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老字号是历史的产物,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宠儿,也大都有过自己的辉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字号还有无优势可言,如何发展壮大,焕发勃勃生机,再现辉煌,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老字号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发展民族品牌工作高度重视,对老字号企业极为关心,多次指示要加强对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关注,中国商业联合会成立了<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专题研究中华老字号企业现状及面临的困难,研究振兴民族品牌的相关政策,从中我们看到了老字号发展的希望,更加增强了再创辉煌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老字号是中国传统品牌的延伸,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工商联合会在《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中这样定义老字号:"具有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拥有世代相承的、独特工艺或经营特色,取得了社会广  相似文献   

3.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许多老字号发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令人堪忧.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次的问题还是企业文化问题.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华老字号实现永续经营、基业常青的根本问题.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创新不仅要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创新,也应从体制、机制、载体等方面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4.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宁政发[2013]25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南京老字号品牌价值,充分发挥老字号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改发[2008]10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南京实际,现就保护和促进南京老字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保护和促进南京老字号发展的重要意义南京老字号是指南京地区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2,(3):56-57
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代表着一大古老的产业,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2月29日,云南省商务厅在昆明召开"云南老字号"授牌大会暨新闻发布会。会议公布了第一批51家"云南老字号"名单,云南白药、昆明虹山面等榜上有名。昆明市共有22个品牌跻身其中,数量在云南省各州市中遥遥领先。这批云南老字号涵盖食品加工、工艺品加工、茶叶、珠宝等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6.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生产中留下的极品,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城市文化的历史积淀,将这些老字号发扬光大,责任重大。针对武汉老字号目前整体情况不乐观的现实,结合北京等地老字号振兴发展的经验做法,我们认为应当在对老字号切实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以老字号企业改革为重点,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抓手,构建组织、资金、政策等多方合力,推动武汉老字号的复活、新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文萍  海棠 《前沿》2012,(1):192-194
大多数老字号失去了市场强者地位,品牌价值被架空,良好的品牌信誉已经不是老字号的显著特征,挖掘并保存老字号身上普遍存在的文化价值是当前政府保护老字号工作的首要任务。老字号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对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繁荣的见证价值,对我国固有企业文化的研究价值,对我国企业和社会民众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北京市的"老字号"是中华民族商业传承文化的精髓,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考验和残酷的商业市场竞争而延存至今的知名品牌企业。这些企业的名称,就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是多少代人用血  相似文献   

9.
近日,杭州老字号企业协会公布了一份《关于保护和发展杭州老字号的法律提案》,并邀请一批当地的法律专家研讨,最终定稿后将提请杭州市立法保护“老字号”。据了解,这也是国内第一份专门针对老字号品牌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提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业新形态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机制转换的滞后,许多老字号企业在历史变化中被市场淘汰了。目前,在全国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大多数举步维艰。杭州老字号也从发展鼎盛期的69家减少到目前的36家,且仅有如胡庆余堂、楼外楼、知味观等1/3的企业经营良好。同时,由于老字号缺乏立法保护,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连续经营时间至少50年以上、广泛得到社会认同和赞誉的工商企业,或是由政府认定、授予老字号铭牌的历史老店。扬州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历史商业闻名的古城。风雨沧桑、百年巨变,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扬州地方文化特色的工商老字号企业。目前,扬州市区现有老字号企业40余家,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9家,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有富春茶社、三  相似文献   

11.
王焯 《人民论坛》2012,(23):70-71
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存在着品牌濒危;经营管理滞后、市场营销或缺;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矛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采取遵循市场规律,丰富产品形式;鼓励创新;加大"老字号"商业品牌挖掘和培育力度;积极推进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振兴"老字号"商业品牌,进而增强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07,(1):55-55
为引导老字号加快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提升自主知名品牌,促进老字号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拉动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实施了“振兴老字号工程”。下一步商务部将从七方面引导老字号加快创新发展:一是全面普查。在全面了解老字号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老字号档案。二是择优认定。对符合“中华老字号”条件的企业进行认定,并以商务部的名义授予牌匾和证书。三是动态管理。制定《中华老字号管理办法》,跟踪监测“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情  相似文献   

13.
老字号是指具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一定区域内获得大众的认可和信赖的品牌。沈阳老字号历经沧桑巨变,有的沿续至今仍生意兴隆,有的已销声匿迹,更多的受政策困扰发展受阻,经营者信心不足。老字号保护亟待政策"破冰",部分经营者呼吁老字号需要"二次改制"。日前,我们围绕如何让沈阳市老字号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一问题深入沈阳市不同行业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企业之所以在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还存活下来,成为了“老字号”企业,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研究课题.从两家医药“中华老字号”企业——鹤年堂、同仁堂来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对企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这两家企业与政府存在着不同的“庇护”关系,在各种资源和资金的分配、占有和获取中,鹤年堂远不如同仁堂,导致了两者的发展出现了天壤之别:同仁堂成为了“白天鹅”,鹤年堂成为了“丑小鸭”.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大力发展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发展中战略思路,供政府和企业促进武汉老字号地方传统品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时敏 《思想战线》2011,(Z1):74-75
中华老字号在造福百姓,传承中华文明,发展旅游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重。然而,时至今日,"中华老字号"企业仅存一千几百家;就这一千多家老字号企业,还有70%经营困难,步履维艰;仅有不到10%处于盈利状态。其中,盈利状态良好,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老字号企业屈指可数。研究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经济中,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字号也难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商务部7月份在京举办的“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我国现有近1.6万家老字号企业,其中70%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经营十分困难,20%能够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从10月初开始,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华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荇 《湖湘论坛》2009,22(2):114-1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权利意识在逐步提高。有关老字号的权利纠纷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我国在中华老字号权利保护领域立法的滞后和相应法律保护手段的缺乏也逐渐显现。老字号要取得发展,就必须在法律上对中华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作出明确而合理的规定,加大对中华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中华老字号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翰 《北京观察》2008,(1):37-39
老字号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当前,正在经营的老字号中,有的几经努力完成了转制,适应了市场经济变革,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的仍面临行业萎缩的困境,无法摆脱经营不善的窘迫;有的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珍惜老字号的精神财富,并试图寻找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杨松 《北京观察》2008,(1):30-34
老字号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建国初期,全国有老字号16000多家,目前只剩下1600家左右。北京作为历史古都,现有300多家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