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娟娟 《江淮》2012,(2):43-45
春潮涌动,皖江奔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片热土正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国务院颁布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两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于近日深入一线,与您共同见证皖江巨龙展翼腾飞。皖江引擎强劲发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两年来,"皖江引擎"带动作用愈加明显,皖江城市带发展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 《江淮》2011,(1):44-46
八百里皖江奔腾澎湃,千帆竞发;江淮大地春潮涌动,生机勃勃。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版图腾跃国家战略,掀起了新一波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浪。转眼间,幕启一年,皖江风劲帆满,以"改变"的名义送走了2010——这属于皖江的元年。放眼江淮大地,"承接"、"创新"、"腾飞"正在皖江两岸激荡,成为安徽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最强音。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示范区建设》专栏,与您一同见证皖江腾飞、安徽崛起的时代轨迹。  相似文献   

3.
面对通胀压力,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优化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倍受社会关注。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为例,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交互分析的方法,揭示皖江示范区金融生态现状和薄弱环节,从而提出建立功能健全、监管科学、多层次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期改善皖江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为安徽乃至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兴的产业业态。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集群发展还存在着地区不平衡、产业链不完整、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因此,提升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主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以此推动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皖江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数量多、类别全、影响大。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扩大皖江地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而且还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不断提升皖江地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从建立高规格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进行资源整合及保护规划、建设大遗址公园、开发名人遗存资源等方面,对皖江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旨在全面展示皖江地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皖江地区开发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平 《党建》2011,(2):62-62
长江在安徽境内长达416公里,人们把这段长江称为皖江。皖江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地貌复杂多样,植被丰富多彩,早在三四十万年前,就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感谢先祖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像一珍珠,洒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相似文献   

7.
皖江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它凭借着其独特的区域优势、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起来。皖江人民在中共中央和根据地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其他包括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自我省皖江开放开发战略提出以后,皖江地区无论在内部联合和外引项目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好的势头,但从总体上说,其发展速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快。那么,如何才能加快皖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增长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10,(3):F0002-F000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橱起点燃了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2)
<正>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城市带伴随着奋进崛起的强劲节拍,将迎来新一轮跨越,这一凝聚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精华的板块终于绽放出夺目光彩!  相似文献   

11.
皖江地区及合肥市的率先发展,对于安徽新世纪初的发展态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实已表明,皖江地区及合肥市的开发开放已进入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以区域合作促发展的新阶段。加速这一发展,应从皖江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加快皖江开发开放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创造性的理念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它的发展潜力日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近年来,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内力不足、外力受限等动力问题。因此,发展皖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区域合作;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立足皖江地区的文化根基,走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李宏 《江淮》2012,(2):1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开放合作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安庆,这座皖西南的"桥头堡",正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傲立皖江潮头,传承开放精神,以全新的视野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发展自己,面向世界敞开胸襟!更快敞开"开放"大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既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机遇,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加快,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10,(2)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和要素集聚等多方面优势,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和主要支撑,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华克思 《江淮》2012,(12):22
党的十八大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这是中央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实践的深化。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近三年来,皖江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表示同国民党和谈的诚意,主动让出包括皖江根据地在内的南方8个解放区。1945年9月,遵照中央指示,原驻巢湖地区皖江根据地的新四军第七师及地方武装2万余人,陆续北撤至皖东定远县藕塘地区,随后,主力部队向山东转移,地方部队就地重组。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10,(4)
<正>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无疑是2010年初最让安徽人民振奋的消息。《江淮》杂志推出18版的特别策划,及时聚焦了这一重要事件,高屋建瓴、颇具特色。"本刊专访"采访了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详细解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范围、产业布局、我省对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及示范区之于安徽发展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众多,发展基础良好,集群发展前景广阔。各地区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色,选择地域性文化产业集群、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和制造型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陶宗华 《江淮》2012,(5):44-45
2011年,皖江示范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完善示范区规划,强抓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园区扩容升级,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0,(2)
<正>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个进入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必将对安徽加速从中部地区实现奋力崛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前,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