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是美国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三次大选如美国所愿,选出了他们认可的领导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似乎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大中东民主计划是否会一帆风顺地在中东地区实现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一朝一夕难以改变,强行推行西方式民主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将是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岳鹏 《唯实》2018,(6):93-96
2017年对中东地区来说是缓和与紧张并存的一年。缓和的是"伊斯兰国"这个最大的极端主义势力在2017年彻底灭亡,紧张的则在于中东国家在剿灭"伊斯兰国"之后所进行的一连串博弈。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则是美国对中东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孙如新 《学习月刊》2014,(11):30-33
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逐步推进,中美矛盾日益公开与激烈。美国不仅大肆对中国进行各种渗透,还怂恿周边国家频频挑战中国底线。面对美国汹汹来势,中国强硬回应,有力反击:2014年5月15日,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访美时坚定表态:"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5月20日,俄罗斯外贸银行与中国银行签署协议,将用本币相互支付。"红色"对抗"绿色"的力度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美国反过来又改变了世界,至少在中东是这样的。5年来,美国明显将中东锁定为反恐主战场。按照美国的想法,要想根除中东恐怖主义,就必须将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融为一炉,毕其功于一役。然而,5年过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却因四处碰壁而处在“变还是不变”的战略迷茫之中。“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即由过去强调现实利益和地区均衡的现实主义政策,转为推行一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这项战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在大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意在“先发制人”地消灭可能…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4,(9):56-56
杨育才在3月28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通过"公投"方式决定主权归属明确的某一地区独立是值得商榷的做法,更不要说将这一地区并入邻国。20世纪末美国和北约支持科索沃独立,开了先例。但不能否认,此次克里米亚"回归"过程展示了俄罗斯的危机管理水平和战略机遇捕捉能力。自2004年爆发乌克兰"橙色革命"以来,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危机管理同时在执行两套方案,一是通过全面合作加强与乌克兰政权的联系,争取“颜色革命”的逆转;二是促进乌克兰东部主要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及与俄罗斯毗邻的其他地区的自治和自决倾向,为不得已条件下制约甚至分裂乌克兰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6,(4)
正俄罗斯总统普京2016年3月14日下令开始从叙利亚撤出俄军集群。撤军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已经达到了出兵目的,有力打击了威胁俄罗斯和地区安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强化了本国在中东的政治和军事存在,展示了不亚于美国的强大外交运筹能力和有效军事干预能力,保护了叙利亚合法政权,为本国和巴沙尔政权在解决叙利亚问题方面争得了有利地位,今后的重点是在政治调解进程中实现本国和叙利亚亲俄力量利益的最大化,腾出手来应付棘手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峰会通过了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大中东计划".根据该计划,未来几十年,美国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等各个方面,对中东地区22个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造".美国的计划雄心勃勃,但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大中东计划"将仅仅是"计划".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中国大革命史的历史及其特点彭红英一以"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为宗旨的国民革命震撼了西方。当时中国的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给美国在华传教和贸易方面很大的打击,美国舆论因之哗然而起,促成了美国对中国有组织的研究。1928年,美国东方学会决定以加强研...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总统布什看来,中东之所以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滋生蔓延,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民主赤字、知识赤字和经济赤字,尤其是民主赤字。为此,他精心策划了“大中东计划”并力保阿富汗、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三国顺利进行大选,目的是“要让民主之风吹遍中东的每个角落”。实际上美国冠冕堂皇的民主盛装之下另有它图。  相似文献   

11.
正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选址于绥芬河市重要革命纪念地——铁路大白楼。这是一座跨越百年的俄罗斯式建筑,曾接待过中共六大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中东铁路为依托,形成了一条连接中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红色秘密交通线。1921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在绥芬河建立了秘密国际交通站。从此,绥芬河国际交通站成为中国共产党经"上海—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莫斯科"与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竞选人多围绕美国经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尽管中美关系和中国话题不是主要着眼点,但中国话题已经进入其中。回顾历史,中美关系向来没有一帆风顺过,问题和干扰始终存在,但基本趋势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稳定。未来,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和平 《新视野》2007,(1):91-93
2006年世界正走向“多极混乱”。中东两场战争、双重核危机、俄罗斯东山再起,美国穷于应付。布什政府政策失误是世界滑向混乱的直接原因。全球化带来的集中化和分散化则是深层次原因。世界走向多极是一个进步,但在多极化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多极混乱时期。  相似文献   

14.
博闻天下     
《党员干部之友》2010,(12):55-55
且看小布什如何评价胡锦涛——来自东方阿德的博客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刚刚出版的回忆录《抉择时刻》一书中,这样评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他处事冷静、思维敏捷","他是一位专注国家内部事务的实干家"。他评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我在世界舞台上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好的朋友","作为我们的盟友,他从来不曾动摇过"。他评价俄罗斯总理普京:"骄傲自大,是个冷血动物。"布什在书中提到,在一次会面当中,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张由美国萨拉特兰5号卫星从大空800公里处拍摄的地球全貌彩色照片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正在迅速地减少。照片显示出非洲大陆几乎一半以上的面积皆被埋没在沙漠荒山之下,整个中东地巳印度半岛、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蒙古共和国以及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呈现的都是土黄色。在地球生态史上,森林曾达到了76亿公顷,有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为森林所覆盖,而现在全世界仅有林地约28亿公顷。全球森林面积正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6.
速览·国际     
六国与伊朗举行第五轮核谈 第五轮伊核问题谈判6月16日在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就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文本起草进行密集性的谈判。为期半年的“共同行动计划”于今年7月20日到期。如果达不成协议,以色列可能会袭击伊朗核设施,中东就将面临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2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正式对中国等30个国家的游客实施免签证政策。今后,中国大陆游客无需签证即可在印尼以游客身份停留不超过30天。印尼内阁秘书处说,新规由总统佐科·维多多6月9日签署,6月10日生效。新增的30个免签对象国中,亚太地区有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和美国,欧洲地区有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等17国,中东  相似文献   

18.
根据“ 大中东”计划,美国将与欧洲国家一起,“ 帮助”北非和中东地区的 !! 个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进行“ 改革”。美国的“ 好心”不禁令世人诧异:美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美国又要对中东耍什么花招?首当其冲的阿拉伯国家更是被美国的这一计划所困扰,它们都在为如何应对美国的新挑战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9.
马钟成 《红旗文稿》2013,(10):34-37,1
1993年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垄断财团的头号智囊布热津斯基便预言:"伊斯兰教的政治觉醒不仅会引发在北面与残余的俄罗斯帝国主义冲撞,而且还可能在南面与美国的统治抗争。"他在欧亚大陆上划出了一个长的"椭圆形",包括巴尔干各国、中东、中亚、苏联地区南部、中国新疆等地区,认为在这个椭圆形范围内将"充满激烈动荡漩涡"。近20年,全世界的热点、焦点几乎都没有离开这个"椭圆形"。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日本宣布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外各大报刊都头版头条予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更是把它看作"里程碑式的超越",认为"这证明世界其他国家必须重新评估这个新的经济超级大国。"然而,与国外媒体的高调评价相比,中国国内普通民众的评价不仅要低调得多,甚至还出现诸多逆反心理,网络和坊间不乏"国富民穷"、"国库是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