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2,(12):31-33
苦口婆心,陈毅劝说项英东移苏南1940年1月,陈毅接项英急电:即速来皖南军部参加东南局和军分会联席会议。陈毅赶到军部的当天晚上,项英早在自己的宿舍里给他放好了一张行军床(陈毅每次去军部,都睡项英宿舍里)。陈毅将洗漱用具向床上一放,急问:“发生了什么事了?”项英连忙回答:“华北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下手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策划了袭击八路军的‘陇东事件’;山西省主席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以6个军的兵力进攻晋西,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000多人;国民党第79军朱怀冰等部进攻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皖南集结 项英一行经过三天两夜的不停奔波,终于来到了皖南屯溪,在六路饭店与陈毅会面。 2月11日,项英接军部电报,说叶挺军长9日从武汉动身赴赣,要他速回。当天下午,项英、陈毅一行乘火车离开屯溪回南昌。12日午后到达南昌,司令部参谋处长赖传珠、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人在车站迎候。回到军部,项英顾不得休息吃饭,立即去布置一新的军长办公室会见叶挺。叶挺依然像过去一样,身着便装,整齐清洁,举止优雅潇洒,只是大而有神的眼睛微露倦意,高大结实的身体也有些消瘦。  相似文献   

3.
四、与陈毅的战友情谊 9月,项英、陈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作为中共粤赣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全权代表前往赣州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表熊滨等进行谈判,快商合作抗日的具体事宜。 项英、陈毅下山谈判,在赣州引起强烈反响,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贺怡、王贤选、何斌等人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激动得热泪直淌。他们马上到赣州城内中华大旅社去见下榻在此的项英、陈毅。 当贺怡一踏进项英、陈毅的住房,项英、陈毅双双上前,一人握住她一只手,久久说不出话来。经过了极端艰难困苦的三年斗争,老战友重逢,贺怡心潮翻滚,百感交集,这位坚强的革命女性止不住放声痛哭。陈毅抚着贺怡那不停颤抖的双肩,只觉得  相似文献   

4.
鞠开 《党史文苑》2009,(1):16-19
粟裕是中国军事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伟人,他与陈毅作为一对好搭档,堪称军事史上的佳话。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两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对好搭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栗裕就认识陈毅了。粟裕跟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学术会上,我见到了他.他,叫黄祖友,原赣州地区计委副主任,13岁参加信丰油山红军游击队,1937年10月,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大余池江改编为新四军时,他是新四军第一批文工团员,他曾长期在叶挺、项英、陈毅、粟裕、陶勇身边工作.血与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项英一句话,他开始了艰难的戎马生涯池江改编时,一次,陈丕显同志到油山红军游击队三中队检查整编工作,见黄祖友个子矮,年纪小,一把将他抱到神台上,笑着说:“小鬼,这次我们要走很远的路,要开到北方去打日本鬼子,你年纪小,还是过几年再来吧!”黄祖友一听说要他回去,急得哇哇地哭了.这时,中央分局书记项英走了进来,见黄祖友鼻涕眼泪的,便问:“小鬼,你哭什么?”陈丕显在一旁解释说:“他年纪小,我叫他回去,他不肯.”  相似文献   

7.
按周恩来的意见办周恩来来皖南军部时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陈毅等人商定的几个问题,项英经过王思之后,都同意了,有的已付诸实施。如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建制和江南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等问题,叶挺、项英都已分别报呈中共中央和第三战区审批。只有“向东作战”,由于形势急剧变化,项英又有些”五心不定”了。就在周恩来到皖南时,蒋介石很快就侦知了他的皖南之行的实际目的,派白崇橹、陈诚以解释汪精卫出走为名,到上饶与顾祝同密商对策。他们分析了整个新四军的现状后,白崇捧…  相似文献   

8.
正革命老区信丰油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域。项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近日,笔者再一次走访油山,瞻仰革命旧址,重温那一段艰难岁月。浴血坚持红旗飘扬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下红二十四师及10多个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和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共3万余人,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地区坚持游击斗  相似文献   

9.
向敌后进军 1938年4月24日,毛泽东给项英回电:“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项英接电后,和叶挺、袁国平、张云逸等商量再三,终于作出决定:委托陈毅先组织一个先遣支队,出南陵深入江南敌后进入战略侦察。其实,3天前的那个夜晚,项英提出派先遣支队后,陈毅就开始筹备了。他挑选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支队一团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担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三个连,由一、二、三支队的侦察连组成,大多数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战士。每连配备两挺机抢,一部电台,一个短枪排,全支队近500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军的历史上,新四军之谜甚多,在其组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在编制从属问题上与国民党存在分歧;另一方面,由于项英的“左”倾关门主义,造成新四军内部有不团结的因素,其中项英与陈毅就有两次分歧。 第一次分岐: 陈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军部实行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诞辰110周年。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回顾项英革命的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时,深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日趋复杂、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陈毅这样搞下去,肯定会影响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影响国共团结合作抗日。好你个陈爽子,你担负的任务只是苏南游击区的1/4,你的兵力连“友军”的1/10还不到,你却要把手伸向茅山以外,眼睛盯着苏北,真有点……项英觉得,他不能再让陈毅这样“闹”下去,他要亲自去一趟江南检查一、二支队的工作。就在项英动身的  相似文献   

13.
1935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失陷。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随项英、陈毅等领导同志突围来到赣粤边地区的油山。同年4月,长岭会议决定以油山区和北山区为主要根据地,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从此,陈丕显等人就在赣粤边的大余、信丰、南雄等地领导红军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陈丕显在大余池江留下了一段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4.
“抗命”取得胜利 项英到溧阳县水西村一支队司令部驻地的第二天,瑞雪仍如飞棉扯絮,乱舞梨花.地面上、屋顶上,田野里到处一片银白,脚一踩上去就陷下二三寸深。项英和陈毅围着火盆,继续讨论问题。 项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材料,翻了翻抽出一份递给陈毅。陈毅打开一看,原来是支队指挥部发布的那张“双减”布告——江南顽固士绅揭下一张作为“佐证”,告到三战区,又由三占区转到项英手里来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诞辰110周年。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回顾项英革命的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时,深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留在中央苏区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经历了从正规战(阵地防御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过程。项英、陈毅两位主要领导人之间,在战略转变这一重大问题上,先后发生了三次激烈的争论。笔者本着存真、求实的精神,对主力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陈毅与项英争论的历史情况及其是非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7.
庄春贤 《党史文苑》2011,(13):49-52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后来形势越来越恶化,游击队不断减员,最后被围困在以油山为中心的狭小区域,没吃没穿没房住,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可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  相似文献   

18.
项英是党史军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在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担任过许多要职. 对项英的评价问题,已经引起史学界以至中央领导人的重视.我认为,纵观项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应当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行列.他在党史上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以他在江西的八年战斗生涯而论,在中央苏区时期是这样,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更是这样,在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和组建新四军工作阶段,也是这样.本文试对后一问题作个探讨,希望得到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6,(9)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在非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面临了许多棘手问题,比如对伤病员的处置。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住院的有1万多伤员,一些轻伤的随队去了,但重伤的还有两千多人。在部队转移之前,必须对这部分伤员进行妥善安置,以减轻队伍的负担。因为当时陈毅也是伤员,所以项英就让他去做疏散工作。陈毅赶到医院,对伤员讲了一次话。因为陈毅自己也负了伤,拄着拐杖,一跛一跛  相似文献   

20.
柯云  丽阳 《世纪桥》2011,(2):32-32
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率领的蒋击队经常隐蔽在深山密林里。每日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乎天天都要转移、行军.和敌人周旋。陈毅除了携带驳壳枪、雨伞、公文包之外.他和项英腰里还分别缠着一个布口袋。这个布口袋里面装着关系到部队生死存亡的重要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