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此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作者廖信忠从一个台湾平民视角的发问。今天,信息交流的渠道非常发达,两岸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政坛时事的实时更新,可以找到详尽的台湾美景美食攻略,甚至到台湾的土地上走走看看也并非难事。但若真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恐怕结论还是:关注的很多,了解的尚少。  相似文献   

2.
刘红 《两岸关系》2014,(3):58-59
正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对此,既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关于台湾"南北差别"与"南北趋同"的关系两岸交流30多年来,两岸相互间的资讯和了解越来越多,同样也逐渐形成了对台湾南部社会政治态度、立场和"国家认同"的看法。从舆情报道和交流印  相似文献   

3.
白洋 《两岸关系》2009,(8):54-56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的深入开展,互换学生成为两岸高校界公认的一种交流模式,“交换生”也因之成为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排头兵。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真实的台湾大学。作者带着一颗发现和学习的心品读台湾大学和台湾社会的种种,并比较两岸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台湾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全局,而发展两岸关系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福祉。但是,台湾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当前台湾岛内日趋严重的"台独"现象,给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两岸关系仍然在曲折中艰难前进。鉴于当下严峻的台海局势,我们要以"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为宗旨,立足两岸实际,采取务实、灵活的两岸政策,通过完善涉台立法、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以党际交流为切入点加强两岸政治交流等多个渠道来推动两岸交流形式的多样化、实效化。  相似文献   

5.
金奕 《两岸关系》2012,(11):18-19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争取台湾人民的认同,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台湾民意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两岸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民意主流,为深化两岸关系发展、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感情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岸互信和共识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多年来横亘于两岸之间几代人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对立或敌视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民族教育仍有可能在两岸多渠道、大规模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凸显出来.大陆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关注台湾"民心"和"民意"的顺畅通达;同时推进教育与文化交流,加强资讯和媒介的沟通,增强青少年工作的力度,以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吴亚明 《黄埔》2011,(3):22-24
2月一、大陆游客赴台过年火热5天涌入2.5万人次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初一至初五,共计约1043个大陆观光客团次、约24609人次赴台观光。二、2月1 5日辽宁省长率团访台展开"关东风情宝岛行"辽宁参访团此次访台,主要是通过与台湾知名人士、企业及文化界人士的交流,增加了解,增进共识,充分展示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和辽宁人民开放、进取的新形象,深化辽宁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在台期间,参访团举办了"关东风情宝岛行"系列经贸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隽 《台声》2010,(9):59-60
7月3日至10日,我随河南省新闻交流团赴台开展新闻交流参访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多年来梦想的地方。通过8天的参访,台湾给我的印象:美、洁、礼、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笔者通过在台湾进行的职业教育考察和交流。对台湾职业教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认为台湾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校长教师学生关系等方面,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1月25日至2月5日,以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为团长的贵州省赴台农业和旅游考察团一行40余人,在台湾进行了考察。这是贵州省与台湾开展交流以来赴台交流考察团组规格最高的一次,对促进黔台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推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中央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新思维、新举措。邀请岛内三大在野党访问大陆,不仅体现了大陆希望与台湾和平对话的一贯立场,同时也给未来的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并赋予了两岸交流新的时代含义。通过两岸政党的交流,祖国大陆向台湾人民展示了最大的善意与包容。充分表达了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通过平等交流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和诚意。中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奋斗、不懈努力的长期事业。一直以来,澳门同胞以爱国爱澳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在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分裂、反“台独”、维护国家的统…  相似文献   

13.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交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县。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工作中,苍南县在我省具有"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在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两岸  相似文献   

14.
<正>秋天,丰收的季节。2013年11月5日至9日,"台湾·宁波经贸文化周"活动在台湾举办。这是宁波市首次在台湾开展大型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1个主团、16个分团,200多人,沿台北、新竹、高雄一线,深入台湾有关企业、医院、社区、农场、港口和机构团体,开展交流合作。这是一次"走亲访友之旅",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台海局势的缓和,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海峡青年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随之产生,这为海峡两岸青年精英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对历届"论坛"的观察,总结并分析参加该"论坛"的台湾青年精英群体变化的特点,探讨如何在两岸交流中推进青年群体的政治交流的措施,就此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台海两岸青年精英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3):24
工商时报台湾《工商时报》期许台新"内阁"为两岸交流再添亮点本次台湾"内阁"改组前夕,两岸政策面刚形成一套新方针,包括扩大两岸金融证券交流合作、加速洽签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开始具体推动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互设办事机构、促进陆资入台与台商回流等。这一连串措施,将来能否稳健实行,有赖"行政院"带领各"部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的整体框架,社会结构的组成及其稳定与否影响到该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结构加以分析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到该社会的全貌以及形成该面貌的主要因素,这对于我们解决具体问题又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南部台湾都被视为两岸交流中的短板,也成为两岸未能突破交往瓶颈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陆应该从加强与南部地区的人员往来、提高南部地区在两岸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自身文化软实力等三个面向入手,化解两岸交流中的地域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随着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豫台两地人员往来和各项交往交流新的热潮。除河南赴台交流日益频繁外,台湾各界人士来豫更是呈空前密集和热络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市与台湾的交流交往源远流长,如今更是日益频繁热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