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立政治共同体,凸显两岸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九二共识"成为两岸探索尝试构建政治共同体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这个"定海神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就不复存在,这是两岸双方展开政治交流磋商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商谈,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的新局面。5年来,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两会协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两会领导人举行八次会谈,签署18项协议,达成诸多共识,解决了一系列两岸同胞关心的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对协议范围内的两岸交往与合作作出了制度化安排。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经贸这种制度化交往在2011年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11,(12):13-14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8)
正当下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再次成为国台办例行记者会的焦点。对于两岸媒体关注若"5·20"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仍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两岸关系才能和平稳定发展;如果这个政治基础受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方面面的成  相似文献   

7.
"九二共识"的内涵和实质在1992年海协、海基会商谈中就得以确立,事实不容否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20多年来,"九二共识"历经考验,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广阔的空间。中国大陆和中国共产党以此作为海峡两岸"两会"接触和商谈、两岸政党交流、两岸经贸制度性往来的政治基础,也是台湾对外交往必须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2):32-35
国民党每年年底都要拟订通过下年度的“中心任务”,作为全党编订工作计划的依据。而近年来国民党“中心任务”中有关两岸政策的陈述,都是“以国统纲领与九二共识作为最高指导依据,并据此原则推动两岸交流”。但是,国民党在中常会决议通过明年的中心任务时,在两岸政策部分,竟删除了“九二共识”等文字,引发蓝营内部前所未见的强烈反弹。  相似文献   

9.
结语     
<正>30年前,两岸同胞打破政治对立坚冰,开启交流交往大幕。30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在各领域、各层次全方位展开。这30年,是两岸合作硕果累累的30年,和平红利勃然兴盛,发展需求不断交融,汇聚成为推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这30年,也是两岸关系砥砺前行的30年,"九二共识"深入人心,协商谈判成果丰硕,两岸"三通"终得实现,两岸制度化协商  相似文献   

10.
刘红 《台声》2008,(11):12-14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对岸增强互值.进行制度化对话的同时,关心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交流是坚定不移的方针,目标是共同实现“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1.
蔡宏明 《台声》2011,(4):46-46
两岸关系永续和平发展,唯有加强共识才能推进,这是为什么民进党8年执政期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协商能够恢复的原因。换句话说,2008年以来,两岸之所以能够复谈,是因为国民党一直维持1992年两岸讨论“一个中国”时所达成的共识,即“九二共识”,而过去民进党因否定“九二共识”,所以无法进行两岸协商。  相似文献   

12.
张过 《传承》2013,(6):42-43,57
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客观条件是两岸政策的改变与相互交流需求的相互促进;两岸以先后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为载体,在事务性商谈中确立了"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口头表述及函电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9)
正4月27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继续向前发展4月29日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11周年和"汪辜会谈"签署协议23周年。对此,安峰山表示,23年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举行的汪辜会谈,开创了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实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5月以来,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成果,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为两岸交流合作、协商谈判营造了必要环境,确保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两会崔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22)
<正>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实现历史性握手,并就巩固"九二共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民族复兴达成积极共识,掀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领导人会晤揭开了两岸领导人实质政治对话的序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到去年初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再到两岸领导人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表明两岸交流互动层次已从早期的经济性、事务性商谈,逐步过渡到主  相似文献   

16.
<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全面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开展协商谈判,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  相似文献   

17.
正备受瞩目的"习洪会"与两岸和平发展论坛11月初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六点意见。大陆专家学者认为,在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往来互动政治基础遭到严重破坏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以两岸同胞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化两岸民间交流的强烈诉求为依归,克难前行,这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夯实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18.
纪欣 《台声》2013,(2):32-32
马英九在2013年元旦祝词中,呼吁大陆新领导人习近平在巩固“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全面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马英九也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华儿女,两岸都应该将确保台海永久和平当成首要之务。两岸交流越制度化,两岸人民对彼此的认识越深入,两岸的和平也就越巩固。  相似文献   

19.
热点资讯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月24日晚向国台办主任王毅等人表示,“九二共识”写入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不仅象征“九二共识”在两岸交流的重要性,也代表两岸深化合作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20.
张华 《两岸关系》2013,(1):46-47
2013年元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奋起行动、扭转未来"为题发表新年祝词,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是仅次于岛内事务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却释放了重要讯息。在坚持"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制度化方面,祝词立场观点鲜明,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增强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