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他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同“左”的和“右”的错误斗争历  相似文献   

2.
这次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觉着它确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当前既要防右又要防“左”、但主要是防“左”的论断。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深化改革要破除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不久前深刻地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4.
跨入新世纪之际,重温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关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即是对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这个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中国政治一个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从经验角度看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里,即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的破坏,更有以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的破坏,都几乎葬送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半个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党的十四大报告重申:“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防止“左”,就必须对“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左”的认识有偏差,从而使防止“左”往往不能彻底。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左”的实质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主要防止“左”,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今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时,明确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从原则上讲,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所当然的是有右反右,有“左”反“左”。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右与“左”有不同的表现,对反击的重点,应当明确。虽然有的时候,挑战来自两方面,既有右,也有“左”,但更多的时候,挑战主要来自一个方面。邓小平同志“主要是防止‘左’的思想”,大致产生于“文革”后期。在这之后,他一直坚持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阐述的新观点之一。他在作为该卷的纲领和主题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①十四大政治报告不仅肯定了这一论断,而且进一步具体地指出:“‘左’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只有深刻认识“左”的性质和危害,破除长期以来束缚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为重要的意见。他在分析我们党内当前的政治状况时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并明确指出:“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时阐述:“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个基本事实的确定,便是我们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对这样的重大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是不能想也不敢想的。那时人们的思想大都被禁锢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每当大事临头,有人叫我们向左走,我们便向左走;有人叫我们向右走,我们就向右走,而谁都不肯彻底想想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正如古人所云:“今夫盲者行于道,人谓之左则左,谓之右则右。”如果指路人看清了周围的现实,我们也许可以按他所指示的方向走  相似文献   

10.
李乔 《北京观察》2012,(3):13-13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这个论断时,全党震撼,拥护者和怀疑者都震撼。有人怀疑自己听错了。没错,这正是小平斩钉截铁的语言,是小平深思熟虑之后的断言。  相似文献   

11.
自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要防右但主要是反“左”以来,论述我国“左”倾顽症之表现及其危害的文章可谓不少。“左”不仅在中国是一种顽症,而且在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存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左”不仅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而且还会葬送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权得而复失,社会主义毁于一旦。“左”之所以频频发生,防而不止,有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孳生的厚土,有其深刻的理论、思想、社会、历史根源。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和小平同志南巡谈话都提到,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我党七十多年历史中,“左”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几乎近三十年。党的先后十二任领导人中,就有六位犯过“左”的错误。尤其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是从反“左”斗争中崛起的,晚年又重蹈“左”的复辙,这种现象不能不弓愧我们的深思。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与失误,经验与教训,是我们党史的一部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遭到“左”倾路线的严重打击与排斥。然…  相似文献   

13.
<正> 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概括了我们建党以来的全部经验,也把当前国内党内政治上思想上的主要倾向,或者说值得注意的、需要防止的主要问题很尖锐地提出来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击中了干部群众思想中的要害。由于“左”的积习很深,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是来自这种积习。所以,在我们各级干部中,如果不认真清理一下“左”的问题,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国共产党同“左”的和右的错误斗争的历史,真可谓几度艰难,才使旧中国变为新中国,几度曲折,才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上改革开放的沧桑正道。往事不忘,今日之师。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又提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本文认为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强调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在这里,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的论断。我认为这一论断,十分精辟而科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形式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革除形式主义的弊端,推进我们的改革大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严肃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就提醒我们:只有开展深入持久的反倾向斗争,尤其是反“左”倾斗争,才能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月下旬,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以更快的速度前进。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的思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他告诫我们:“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六类人,归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最初的“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十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断和精神,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都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个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次解放,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的体现,为我们进行正确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论断不仅适用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且也适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完善。纵观这几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表象上来说,这项工作在广大企业中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没有走出“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自我检验”的圈子,仍然存在着由于与企业经济工作相脱离而形成的“两张皮”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方面尚未摆脱左的羁绊,尤其是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内容等问题的认识上,依旧保留着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里形成的一些传统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一经提出便受到世人注目。江泽民同志对此给于了高度评价,指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他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我在反复学习思考中深深感到,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思想内涵非常深刻,在哲学上的贡献也很大,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其自身含义来讲,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