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初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议会民主政治因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全相背离 ,再加上中国皇权主义思想的深远影响 ,作为激进民主主义思潮产物的议会民主政治不可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
宪政民主虽然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但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的文明成果,经过人类在20世纪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的普遍现象。近代中国被强力纳入世界体系之后,“宪政民主”就循着“西体中用”的思路成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武器,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潮流和政治文化。由“用”而“体”,蕴含着由封建王朝体制到社会主义的人民宪政民主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成熟性和独创性相互交织。本文将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八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而阐述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逻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吴爱萍 《理论前沿》2008,(17):23-25
从康梁到孙中山,清末民初的宪政转型均告失败,清末民初的宪政发展陷入历史的困境。清末民初的宪政困境在理念上表现为对近代西方宪政认识的偏差和对近代西方权利思想的误读;在实践上则表现为清末民初宪政之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民主政治"是一个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在理论上有缺陷的、对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实践也有负面影响的传统宪政定义."宪政是民主政治"论在理论上的主要缺陷有:它偏离了宪政的主要价值目标;它不能解释民主"异化"为"多数暴政"的问题;它不能解释"有民主,无宪政"的历史事实;它把民主作为宪政概念的唯一构成要素是理论上的独断."宪政是民主政治"论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实践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它阻碍了我国宪政分权制度的确立;它阻碍了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它妨碍了宪政观念在我国社会的传播.因此,中国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就必须修正或放弃"宪政是民主政治"论.  相似文献   

5.
1912年4月,南京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并经过改组,成为北京临时参议院。在民初的几个议会机关中,其存在的时间最长,议决的法律法规案也最多,其中的《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构成了第一届正式国会组建的法律根据,对民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1912年《国会组织法》的内容作出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述,对近代宪政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党是民主政治运作的主体,民主政治通过政党采实现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民国初年多党竞争到国民党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再到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演变。然而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并未实现向民主宪政的转轨,这既与中国缺少民主法治传统有关.也与近代中国国情及政党本身有关。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对于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近现代中国的宪政史上,20世纪40年代的两次民主宪政运动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既代表了宪政在近代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标志着宪政发展在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无论对于当时中国的政治进程抑或是后来中国的政治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两次宪政运动与民主同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中国民主同盟因宪政运动的兴起而产生,同时又因宪政运动的失败而发生根本转折,这种发展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政缘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利益纷争,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利益冲突集中表现在财政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宪政产生、发展围绕着财政,财政是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保障,宪政赋予财政以全新的内涵,宪政国家的财政是民主财政、公平财政和法治财政。在财政体制中,预算和税收的正当性意味着纳税人的同意和授权,议会审查和监督是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宪政机制,重塑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权威是确立中国财政秩序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创性成果。人民政协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抛弃了西方国家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下的议会制度,超越了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政党制度,创造性地发展了近代中国民主探索的积极成果.形成了既符合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又体现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的宪政理念,历经由改良主义到君主立宪、再由君主立宪到民主立宪的转化历程,达到了近代宪政的高潮,为近代中国权利理念的转化奠定了基础。但是,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始终面临神、俗两界的尴尬。帝制崩溃,共和未能真立,表明近代中国不具备宪法运行的社会环境。中国近代宪政建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发生在东西文化碰撞这一历史大背景之下,接受西方宪政模式的引领,进行宪法移植,并大搞宪政建设,而本国固有的人生态度、生活模式等却不匹配,以至宪法只能保持其神圣性价值,无法在世俗中运行,其理论功能无法转化为"法在行动中",徒具空文而已。  相似文献   

11.
抗日民主党派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从起码的民主诉求开始,发展为宪政运动,最后成为为成立联合政府而斗争。这些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对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自身都有积极的政治影响,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民初的政党活动史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拐点。以现代分析维度对其予以科学、理性的探讨,是对我国现代政治文明进程应有的历史性评判。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虽以失败告终,但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路标,不仅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思潮继续发展的产物,更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成果,而其夭折的根本动因则在于中国数千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3.
寻求合理的民主化路径、民主化过程以及民主化策略,对中国的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探索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了进程的曲折性。在艰难的发展中,我国近代的政治民主表现出本土性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发展是一个以政治民主为向度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实质是:发展民主、走自己的路,坚持领导、坚定方向,学习借鉴、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昭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路径:即坚持基层民主与国家层面的完政民主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二者又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民主政治建设实际的好制度。我们不搞西方的那一套“民主”,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把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政治制度。现在有人误以为我们的人大就是议会,或者是单纯的立法机关,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路径的选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民主政治必须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目的,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争得国权、取得政权、拥有人权、掌有民权,即以实现国家独立、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我国政治现代化已实践了精英—大众互动的革命模式、大众运动模式和精英技术统治模式三种不同的战略路径,为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政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将是我国未来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宪政民主框架下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将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首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上的援乱反正,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确立了基本的宪政原则,探索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发展方向,开创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开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切实坚持和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