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认识重构了财政主体、依据、客体和职能,是对财政认识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应反映这一深化,探讨研究中国特色财政模式。中国特色财政模式是由政府一般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的双结构良性运行机制,其优化思路,包括清晰架构,健全预算制度;完善政府一般财政与国有资产财政融通机制;完善国有资本财政;规范国有资源资产财政。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政制度框架与财政职能正处于全面性、系统性、结构性和革命性转型过程之中,财政学转型与转型财政学学科建设议题应运而生。转型财政学是研究财政制度价值、目标、结构、功能、地位、角色转变的新型财政学科,核心是探索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转变、财政职责范围内容、发展阶段与优先领域、基本途径与财政收支的普遍规律。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实践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公共财政、公共福利财政和应急、社会救助财政三类制度框架形成。现代财政制度三类体系的划分,反映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分化与政府职责范围内容的变化。中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建设实践证明,财政职能角色转变状况决定政府职能角色转变状况。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趋势与财税体制改革实践说明,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基本方向。本文首次简要界定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为社会建设和中国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财政民主主义的基本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永恒 《求索》2010,(12):164-166
财政民主主义作为财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财政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民主的涵义看,民主的理想和精神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价值应该涵盖国家财政领域。同时现代财政的本质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与民主财政具有同一性,所以财政民主主义的基本精神应当体现为人民财政主权。  相似文献   

4.
正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定位。党的十九大强调:"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1])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这一目标任务。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中之重,县级财政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面深入推进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县级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腐败对财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它是侵害财政健康肌体的病毒,危害不浅。腐败易导致财政共同属性的破坏。一是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遭到破坏。其要害之处,是以个人的好恶和利害来安排财政分配,阻碍了国家意志和利益的实现。实质是以个人取代了国家,将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演变为个人主体性。二是财政分配的强制性遭到破坏。在腐败的干扰下,国家政治权力被折算为有价物的筹码,与金钱、美女进行  相似文献   

6.
财政民主是指由人民通过正当程序来决定财政的收入、支出和监督整个过程并为此而负责的原则。传统的财政民主理论局限于议会民主,而从公共财产法视角出发,财政权是带有公色彩的财产权,因而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有权利直接行使自身的财产权。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有必要从财政立宪、落实财政法定原则、强化公众财政决策机制、财政透明度规则、财政问责制、预算改革六方面入手,构建体现财政民主原则的现代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内容充分体现了财政治理现代化理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中国的财政治理包括国家财政治理与地方财政治理两级架构,而财政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城镇化建设亟需实现财政治理现代化。为此,中国政府要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力度,积极实现财政收入治理现代化、财政支出治理现代化、预算治理现代化、财政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他山之石     
财政部部长提出做好财政工作的意见。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指出,财政在保证财力支持国家机器运转、国防安全、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的同时,要着力解决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调节地区发展失衡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悬殊的矛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他说,当前要从四个方面努力做好财政工作:一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建立规范的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二是按照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目标,稳步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三是要充分运用财政职能作用,规范经济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四是按照依法  相似文献   

9.
李杰云 《传承》2012,(5):28-28
财政是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广西实现赶超跨越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财政部门和财政工作者要树立超越自我、奋勇争先、后发赶超的大气魄,率先从财政工作理念、财政管理方式、财政管理改革和财政制度建设上实现赶超跨越。  相似文献   

10.
地方财政风险现状及特点从经济角度的广义范畴来看 ,地方财政风险包括一切影响财政运行的经济隐患。从实际情况来看 ,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财政债务风险、财政投资低效风险和赤字风险三大块。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尤为表现突出。一是地方财政历史包袱重 ,债务规模普遍较大 ,且负债形式多样、借款渠道多 ,远远超过地方财政偿还能力。这与地方财政收入和每年的可用财力相比 ,很不适应。如遇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 ,或借款出资方资金抽紧 ,地方财政即将难以为继 ,财政风险不言而喻。二是地方财政投资收效低 ,资金沉淀多。为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11.
论财政转型     
财政转型是任何一个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迅速转轨的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所谓财政转型,是指整个财政分配体系为适应现实经济的变化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根本性调整。由于财政分配具有集中性和强制性的性质,财政分配不仅涉及到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而且也会作用于微观经济领域,因此,财政转型问题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深远的意义。从各国现代经济发展史来看,一个健全的财政体系将会有力地推动经济进步和体制过渡,相反,财政问题处理不当或失误必然阻碍经济顺利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分析我国财政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各种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我国财政转型所要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我国财政转型的难点和方向等,以期深化我们对财政转型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提倡并实践正确的财政理念,对我们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搞好新世纪的财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财政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做好当前的财政工作,应切实树立四种理念。 一是发展生财的财政理念。离开了经济的发展,财政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振兴财政的思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财之道,要以发展为主线,在调整经济结构、壮大财政实力上有所作为。要进一步改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和  相似文献   

13.
追求财政效益的最大化是效益财政的精髓。湖北的效益财政建设是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实践和理论的可贵创新。  相似文献   

14.
胡小杰 《前沿》2010,(15):57-60
财政自治权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和发展权的财力保障和物质基础。建国后我国先后实施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包干制财政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这三种财政体制下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治权的实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由于分税制的相关立法与配套政策存在不足,使得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治权并未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应当完善与分税制相关的配套立法工作,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从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公民社会本质上是走向平等、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推动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最为直接的力量是渗透着宪法精神的民主财政和法治财政。引导农村走向公民社会的财政对策是:推进农村财政改革,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步伐;积极推行财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议会决定和监督财政(主要指税收和预算,下同)制度主要指议会审查、批准和监督政府税收、预算、决算、债务和制定财政法律的基本制度。这是各国宪法赋予议会的基本权力,也是议会的基本特征。财政史表明"操财权者即为秉政权"。因此,比较研究外国议会决定和监督财政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和当家理财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深化财政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议会决定和监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如果以1295年英国召集的模范议会为开端,外国议会决定和监督财政制  相似文献   

17.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是协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强化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并针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政信息是政府活动的一面镜子,政府在履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财政信息反映出来。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政府财政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纳税人的钱有多少?花到哪里去了?纳税人理所当然应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此,财政信息公开,既具有法定意义上的制度规范,是"仆人"将要做的事情和做事的结果向"主人"汇报;同时也是财政民主的要求。财政信息公开的目的就是要让公众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立财政事权的理论前提,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也是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前置条件。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举,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需要财政理论创新,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支平衡,缓解地方收支矛盾,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0.
宪政视角下的财政民主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而财政民主不仅结合了宪政主义和法治主义,更是统一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要求,财政民主对实现政府行为法治以及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剖析财政民主的内涵、探讨财政民主的制度缺失,试图为新时期财政民主的制度重构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