,一伙人冲进我家里,抓走了爷爷,我才知道爷爷在朝鲜战争中当过美国战俘,我心中的英雄顿时倒塌.  相似文献   

16.
朝鲜气候宜人,百花争艳,特别是一丛丛、一簇簇开着红的、粉的、白色花的金达莱,更以其醉人的艳丽给人送来春的气息,而深受朝鲜人民的喜爱。在平壤,不仅在牡丹峰公园、大城山游园地、龙岳山下,随处可见它的芳姿,而且在凯旋门门洞上也能一睹它的风采。朝鲜文艺工作者更翩翩起舞,用舞蹈《祖国的金达莱》来抒发对其的喜与情,对祖国深深的挚爱。去年,我随团访问了美丽的国家——朝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制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思想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指导思想.21世纪初的国际风云变幻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学习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论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1 正在给病人取血样时,科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我的手一抖,血洒了.来不及给愠怒的病人道歉,同事已经侧身叫我了,刘樱,找你的! 是放射科的同事.小刘,片子出来了,那个人是你什么人?我说,是我哥.他跟着问,亲哥?我已经预感到什么了,想了想,嗯了一声.那端一下子就沉默了.而我的心,就在这样的沉默中一点点坠了下去.  相似文献   

19.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憾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位修车匠,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 他总能给我做出各种玩具,给我买街上的冰糖葫芦,给我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开飞机".特别是在我11岁那年,父亲收回来一辆自行车,他稍微改装了下,小车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