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九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城市社会救济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和基本手段,在当前的形势发展中、工作推进的现实需求最为迫切。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已经从社会救济发展到了社会救助,而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工作体系。对此项工作的改革拓展,应该首先从目标的定位入手,为整个体系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立足点。以下,结合上海市城市社会救助工作,谈几点认识:一、城市社会救济工作的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众多,救济工作难度很大,而现行救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许多传统的救济手段沿用至今.尽管近些年来进行了很多改革,但从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政府的救济还停留在单纯生活救济上,灾民生活救济、五保供养和临时性社会救济仍然是主要手段,救济制度建设仍然是粗放型的,社会力量在农村贫困救助中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笔者认为,要提高治贫能力,增强救助效果,必须建立社会互助制度,构筑农村救助新体系.而要建立社会互助制度,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救助建设:经验、议题与发展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是当代政府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加强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造,推动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制度健全、衔接配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浙江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是民政部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的工作,也是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但这项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难度大。浙江省的做法,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我们研究、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叶慧  张伟 《今日浙江》2013,(6):40-4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托底性的制度安排,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其纳入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10年间,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司法、临时救助等专项救(援)助为支撑,以社会慈善和社会互助帮扶为补充,实现了由传统分散临时救济,向法制化的整体性制度安排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我省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逐步规范,通过科学、高效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加快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什么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既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又结合未来长远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在逐项建构各个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实践的问题。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福利、灾害救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工作的主管部门,认  相似文献   

8.
目前,安徽省各地已初步构筑了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具备,低保、五保、灾民救济、临时救济、合作医疗等主体性制度初步形成,但救助制度比较分散,各项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各种救助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影响,救助制度未能做到覆盖所有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在党的文献中经过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为主体的“小体系”;十四届三中全会发展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的“大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中体系”.十六届六中全会将这一体系的发展目标确定为“覆盖城乡居民”。党‘的十七大明确将“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概括为三项基础制度、三项重点制度和两项补充制度.这是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内涵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对象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政府救济为主渠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体贫有所济、孤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困有所助、弱有所扶。社会救助的内容已经从单一的灾害救助向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各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1.
郑全红 《人民政坛》2013,(11):11-13
社会救助,又被称为社会救济、公共援助、国民扶助等。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个人、家庭、自然、社会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接济或者服务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2.
时正新 《中国民政》2003,(12):22-24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相比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来讲,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制度。几十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救助项目、救助对象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救助政策、救助措施也经历了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并逐步推开,现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一次成功的变革,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开始通行国际惯例,走上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颖 《中国民政》2003,(12):46-47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管理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祝萍  周沛 《求索》2014,(11):68-7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涉及到经济状况、制度设计和道德水准等,需要从系统的视角,从全局着手推进各项改革,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在改革现存制度和创建新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对接和整合。要鼓励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建立规范和有效的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加大农村养老的社区保障和国家救济力度,采取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和相关公共制度建设支撑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平山县努力做好农村特困户救济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为主体、社会互助为辅助、临时救助为补充、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与社会服务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属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因素.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概念涵义上各有特点,在一定意义上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慈善的力量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等。中国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的国家。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过程中,推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体系是国家社会救助体系进而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构成,处于基本的和基础的部位.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农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弢 《中国减灾》2007,(5):22-23
社会救助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为目标,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独立子系统,社会救助又有着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