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是社区建设中深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认为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要在培育居民社区意识的基础上 ,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进而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推动下,居民参与已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居民参与是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参与,帮助居民锻炼、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管理中社区参与主体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率低、非营利组织功能发挥有限、营利组织对社区的支持少等问题。分析认为,居民参与率低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空间和渠道等方面的制约;非营利组织作用有限的原因有来自外部的和自身的障碍;企业支持少的原因在于企业追求利润的天性以及社区很难为企业创造现实利润。为促进各社区参与城市管理,本文从体制创新、居民、非营利组织、物业公司及驻社区单位、自愿者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社区参与的规模、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区发展的整体变迁和目标管理。组织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建设新生活,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源泉,离开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或完整意义上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质是要使社区从国家领域中分离出来,回归到社会领域。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完善社区管理就要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治理代表了社区管理的新走向,治理包含管理又超越管理,它是管理、服务、建设的有机统一。在社区治理中,除了发挥政府、社区主体组织的作用,还要重视和发挥其他社区组织、驻区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城市社区管理由行政主导的传统体制,发展为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公民社会发育的要求,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6.
微公益在我国社会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描述了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t回归模型,重点探析了社区管理对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社区的互帮互助风气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具有重要作用,即社区的互帮互助风气越好,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就越强烈。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社区管理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此推动社区微公益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非营利组织在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有助于居民间亲密关系和高度的社区归属感的形成。非营利组织在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完善了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宋雪峰 《党政论坛》2009,(15):46-47
在城市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推动下,居民参与已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建设的社会基础是居民参与。目前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参与不足的原因分析;改变居民参与不足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茜 《学理论》2011,(26):3-4
随着单位社区的边缘化,现阶段在中国出现了公民社区这个概念。公民社区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为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公民是社区规划的价值基点,因而在社区建设和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必不可少。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为此应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为社区自治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