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而写的。这篇文章揭示的基本原理不仅在当时有力地驳斥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在今天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4月17日,来自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深圳大学、市委党校和企业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畅谈20年前在全国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重要意义,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解放思想、牢牢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家认为,1978年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我国20年来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把中华民族从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和文化专制中解脱出来;真理标准大讨论,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宛如为中国迈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签发了“通行证”;…  相似文献   

3.
范瑞滨 《学理论》2009,(30):72-74
实践与认识是对立的统一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要想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找到真理,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根本手段,但由于实践本身的变化性,相对性,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对立的双方会进行完全相反的实践,因此如何检验实践却需要一个标准。而只有真理本身是客观的,确定的,实践正确与否要由真理来判断,而真理又是具体的,相对的,指导实践的真理也是相对真理,只有在相对真理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产生新的更多的真理认识,实现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对我们的干部,应当不厌其烦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实践论》就是毛泽东为了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而写的教材.《实践论》是反对主观主义的产物《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当时,党中央根据日本侵华形势,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党内长期存在的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思想,尚未得到清算,成为党执行新任务的严重障碍.教条主义者先是坚持关门主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2)
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创作了"两论",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同时,从哲学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存在于党内的"顽疾"——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一批判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革命结束之后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几代中央领导将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作风一以贯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邓小平发展党内民主思想的价值 1.发展党内民主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重要条件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仅造成了社会的大动乱,盲目的个人崇拜,而且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和教条主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批判"两个凡是"观点、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方法论要点是:实践观。即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论”。这方面,小平同志的主要观点是:(1)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7,(12)
<正>《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问世至今年正好80年,"两论"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解决了党内所犯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成功地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哲学基础;同时,"两论"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既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又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发展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和矛盾的认识。习近平同志强调,  相似文献   

9.
一、真理标准讨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对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理解地更加深刻和具体。思想理论界人士一致认为,二十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处于重大历史性转折的背景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二十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思想先导,是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90多年前,来自各地的13名党代表就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画舫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并讨论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开创了党内民主实践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余焕椿 《党政论坛》2008,(22):22-22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反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认为真理标准应该是两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1938年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其科学内涵在于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要实事求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必须采用中国人民乐于接受的民族形式.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有助于正确解决党内的思想路线斗争,有助于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及其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然直接谈到"抓落实"的内容不多,但是,作为辩证法大师,他的很多文章和讲话中,间接地、非常深刻和精辟地都涉及到了"抓落实"的问题.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认识到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首要标准.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4.
5月8日一10日全国党校系统“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近百名代表参加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叨年前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处于重大历史性转折的背景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是二十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15.
李芮  黄建军 《学理论》2011,(28):44-45
苏共执政史上长期党内民主缺失是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苏共党内民主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在干部制度方面,搞的是终身制和任命制;在决策体制方面,搞的是高度集权制;在权力制约体制方面,缺乏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其深刻教训:一是造成各级领导干部缺乏监督,形成了官僚特权阶层,党群关系恶化;二造成党的决策失误,损害了群众利益;三是造成党内思想僵化,个人迷信、教条主义盛行,窒息了党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深刻教训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搞好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理论参考》2008,(7):60-64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内法规的调整对象不只是党内关系,而是包括特定党外组织和党外个体在内的党务关系。但这面临“党内法规只调整党内关系”(狭义论)的质疑,即混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调整范围、降低党内法规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混淆调整对象和调整作用这两个不同概念。“溢出效力”虽是对“狭义论”的直接回应,但自身存在理论缺陷,同时伴随《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修订而合理性存疑。通过对“狭义论”的理论回应和实践质疑,可以明确“政治实践”是判断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根本依据,而党务关系才是当前党内法规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冲破“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的禁锢,用实践检验真理,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承前启后,突破陈规,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教条主义式的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被歪曲了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正确的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中国的国情和当今时代特点,设计和构思了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战略决策,在许多重大问底上有了…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5,(3):62-64
《光明日报》2005年2月22日报道说,陈奎元同志在中国社科院组织编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书的“代序”中指出:当前社会意识领域存在着两种迷信、两种教条主义。一种是空谈马克思主义而不懂得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种是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甚至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主张奉为教条。前一种教条主义的影响正日趋式微,而后一种教条主义的倾向在意识形态领域以及经济社会变革中的影响力正在上升。假如,我们忽视这种教条主义的危害,“全盘西化”的威胁就会向我们逼近,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今年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大讨论20周年。这场讨论以1978年5月11日在优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开端,逐步发展成为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大讨论;;在讨论中人们重新认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