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77-85
巴西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初苏联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享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巴共产生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影响。本文旨在探究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巴共的意识形态影响。文章以中巴两国不同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梳理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拉丁美洲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与支持。中国革命对巴西共产党的历史影响体现在革命统一战线的示范效应、社会主义探索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模范作用。中苏论战时期,巴共内部产生了分歧与斗争,重组后的巴共成为第一个在中苏分裂中站队的共产党。1964年,巴西爆发军事政变后,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对巴共政治斗争战略的调整及游击队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解体后,巴共与中国共产党重新建立了联系,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汲取经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巴共的意识形态影响主要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变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苏岚  魏晓莎 《东北亚论坛》2020,(2):101-110+128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注定会给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带来深刻的影响。人们曾就"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展开讨论:它究竟是试图"颠覆"全球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还是支撑该体系的经济计划。而本文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项战略部署也是经济计划。并且,学者们迄今为止都是从外在表现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了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借助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SCC)展开研究。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本文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需要解决的四大历史任务,这四大历史任务可以作为分析"一带一路"理论创新和战略创新意图的框架。在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义后,本文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究竟会"威胁"还是支撑全球经济体系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是解决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的难题,"一带一路"倡议期望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会对全球经济体系构成系统性"威胁"。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侧重于揭露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侵略政策一重点转到为实现现代化争取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一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为实现“和谐世界”目标而努力。总结新中国60年来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研究的经验教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西方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的优秀成果,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张春 《西亚非洲》2012,(3):20-38
中非关系国际贡献论的建构首先源于对国际舆论的回应压力,但根本上来自于中非关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和非洲期待上升的外生需求。当前中非关系的国际贡献论应突破传统的物质性关切,从物质性、战略性和理论性贡献三方面加以系统建构。中非关系的物质性贡献表现为中国对非洲的危机稳定和冲突后重建的帮助以及中非双方相互促进对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贡献体现为提升非洲的国际地位、推动国际对非合作机制发展和促进了国际体系向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理论性贡献包括为国际关系理论添加非西方要素、推动南南合作理论的建构以及促进国际发展理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际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任务紧迫而突出,需要在宏扬中国优秀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内外形势变化、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外思想理论的交流、交汇和交锋,确定未来理论构建的方向.为此,我们需要从渊源条件、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体系建设.中国的政界和学界要在构建的方向和重点上达成共识,在相关研究上形成合力,实现中国外交更快和更多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有四个基本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国外国际政治理论的引进与吸收、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光大、当代独立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衡量必以后二者为标识。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概述中国国际政治理论中国特色与中国学派的建构历程。笔者认为,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出现了哲学路线、外交史路线、政治思想史路线、国际关系理论路线等四种探索路径。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根基尚不坚实,研究缺乏原创性、科学性、独立性,还未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理论话语体系。面向未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即确立中国重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实现独立的理论创新,为建构更有解释力的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战场是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战场。忽视了中国战场,就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就忽视了当年日本法西斯国家和军队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坚持斗争和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是受法西斯国家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别战场,其战争特点是点、线、面同时进行,长期胶着。中国极大地支援了苏联战场,使苏联得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避免了再同日本进行两线作战的局面。对于美国而言,由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作用,日本无法全力以赴地增兵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东南亚战场。中国在二战时期大国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法西斯军队深陷中国的泥潭,因此其失败是一种必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日本的侵略恰恰促进了这种觉醒。中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火力薄弱。  相似文献   

8.
《国际安全研究》1998,(1):28-3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以新的视野强调一些,调整一些,否定一些。他强调的是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调整的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后加上“为主体”;否定的是:计划经济,从而在更高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武器,为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变革方向、时势与动态体系的整体把握、智慧与外交实践的相辅相成、底线思维与综合国力的保障、人文主义与天下情怀的观照等五大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成功激活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也为全球国际关系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在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他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中央外办主任,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忠实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外交路线,以元帅外交家的谋略器识和特有的气质风格,叱咤国际风云,筚路蓝缕开拓,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但评价却有巨大歧异。“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危害论”.与“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即是最具代表性且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对全球尤其是东亚而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到底是造成了威胁,还是提供了机遇?是带来了严重危害,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只拟选用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几组数据,来说明一些事实,请读者自己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国意识,有一个局部发育、整体性自觉(强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发展过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由发育期进入整体性自觉时期。世纪之交的中国理论大讨论实质上是一场理论系统化的学术努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中国学派"概念的提出。从中国意识,到中国理论,再到中国学派,这是一个递进向前的逻辑。将关系性这个概念作为中国学派建构的本位,是建立既符合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努力,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在中国学派提出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假定,其中体系程度较高、参与讨论范围较广、地域性较强的三个理论流派是道义现实主义、共生理论和共治理论。建立和发展中国学派,有必要建设一套相互间密切联系的概念群或概念体系。关系、共生和共治等概念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未来的中国学派建设,关键要在整合、抽象、国际化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越共十大对一些理论和政策作出修改,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称之为“越南共产党领导模式革新”;二是,党章关于党的宗旨做出微调,维持民主概念的同时,关注独立性,强调非剥削性;三是对党的组织成分做出重大修改,容许党员参与私营经济活动的同时,修改“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传统提法;四,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堪称最早坚信非洲有确凿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近代黑人知识分子,也是最先在学术上揭示和论证非洲人对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黑人知识分子。布莱登的思想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布莱登历史哲学的内涵由四部分内容构成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曾以古老的埃塞俄比亚人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彪炳于世界历史;非洲参与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但“北非是抚育了这些无助的婴儿的摇篮”;非洲不仅参与了“新大陆”的开发,也为“旧大陆”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非洲有辉煌的历史,且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是互相隔绝的。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第一次 全球化, 导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对立统一的格局。这一时期, 中国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 通过 浴血奋战,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赢得了国格人格。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和 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世界经济大潮由大西洋流向亚太地区。此时,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道路, 在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34-4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执政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更为广泛与深切。本文通过对20多位拉美共产党人的专题采访,结合其他拉美共产党人的著述,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了拉美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伟大贡献和重要经验的思考与感悟。古巴共产党、巴西共产党、阿根廷共产党、智利共产党、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委内瑞拉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等拉美共产党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多角度探析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以拉美视角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拉美共产党人聚焦当代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评价中国新时代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拉美共产党人一致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中国外交话语的短板问题也日益突出。外交话语是体现国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重大利益、战略方向和政策举措等官方基本立场的表述,而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外交时,更需在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基础上,厚植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基础,加强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以有效应对相关挑战,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性提升,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0.
华文媒体在马来西亚的出现是跟随着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如今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多载体、多平台、多手段、多途径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已蓬勃发展。本文简述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浅析华文媒体在服务华人社会、发挥媒体中介桥梁作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