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现象可从劳动方式、劳动时态、劳动样态予以认识;本文从劳动时态切入,指谓全劳动为死劳动、活劳动和拟劳动之总和。计划经济体现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作用;市场经济则是活劳动主导死劳动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拟劳动开发,体现"活劳动——死劳动——拟劳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决定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理论依据.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劳动价值论也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抽象劳动和活劳动创造价值,而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只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发生变化,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现在,体力劳动者的直接劳动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所占比例和作用都在下降.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范围明显扩大了.这就要求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靖国华 《前沿》2005,1(5):26-2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高, 引起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 对此, 学者们见仁见智。科学技术代表了一定的人类劳动, 是人类活劳动的凝结或物化; 科学技术劳动则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运用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创新性脑力劳动。因此, 二者对于价值创造而言, 意义是不同的。创造价值的不是凝结人类活劳动的科学技术, 而是科学技术劳动。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益是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一般意义的经济效益,其实质在于节约劳动时间。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一定量的劳动时间表示出来,以占用、耗费的劳动时间同一定量的劳动成果相比较,得出对经济效益的某种判断。然而,需要节约的不仅是时间。目前,尖锐的空间经济问题已呼唤出空间经济学。对空间经济效益的研究,则是贯穿这门新学科的一条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5.
奖金,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一种物质鼓励,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如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节约了原材料和燃料等)而给予的奖励;另一类是由于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了重大的有利条件(如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等)而给予的奖励。奖金的  相似文献   

6.
推行绿色劳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伴随着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职业病高发的现象,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也使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推行绿色劳动,实施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阐述绿色劳动的概念入手,进而论述推行绿色劳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以期绿色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劳动领域得到施行。绿色劳动的内涵所谓绿色劳动是指劳动条件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劳动过程无害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正如绿色消费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省交通厅、交通厅政治处于七月二十三日联合发出关于反对浪费开展全面节约运动的补充指示。指示说:我省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的全面节约运动目前正在逐步开展,各部门初步检查揭发了一些浪费情况与造成浪费的思想,并已着手审查与调查了本年度基本建设计划,订出了缩减投资三十七万馀元的初步节约方案,在精简管理机构与调整企业生产劳动组织方面,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但是,目前某些单位对开展全面节约运动还抓得不紧,进展迟缓,对本单位增产节约、克服浪费、改进工作上还没有或很少采取积极行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厅、交通厅政治处六月一日的联合指示不够完整,没有提出明确地节约指标和具体方法。七月一日「人民日报」题为「反对空谈节约」的社论曾对这一严重缺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个批评是完全正确的,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我省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必须结合本部门当前生产和工作中的具体情况,立即制定切合实际的节约方  相似文献   

8.
张晓燕  田梦 《新东方》2023,(6):84-88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劳动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也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人类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削弱、人类活劳动是商品价值唯一来源的论断受到质疑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判断标准受到冲击等挑战。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构建人机和谐的劳动环境、重塑人们的劳动观念以及保障劳动者的主体权益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9.
艺术劳动主体是艺术劳动力的物质承担者,是艺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能动的、创新的要素.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力的核心,是艺术劳动者内在的主体功能,它在艺术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审美感受发现力、创作构思设计力、物化传达制作力、创作方法运用力和审美反思评价力.当艺术劳动者实际从事艺术创作生产活动时,内在的主体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转变成流动的正在支出的艺术活劳动,通过艺术劳动工具的传递,物化在艺术劳动对象上,创作生产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产品,满足社会的精神审美需要.没有艺术劳动力就根本谈不上艺术生产,因此,艺术劳动主体自身内在能力的使用和发挥--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利长期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政府的责任,从而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知识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资源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争夺的稀缺性资源。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更是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上却呈现出青年“知识失业”现象: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知识性人才,有许多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贫穷的奢侈”。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知识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青年“知识失业”可以表现为显性失业,即青年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却无工作机会;也可表现为隐性失业,如就业不足、人才浪费和“教育过度”;还可表现为知识青年理想与现实具有较大落差的自愿失业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2.
“节约”与“浪费”的字面含义并不令人费解,但揭示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容,以及对节约与浪费做出真正科学而公允的评价,却是颇费思索的……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一切节约都可以概括为劳动时间的节约。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同时,马克思又把这种时间节约规律称之为“首要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是潜在的凝聚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性商品,劳动的价值是指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活劳动,而活劳动的价值量则等于该劳动所创造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要探索商品经济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就必须研究社会分工。研究社会分工有三条思想线索。一、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分工都包含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方面是劳动客体的分工,另一方面是劳动主体的分工。所谓劳动客体的分工,就是劳动本身的分化和独立化,如社会劳动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在不同的劳动门类内又可以分化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所谓劳动主体分工,就是劳动者在各个不同的劳动门类、部门、行业、生产单位间的固定分配。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是包含在同一种社会现象中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受不同规律的支配。决定劳动分工的是标志生产力水平的一个方面,即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劳动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     
近年来,在劳动争议纠纷领域,用人单位粗暴无理地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现象日趋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些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为由,采取变相方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就是说给劳动者“穿小鞋”.据统计,以恢复劳动关系为主要判决内容的案件,有  相似文献   

17.
《上海机关动态》2001,(10):19-22,23
(1)劳动创造价值,是在活劳动与非活劳动因素的结合中实现的马克思在强调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同时,还指出:“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马恩全集25卷)。这就是说,可变资本或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要以不变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参与为条件,商品的价值正是通过现实的活劳动与潜在的非活劳动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财产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社会劳动成果在劳动者和财产所有权之间如何实现分配,如何认识劳动的社会正义和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是建构社会分配制度的基础.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公平是社会分配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础;脱离了社会公平分配理念的分配制度就是对一切现行人类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它以国家意志把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建立在法律保证的基础上,既是劳动者在劳动问题上的法律保障,又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公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劳动方面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主体。因此,《劳动法》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劳动领域保护劳动者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20.
节约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剖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源的有限性,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揭露资本主义节约的异化本质是马克思研究节约理论的原因.资本主义条件下物化劳动的节约和活劳动的节约是马克思节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有制、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