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正苍 《政法学刊》2004,21(2):54-57
近年采,司法实践中诱使违约的案件日益增多,法院在审理中存有不同意见,其争议涉及诱使违约民事责任的承担及其 免责事由等问题。在处理诱使违约案件中,应灵活运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同时在特定条件下,第三人也可以基 于一定的抗辩事由而免责。  相似文献   

2.
卞育禾 《法制与社会》2012,(16):158-159,165
在民事合同违约纠纷案中,不少违约的起因是政府行为,如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的"限购令",导致不少二次或二次以上购房者的房屋买卖合同面临违约的境况,又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具体行政行为,可能导致一方合同义务无法履行。司法实践中,如果合同中不存在政府行为属于免责事由的免责条款,那么,政府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都会被认定为不可抗力,而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为不可抗力时需要个案而论。  相似文献   

3.
不可抗力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条件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抗辩,根据其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广义的抗辩和狭义的抗辩。广义的抗辩,是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提出的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而狭义的抗辩,仅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通过提出抗辩事由而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广义的抗辩包含了狭义的抗辩。①狭义的抗辩,根据其目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免责的抗辩或减责的抗辩。我们通常将免责的抗辩事由称之为免责条件。 侵权责任的免责条件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同一般的法律事实相比,具有下列重要的特征:(l)免责条件…  相似文献   

4.
《合同法》第 107条和第 120条确定了“严格责任原则”为我国合同违约行为的一般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制”也称无过错责任,即只要没有免责事由,当事人有违约行为就应承担违约责任,至于违约方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不能成为抗辩事由。我国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作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有其理论依据的,严格责任比过错责任作为合同违约的一般归责原则更为科学和合理。其理由有二条。①严格责任是国际上合同立法发展的共同趋势。英美法系历来采用该原则为违约行为的归责原则,大陆法系近年来有些国家也逐步由过错责任向严格责任过渡。由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免责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分析,认为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将会导致不可欲的后果。因此,在环境污染侵害中,不应该把"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如果非要把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则必须对"不可抗力"作严格解释以保护受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中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由的规定较散乱,而众多的教材、专著大多只对相关法条作列举和解释,学理研究比较缺乏。本文结合民事侵权的一般免责事由的普遍性和环境侵权领域的特殊性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由进行梳理,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由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违约责任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障,不仅可以促使合同当事人双方自觉全面地履行合同义务,起到避免和减少违约行为发生的预防作用,而且在发生违约时,通过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使守约方的损失得到补偿。本文从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概念、特征,归责原则、违约行为的形态、承担方式、免责事由等几方面对违约责任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服务期是现代劳动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其违约问题,现行劳动法规只规定了劳动者的违约情形和支付违约金的责任,缺乏用人单位违约情形和违约责任的规定.违约情形存在操作性不强且不完全符合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缺陷;违约责任存在劳资双方不对等、适用范围偏窄、承担方式单一、违约金数额限制不合理、免责事由不明确、不全面等不足.立法机关应对服务期违约制度中的上述问题加以修正和完善,以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震作为不可抗力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因力规则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不可抗力,地震是导致被告部分或者完全免责的法定事由.由于在地震中,造成违约或者侵害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需要对各种责任原因特别是侵权责任原因的原因力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被告最终的责任范围.在合同责任中,根据地震的原因力的大小的不同,可能产生债务人完全免责、部分免责或者推迟履行的法律效果,也可能产生解除和变更合同的法律效果.在侵权责任中,地震的原因力、当事人过错和其行为原因力,对于减轻或者免除被告损害赔偿责任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因果关系是保险损害赔偿中的重要原则。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险免责事由条款对于认定保险合同因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具有哪些特点?对此认定应当把握怎样的原则?免责事由在认定保险因果关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万里 《河北法学》2000,(1):135-137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不可抗力称为“免责条件“或者“免责事由”,学者们也普遍同意不可抗力是当事人用以免除责任的一个正当的抗辩事由,而且各国法律基本上都把不可抗力确立为免责事由.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违反环保法污染环境的行为大量存在,这些环境违法行为,严重地破坏和污染了环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不安定因素,给子孙后代和国家发展带来了隐患。本文试分析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抗带事由并将其与一般民事侵权责任作一比较,以期对律师办理此类案件有所启示。环境污染抗辩事由的概念及特点所谓环境污染抗辩事由是指被请求承担污染赔偿责任的当事人,针对对方当事人诉讼请求而提出的用于证明其诉求不能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也称之为免资事实依据。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免责事由包括:…  相似文献   

13.
郭佳宁 《行政与法》2010,(4):111-113
类型是法律理念与生活事实的中间点。类型思维的特点在于中度抽象性,即相对于抽象的概念思维,类型思维更多的保留了事物的个别特征。免责事由的类型集合性特征,决定了在对其加以体系化建构和整理的过程中,类型化是最为适合的研究方法。设定合理的免责事由类型,构建免责事由类型系列都是类型思维研究方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高可  张悦 《法制与社会》2013,(24):119-120
环境污染侵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侵权,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过程中也就不能照搬一般的分配原则。原告应承担对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已经对两者之间存在一般的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被告应对因果关系以及免责事由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5.
包冰锋 《证据科学》2016,(6):703-711
在对不完全给付各要件证明责任的讨论中,最具争议的是可归责性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德国和日本学界主张可归责性事由为债务人的免责事由,应当由债务人负责举证。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认为根据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该要件的证明责任应当由债权人承担,但在具体案件中出现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时则由债务人承担。目前我国法律条文尚未对不完全给付的证明责任进行明文规定,所以应当依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由债权人进行举证。继而为了减轻弱势方的证明负担,法官应当运用经验法则、表见证明等原理;证明妨碍规则和案件事实解明义务也可以帮助法官认定事实。  相似文献   

16.
在侵权法中,法律关注受害人过错的目的就在于公平地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的分配,敌受害人过错与免责事由及过失相抵联系密切。受害人过错,免责事由,过失想抵,三者的制度价值都在于限制侵权人责任的承担。然而,三者不能混为一谈。本文试图从理论比较与法律规定的角度,阐明三者间的区别,进而将三者联系起来,放在整个法律制度的框架中分析三者的运作。  相似文献   

17.
陈志华 《证据科学》2003,10(1):24-26
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往往将损害后果的发生归因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此达到免责的目的.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3条曾规定,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并发症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未做出明确规定.因此,临床医生对于并发症的发生是否应当免责产生了疑惑.那么,并发症是否应当属于免责事由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完整地论述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事由所必需,本文依次论述了共同危险行为的立法渊源、构成要件、区别于其他侵权形态的特征以及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等,最后认为,尽管在免责事由上采用肯定说更为合理,但并不完善,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吸收否定说的合理性成分,做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9.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我国现行《合同法》具有许多突破性的特点。笔者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内涵界定及其特点、归责原则、样态、免责事由、承担方式、责任竞合和因第三人原因违约几方面对违约责任制度的相关问题作粗略的论析。  相似文献   

20.
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关系中,共同危险行为时有发生。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各种理论学说的基础上,对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以及免责事由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应将法律推定的各自过错作为共同危险行为的主观过错要件,同时应当坚持推定的因果关系,对其免责事由应当采取"排除可能的因果关系即可免责"这一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