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观点     
《实践》2015,(5)
<正>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的主力军、生力军,要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政法领导干部要深刻懂得法律重在约束权力的道理,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把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和秉公执法的法治精神统一起来,带头信仰法治、坚守法治,依法规范和约束执法司法权,决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相似文献   

2.
<正>司法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国家权力为依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的保障性权力,而媒体作为监督司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司法权的运作正在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法制国家,媒体与司法、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息息相关,可以说,作为监督司法的重要渠道,媒体在自由、民主、公开的道路上比司法走得更远,媒体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确实发挥了以其他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由于司法不能独立和监督机制不灵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日益暴露和凸显出来。当前加强媒体对司法的外部监督有利于遏制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一、加强媒体监督的必要性第一,从制度设计上考虑,媒体监督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有力武器。为了防止  相似文献   

4.
法律监督是指为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而实行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专门监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人提出:“检察机关监督别人,谁来监督检察机关?”因此,笔者试就检察机关在实施法律监督的同时如何自觉接受监督,作粗浅探讨。一、强调专门机关的法律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新发展。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如何监督制约权力咕今中外的先贤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国家权力故督制约理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通过各级人大选举决定国家公职人员,并赋予各种权力。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人大行使监督权是人民监督公仆的重要形式。人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是一种横向的监督形式,这种监督形式能够有效地监督当权者,以权力制约权力,铲除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土壤。目前,人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完全制度化、法律化,这是行政、司法腐败及官僚主义等滥用权力现象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任鸿亮  李金艳 《奋斗》2023,(6):57-5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本质就是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实现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其中“捕诉一体”办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司法权在理论上是一种中央权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都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应当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适用统一的法律规范,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司法权地方化倾向。设在地方的国家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受到地方党政权力机关的不当影响、干预乃至控制,不能独立、公正地行使其权力,司法公正难以实现,国家的法制统一不能得到保证。在一些情况严重的地方,设在地方的国家法院甚至已沦为代表地方特殊利益的地方法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院经历了先高度分权,后轻度集权的变迁历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央下放了司法机构设置权、人事编制权、经费保障责任和部分死刑复核权,国家司法能力严重分散.司法分权造成了严重的司法保护主义,法院又开始了集权化改革.部门法院、企业法院逐渐纳入国家司法体系;地方自定政法专项编制的权力被取消,上级法院的人事管理权加大;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机制和中央政法专款补助制度初步建立;死刑复核权彻底收归最高法院;上级法院的机构监管权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政法机关作为代表国家执法司法的专门机关,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工作机关。政法机关文明执法,有助于妥善化解矛盾,密切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在全省政法系统组织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执法为民宗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履行党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坏了法治在司法审判、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正义形象,法官角色的社会认同出现了严重危机.我国法官角色社会认同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原因,包括:法律权威的独立性缺失、法律制度的异域化移植、道德基础的普遍性质疑以及法官角色的多重性紧张等诸多因素.面对法官角色社会认同的迫切需求以及当前法官角色社会认同的危机现状,应从挖掘本土法制资源、规范司法运作模式、注重审判效果统一和消解法官角色紧张等四个方面建构法官角色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7,(7)
<正>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承担着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三大职能,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在落实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必须着眼服务大局,立足自身职能,主动提升思想认识,科学把握工作重点,调整完善方式方法,以更高的立意、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创新,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就要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3.
张玉强  孙淑秋 《求实》2004,(9):67-70
在我国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行政权力是法律所赋予的 ,必须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行使 ,接受法律的控制。这是依法行政的首要要求 ,也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在体现。但由于诸多原因 ,法律对行政的控制失效问题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行政机关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行政习惯的养成 ,也必然导致超强的行政权力的任意性和行政执法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违法现象。对于行政过程中的法律控制失效问题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通过对司法制度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体系,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因此,应该在宪法赋予法院独立审判权的前提下,加强对法院审判权的监督。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审判权应受到以下几种方式的监督:一、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法律监督,对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情况上进行监督;二是工作监督,对司法机关的工作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是否履行职责进行监督。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收受贿赂,坑害当事人利益,徇私枉法的办案人员,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大常委会可以罢免本级司法机关中违法、渎职的领导成员,以督促其加强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但是,人大监督一旦进入对个案的监督或者过于频繁地对司法机关行使监督权,势  相似文献   

15.
一、法制是权力监督的基础和保证权力监督是指在国家权力的运行过程中,为确保国家权力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运作,而由权力监督机关和社会组织与社会及个体对其进行监视、督察、调控和纠偏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基础是法制。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国家政治都是在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权力也是在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政权的各种机构和公职人员的权力、职责也都是法律赋予的,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为规范也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也就是说权自法出,法在权之上,国家机关应在法律的权威之下运用权力,国家公职人员应依  相似文献   

16.
一、宪法权力体制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行政强制执行权涉及行政权与司法权之界分,从理论上讲,应该首先是一个宪法问题。从权力体制划分来看,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包含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国家审判机关的权力以及国家检察机关的权力等。其中,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享有行政权,而人民法院则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在权力体制中,  相似文献   

17.
司法行政部门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公民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本应是体现现代社会“集体良心”的主要场所。司法腐败导致国家机器的钝化和失灵,从而失去人们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也失去对法律体系、政治制度以及政府的认同。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观念层面上加强对司法腐败的克服与约束,从源头上制约司法腐败的产生。以此救治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主体种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认定问题依然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对职务犯罪主体予以分析研究。职务犯罪主体,即刑事立法上所谓的“国家工作人员”,我国法律上有三次不同的规定。第一次是1979年《刑法》第83条:“本法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一规定虽较简单,可外延十分大。第二次是1982年3月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1条第1款:“本决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  相似文献   

19.
政法部门利用职务犯罪,不仅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影响大,危害深。本文拟就政法机关人员犯罪情况作一些分析。一、利用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政法人员利用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徇私舞弊,执法犯法。这是政法人员职务犯罪的...  相似文献   

20.
破除党对国家权力机关实施行政化的领导方式后 ,在重新认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及其科学含义的基础上 ,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党政关系和格局。这种新格局便是建立一套党对国家权力机关实施领导的法律程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