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带性习得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已经掌握了几千个常用词的前提下继续扩充词汇量的主要手段,是学习者在泛读过程中附带习得的。许多研究人员都探讨并证实了在阅读中上下文有利于词汇习得,而且阅读中习得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使用的猜词策略,但猜词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主要缘于猜词策略的局限性和学习者在意向性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周洁 《桂海论丛》2005,21(3):95-97
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词汇的习得都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对课堂环境下的二语词汇的习得的过程和特点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过多依赖母语,造成了第二语言词汇能力僵化,从而使第二语言词汇的习得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3.
江敏  尉亮 《前沿》2014,(1):195-196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情感因素会对于学习者的习得效果产生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影响学习者的主要情感因素着手分析,进而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怎样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4.
葛厚伟 《求索》2013,(5):268-268,198
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彭增安著述的《跨文化的语言传通》,2007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彭增安先生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化与语用、课堂教学、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书中广泛吸取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对语言教学的诸方面进行了较为深人细致的探索,为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韩芸 《思想战线》2013,(Z1):268-269
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很强的干扰,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可以提出应对母语干扰的策略,最佳模态组合将有效抑制母语迁移的负效应,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朱红梅 《理论月刊》2003,(12):92-93
多媒体辅助大学外语教学,是在缜密研究教学活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对大学外语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储存、加工、传播,从而达到大学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最优化。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基本规律,必将成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中(Stephen D.Krashen).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核心部分.我们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说、读的教学实践,找出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英语是现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共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的学习是最困难的。因此扩大词汇量是掌握并学好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条件。英语语言词汇量有多大?精确统计非常困难,西方有的学者估计起码有300万个。这样庞大的外语词汇确实是外语学习的一道门槛,学生应该努力跨过这道门槛,而不是开这道门槛。在外  相似文献   

9.
张汝光 《青年论坛》2010,(3):150-152
在词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三阶段教学法:即识别词块、使用词块和巩固词块。在外语教学中,词块是词汇记忆的理想模式;词块学习有助于降低语言习得的难度,能够提高语言理解和产出的流利程度和地道性,提高学习者交际时的条理性和清晰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负迁移;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懋琼 《人民论坛》2010,(10):206-207
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文化背景,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双语情境下的三语习得过程。从语言环境、语言迁移、语言基础和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因素及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期引起对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