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共政策中的政治文化:影响路径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晓宁 《唯实》2010,(7):42-44,49
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与对政治共同体的作用一样,对公共政策运行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能够塑造和规定公共政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治文化影响着公共政策。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具有认同、沟通功能,影响决策者功能,影响政策执行功能以及政策凝聚力功能。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保障政策有效运行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转型时期,而这一时期,市民社会(主要标志是第三部门)的成长发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民通过其自治组织"第三部门"参与影响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市民社会可以保证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市民社会为公共政策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并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公民社会促使公共政策实施者和执行者准确把握公共政策的自由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防止过犹不及;公民社会可以减少政策冲突和政策震荡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蒋健 《理论学刊》2003,(2):86-88
公共政策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工具之一 ,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社会发展和政府的权威 ,政策民主作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公利性和有效性 ,增强政策与民众的亲合力。本文从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社会化、培育民主文化、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政策民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其他思想库,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培训对象本身就是政策的制定者或者执行者,因而成为沟通学术和政治的最佳桥梁,在政策循环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影响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咨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产品;影响决策的舆论氛围,为社会提供深度的政策分析;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搭建凝聚共识、密切合作的思想平台;影响公共政策的评估,提供政策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再见 《探索》2001,(4):63-65
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共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和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同时,还必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减少、避免和及时矫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进而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6.
论改进与优化我国公共决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决策系统是政策产出的策源地,科学的公共决策系统是优质政策的重要保证。我国政策制定系统尚不健全,这是影响我国公共政策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我国公共政策质量,要着眼于改进与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一是健全公共决策信息系统;二是完善公共决策咨询参谋系统;三是改进公共决策中枢系统;四是强化公共决策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再见 《求实》2002,4(7):46-47
作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人 ,其政治态度、职业技能、利益需求和行为习惯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 ,而所有这些方面都是人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必须通过提升人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来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公民表达个人偏好实现自我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应然价值取向。传统的公民文化、缺失的参与机制和有限的参与能力等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构建公民参与型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政府推进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政策参与是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保证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途径,是公共政策的基石,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保障和扩大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晓峰 《学习论坛》2007,23(7):44-47
公共政策行为是一种政府行为,公众对政策满意就意味着对政府工作的肯定,政策是衡量政府称职与否的标志。这就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特权,政府官员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是政府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公共政策创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政策主导发展的渐进式改革史。"政策主导发展渐进式改革"的中国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进行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规划机制、保障机制以及逐步实现政策法律化的内在机理,也阐释了中国利用公共政策创新来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现代化建设、创造历史奇迹的重要机理。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公共政策创新将会在创新的性质、目标、内容、结果、重点以及技术等方面体现中国自己的特色,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重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更加重视政策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加重视体制机制优化;更加注重现代技术,促进政策体系和能力的双重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政党在现代西方公共政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党对政策过程的影响是以一系列民主制度为依托的,受各国政治运作机制的影响。在不同的政治运作机制下,政党参与政策过程的实践表现出不同特点。梳理英、德、日三国政党参与政策过程的概况并加以比较,有助于加深对这些国家民主政治运作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燕 《探索》2020,(3):156-169
提升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遵从度,增加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整体而言,公民政策遵从研究方兴未艾,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公共政策的组织遵从行为,对公民个体政策遵从的关注度较低;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基于单一维度观察特定政策情景中的公民遵从行为,缺乏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公民政策遵从行为形成机制进行全面阐释。因此,应综合公共政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公民政策遵从行为的概念要义与理论基础,梳理公民政策遵从的影响因素,形成多维分析框架,解读公民政策遵从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影响公民政策遵从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主体特征、客体特征、政策特质与环境因素等四类;各因素对于公民政策遵从的影响机理较为多元且存在差异,大部分是通过影响政策接受与政策认同而间接作用于遵从意愿与行为,有些则是直接影响遵从意愿与行为,还有些因素能对其他因素与政策遵从之间的影响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基于以上发现,设计干预措施,以期为激发公民政策遵从、增进公共政策有效性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女性参政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政治决策主流化的产物。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结合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通过对于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三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分析,考察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女性参政问题,探讨妇女参政与社会制度、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全面构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设想及具体策略,为切实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搭建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更加侧重于操作层面并且涉及区域利益竞争,这就决定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还受到传统政治文化、公众政治参与素质、制度保障、行政主体观念以及公众参与途径有限等因素的不利影响。要通过克服传统政治文化负面影响、培育现代民主政治思想与公民社会、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转变地方政府行政观念、重估公众参与价值、拓展公众参与路径等措施,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效果,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贠杰 《求是》2006,(17)
这一研究成果针对当前公共政策评估领域存在的理论体系薄弱和研究方法滞后等问题,对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尝试构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作为社会资源重要分配途径的公共政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与此相联系,政策评估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作为一种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和价值进行综合判断与评价的政治行为,政策评估不仅是考量政策延续、改进和终止的重要依据,而且还决定着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价值导向,并最终影响着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执行行为的需求、动机、行为“三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动机、行为“三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执行行为.需求是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发生的原始动力,政策执行者执行政策时的利益需求激发政策执行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发生的动作前提,是对政策执行行为指向的刺激.行为是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发生的具体操作,公共政策执行者为了迎合其需求和动机,就产生了政策执行行为.需求激发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满足需求,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政治势能是学者新近提出的一个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学术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失灵或良性落地的原因和机制。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扶贫政策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权力和功能位阶产生了公共政策的政治势能,这是扶贫政策执行状况变化的主要动因。从客观现实需要出发,并且经最高层级权力位阶的确认和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近年来中国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无疑带有极强的政治性。相比常规性公共政策,政治性公共政策具有更强的政治势能,需要执行者付出较大的精力和较多的资源,只有辅之以严格的负向激励,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政策变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仅用短短数年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便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失灵是指公共政策未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或加剧了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失灵是政府为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会导致的效率损失。从政策系统、政府角度以及市场角度三方面分析,公共政策失灵不能完全等同于政府失灵。在区分二者时,一方面要看到其他的力量对公共政策失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承认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的失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