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北海市紧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创新模式推进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雷雪峰 《前进》2006,(12):35-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面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近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下,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调动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重任。近年来,双流县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促  相似文献   

4.
陈森 《前进》2006,(4):30-3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担负历史重任、规模宏大的农村干部队伍,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素质低的问题,需要把握全局,发挥优势,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农村干部教育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对公安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公安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紧紧围绕“四项建设”,创新教育培训理念、创新培训训练形式、创新培训教官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激励机制和考试考核体系、创新教育培训实战成果转化就成为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珂 《学习与实践》2009,(4):165-168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具有武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其主要经验可以总结为:坚持普惠:努力使全体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问计于民:坚持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先行:规范好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建设项目;农民主体:坚持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转变职能:创新新农村建设工作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开局良好,但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少.笔者通过一段时期的调研和思考,认为要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总思路.同时,加大城乡体制改革力度,抓紧完善农村政策架构,为建设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体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建设学习型新农村就是着眼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提升农村的竞争力.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新农村建设根本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除在微观上强调个人的学习外,在宏观上我们应通过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倾斜政策以及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这些措施来推进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茂军 《群众》2008,(3):58-59
村支书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是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领头雁”。加强以村支书为核心的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去年以来,我们徐州市贾汪区创造性地开展了“122头雁放飞”主题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头雁高飞论坛”、“头雁远飞培训”、“头雁带飞基地”、“头雁助飞计划”、“头雁领飞测评”等载体,全面提升了村支书的素质,增强了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全区形成了头雁领飞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9,(1)
干部教育培训是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实施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担负起新时代的培训任务,就要保持改革创新精神,在办学体制、培训计划生成、课程设置、培训运行、讲课质量提升、教师评价等方面推进内部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流失严重和出现回炉现象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不明细,选拔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就要明确政策制定,完善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连远斌 《传承》2014,(3):130-131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民俗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将大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体育文化是否相互矛盾,是否能协调发展,发展的共性和途径何在,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裴良豪 《前进》2012,(11):32-33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干部精神状态的好坏、素质能力的高低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今年以来,新绛县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找出了农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在全县农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实施了"五步工作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总体建设之下的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团的工作提供了广阔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现实挑战。农村共青团的工作要主动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团组须自身建设,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惟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进而壮大团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就业与保障》2006,(7):F0002-F0002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建设新农村,需要各行各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建瓯市劳动就业中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培训、服务农民兄弟为已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措施,探索培训新路,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常年开设电动平车、计算机、维修电工、汽车维修、茶叶初制等19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大规模免费培训农民劳力,提高他们增收致富的本领,仅去年就免费培训农民劳力3895人,促进全市转移农村劳力7.7万人,该中心因此被授予南平市职业培训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李国华  叶青  陈梅 《群众》2007,(1):57-58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泰兴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为原则,进一步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文明,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一、抓集中培训,培育技术型农民针对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无论是搞种植、养殖,还是进城打工,收入都相对较低这一情况,泰兴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的治本之举,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杨亚妮 《湖湘论坛》2012,(4):109-1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发展已取得诸多成效,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阻力,比如农村干部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意识、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及文化市场发展迟缓等。这些阻力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加强领导管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加以重视,而且还要扩宽思路,加强对文化的管理,来保证我们国家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健康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时同来  谭乐 《公安教育》2009,(10):29-31
2006年以来,厦门市公安局(以下简称"我局")教育培训工作在厦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和谐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和谐新农村的核心在于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在农村社会,由于利益存量的有限性和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能力、参与能力等的不同,形成基层政府、农民和非政府组织等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或利益非均衡状态.为消解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必须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如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创新等,隔断行政权力过度介入要素"定价"的渠道,建立能正确界定生产要素价值、激励约束主体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校如何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基层党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凸显着教学培训优势、科研优势、理论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真分析当前党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准确把握党校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