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当属“福”字。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家家门上都贴着同样内容的“过年符”:一个倒写的“福”字,意即“福到了”。查阅《辞海》对“福”字这样解释:“本义指福气、福运。”拆拆这个字看,“畐”为象形字,“腹”字的初文,上半边像人的头部,下半边的“田”则像人的腹部。腹中的“十”符,是表示充满之义,那么“畐”的意思是肚子里边有东西,“示、畐”合起来就表示:不让肚子空着就是“福”。这让我想起种了一辈子地的姥爷常说的一句话:“吃饱喝足就是福。”自然温饱是生存的基础,但如果衣食不愁就是“福”的话,“福”也就…  相似文献   

2.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辨,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家人。后来…  相似文献   

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但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必须引起足够注意。第一,“政绩第一”的发展观。一些从政者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完全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种被群众戏称为“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的“透支政绩”,是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号,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心为从政者自己谋“官运”、为仕途发展服务的发展观,不是科学的发展观。第二,“金钱至上”的发展观。一些人对发…  相似文献   

4.
11月14日,一四三团个体户田宪忠在团部游憩广场上,亲自动手在10米长、10米宽的防雨布上用拖把写了个巨大的“福”字。他说:“要用这‘福’字来喜迎澳门回归和感谢党的好政策,要把这个‘福’字寄给北京。” 田宪忠今年63岁,自改革开放以来,他开办“繁荣贸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福建省新当选的省长习近平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福建省政府的全称是“福建省人民政府“,然而有些从政为“官“的同志却逐渐淡忘了“人民“二字,只记住了“政府“……此语一出,掷地有声。诚然,我们的政府中为“官“从政者绝大多数是好的,然而也确有一些人无形中或是人为地把自己同“人民“割裂开来。只看重“政府“的权,以为己用,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丢掉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淡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更有甚者,背叛了“政府“的属性——“人民“,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1,(14):62-62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千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上“人民”二字第一次立于“政府”之上。人民在上,政府在下,这是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毛主席阐释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做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相似文献   

7.
从政的境界     
从政是有境界的。 从政的境界,首先表现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上,而不在于动辄“大手笔”、“超常规”上。“大手笔”同然好,但太大了,极容易忽略普通群众关心的一些小事;“超常规”鼓舞人,但一且“超”过了,留下的空白地带照样会迈着“常规”的步子走。这是因为,自然也好,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国人是那样地喜欢“福”字,尤其是在春节的时候,“福”字洋洋洒洒,铺天盖地,看塞北蔚县的剪纸,冀中藁城的灯笼,延安窑洞的窗花,形态各异的“福”字表达了人们祈福盼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公民要有公德,当官更要有官德。官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关口,就是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失为经验之谈。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山西省委九届一次全会的讲话中,省委书记张宝顺把从政行为与煤炭品质联系在了一起。他说: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山西人民对煤炭有着特殊的感情。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以煤炭为题,寄情言志。古人把煤炭称为“太阳石”。明代政治家于谦把煤炭喻为“乌金”,用“藏蓄阳和意最深”、“但愿苍生俱饱暖”等诗句对煤炭的品格加以赞赏。煤炭的可贵品格,值得我们借鉴发扬。我们要以煤为鉴,蕴涵忠心,品质坚韧,发光发热,造福人民。把从政行为与煤炭品质紧紧联系在一起,张宝顺是否第一人,我不敢妄言。不过,他的这番话,确实是富有新意,发人深思的。煤炭,别…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党政干部的从政道德则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公德及特殊的职业道德和待定的伦理道德.在整个道德建设中.从政道德即“官德”的建设,具有率先示范的作用、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成败的作用.邓小平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实践中,有不少内容是属于社会主义从政道德范围的.如他的对“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领导就是服务”、“廉洁奉公”、“三老四严”的提倡,对“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以及“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的批判,对“肿、散、骄、奢、惰”的官风的批评等等,都为社会主义从政道德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同时,他反对“两个凡是”,毅然“拨乱反正”,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不但反映了他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胆魄,而且也体现了他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他的政治伦理实践,堪称社会主义从政道德的典范.在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主义从政道德建设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现略述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是郑培民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他尽心尽力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他推动当地名优支柱产业的扩张升级,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他努力推动全省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总结推广素质教育经验,发展壮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和“体育湘军”,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句简明…  相似文献   

13.
刘建明 《党课》2014,(8):73-74
“为官从政要清正廉洁”这一为官准则,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有识之士的推崇,深得人民群众的赞颂。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领导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要保持清廉之身,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做到“三养”:  相似文献   

14.
阅读报刊杂志,经常会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因贪污钱财、迷恋美色等原因而失足落马的案例。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原本深受组织信任和人民拥护的党员干部,为何自甘堕落,草草断送个人的锦绣前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分析他们违法犯罪的轨迹,不难发现,他们都缺乏好的“官德”。“官德”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政治道德,它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基,直接决定其从政的目的、追求与价值取向。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就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把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为从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就能…  相似文献   

15.
小平 《先锋队》2014,(33):34-36
从政环境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论断,既是对聚焦“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管党任务的新要求。只有永不停顿地抓好作风建设,让党内生活严起来,着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党员干部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道,成为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全党即将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看似简单的六个字,但其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从整体来看,这六个字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个体来看,这六个字是各级领导干部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为民宗旨,弘扬务实作风,铸造清廉品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讲,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性的问题上,这三个“什么”是时刻不得忘记的,应该时刻让其萦绕在脑际,时刻以之衡定言行。从更具体的方面来讲,从政为官至少应该做到“三想”——想事业、想人民、想他人。一、想事业为官从政,职务上想进步,想得到为人民“服大务”的舞台,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想的立足点必须放在事  相似文献   

18.
贵州《党的生活》2001年第8期刊登了卢卫平先生《由“败笔”想起的》一稿,卢先生把作家张抗抗收到一读者来信指出她书中的有些文字差错后,找到读者当面感谢,并在许多场合多次检讨。卢先生有感而发,从文字“败笔”联想到为官者从政的“败笔”,便得出这样结论,张抗抗敢讲自己书中的“败笔”不怕失去读者,值得敬佩;而某些为官者不敢讲自己从政的“败笔”,怕丢乌沙帽,令人可恶。本人以为卢先生此言差矣。其一,为官从政的“败笔”岂能和张抗抗一部数十万字文学作品中有几个错别字或有点语法错误的“败笔”相提并论。一部文学书中…  相似文献   

19.
<正>在省委的关心和关怀下,我有幸参加了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总书记耳提面命,语重心长,谆谆教导,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总书记从现实角度对我们提出了"四有"的新要求,画出了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标准像"。作为县委书记,要感念组织培养,牢牢把握"心中有党"这一从政之魂、"心中有民"这一从政之道、"心中有责"这一从政之要、"心中有戒"这一从政之本,当好"一线总指挥",心系群众,推进发展,造福一方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说,“三观”往往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哲学角度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角度指出:“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这“三观”也是“三关”,是每名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必须过的三道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