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6月的东北亚,湛蓝的日本海,清澈的汉江水,无垠的蒙古高原,巍峨的远东群山,肥沃的东北平原,共同勾勒出一幅壮美画卷。在这美好的时节,首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在哈尔滨盛装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对本届论坛召开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对莅临论坛的东北亚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首相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建设“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协议。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就“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3.
唐朱昌  陈勇 《东北亚论坛》2007,16(1):99-105
中俄的转型和发展需要中俄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实现”龙熊”共舞。深化经贸合作是两国实现崛起过程中的双赢选择。一个迅速工业化的中国需要稳定可靠的俄罗斯市场,一个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同样也需要参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潜在市场。在中俄两国几乎具备所有条件的情况下,经贸合作进展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转型不彻底。然而,为实现共舞,当前两国应利用良好的政治关系,扩大深化经贸合作,完善经济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完善市场建设,这不仅能消除影响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性障碍,也是两国成功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4.
缅甸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且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屡禁难绝,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缅甸注重与国际社会、东盟区域及周边国家建立多边和双边禁毒合作机制,采取了系列有力禁毒措施,不仅有效打击了国内国际毒品犯罪活动,维护国内社会治安和促进边境地区发展,而且积极推动了其重塑国际形象、拓展外交空间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5.
相互依赖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支重要理论。相互依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至于它会 实现合作还是导致冲突, 概念本身无法回答;合作不该被视为没有冲突的状态, 而应该被视为对冲突或潜在冲 突的反应。共同利益只是国际合作产生和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共同利益存在本身不会自动导致国际合作 的出现。国际制度是由国家制定的对相互依赖关系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具有控制性的安排, 在国际制度对国际 相互依赖进行管理和约束下, 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外交实践和世界形势重大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实践不仅体现了国际合作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和合作路径,很多是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合作理论所忽视或不能解释的。"一带一路"实践强调合作的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过程性、长期性,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超越了西方理论视域下简单的制度合作、同质性合作和利益合作,这些为国际合作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元素。对"一带一路"实践进行理论凝炼不仅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外交实践,还可以把中国外交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也是将中国实践转化为世界普遍知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产业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日、韩、中、俄、蒙各国的环境产业发展处于不同的层次,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所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东北亚环境产业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有利条件。目前,东北亚各国政府间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及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工合作已成为东北亚环境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8.
国际禁毒合作是国家之间享有刑事管辖权的机关在犯罪侦查领域互相给予支持、便利和援助的一种司法活动,是一国侦查机关根据另一国当局委托,在国内代为请求国进行侦查活动的一种措施,是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禁毒合作仅限于具有涉外因素的毒品犯罪案件,由请求国通过被请求国协助侦查来获取毒品犯罪情报和毒品犯罪线索,以帮助请求国顺利完成侦查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云 《东南亚纵横》2011,(11):71-74
冷战结束后,区域化"国际社会"的全球发展趋势明显,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很难诠释和驾驭,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在更广阔的时空观中来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的区域化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东盟则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东亚国家的货币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促使东亚国家加强区域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东亚"10+3"的财长们于2009年12月发表了有关"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的联合声明,决定成立采取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SRPA)作为"清迈协议多边化"的具体形式.从2000年以双边货币互换为特征的"清迈倡议"(CMI)到以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库安排为特征的"清迈倡议多边化"过渡与发展,表明了东亚"10+3"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1.
中日之间基于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的合作与发展,终于催生出“战略互惠关系”。然而,由于日本追求“国家正常化”的战略选择和右翼势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误读,中日关系将会沿着合作与斗争交织的曲折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不仅是各国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然而,相关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沿线国家的自然灾害呈现多发趋势,许多国家的承灾能力差,单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巨灾冲击,另一方面沿线国家灾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合作基础薄弱。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应针对沿线国家自然灾害特征和灾害管理现状,合理搭建合作机制,发挥引导作用,吸引更多国家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合作一直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金砖国家合作动力问题上的论争尤为突出,出现了来自悲观派的动力匮乏论、来自乐观派的动力充足观和来自观望派的动力不稳定说三种认知,而这些认知大致反映出权力政治、利益和谐、身份政治、功能"外溢"和全球治理五种不同分析视角。全面把握金砖国家合作动力的国际认知,对在新形势下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金砖国家实现可持续合作,我们不仅需要讲好金砖故事,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还要在国际认知分析中寻求新的合作增长点,即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和推进共识行动,将金砖国家建设成更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远东与后贝加尔发展前景将取决于对发展战略的选择。在俄罗斯的东部地区原则上可以选择两个发展战略。一是国家不对该地区采取任何政策。也就是说在没有国家任何形式的支持下让该地区经济自我增长。在这一条件下,地区经济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并完全变成国际原料产地,不可避免地造成对自然环境和国界进行监控体系的崩溃,打破亚洲在军事战略上的平衡。地区将不可避免地被“蚕食”。支持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更无从谈起。二是远东在开始阶段就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依靠对地区经济的结构改革为加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国家的支持可以为远东…  相似文献   

15.
中非国际合作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蓬 《西亚非洲》2007,(11):19-24
中非国际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内容。相似的历史遭遇、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同与共识、共同面临的发展任务与挑战等是中非国际合作的基础。中非国际合作在中非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表现为寻求独立、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史特点。以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为标志,21世纪初的中非国际合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联合国、世界贸易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组织等框架下的合作都有新的表现。中非合作的历史及其特点表明,中非国际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其性质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其发展方向是非对抗性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与合作、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6.
2014年6月26-27日,首届“安全促发展国际论坛”暨2014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由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主办,浙江省公安厅和浙江警察学院承办,在浙江警察学院国际会议厅举行。该论坛是一个半官方、半学术、开放的国际性论坛,秉承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的宗旨,聚焦执法安全合作,致力于通过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执法交流、协调与合作,促进和保障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加强本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执法部门的对话与合作贡献力量。本次论坛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能源来源、战略通道、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布局,有效避免了对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推进合作,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与跨区域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资源国出口多元化和消费国进口多元化需求契合、炼油化工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较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合作机遇。但中国企业在能源合作环境复杂多变、大国因素的干扰、非传统安全威胁、合作国的能源政策因素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论文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钟悦 《国际观察》2002,(1):43-46
文章从"角色转换"的视角来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走势进行分析,并且指出,最近俄罗斯外交之所以能在对西方国家的关系上摆脱僵局,呈现比较活跃和积极的态势,是因为借助了一个国际合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正经历一场缓慢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在国际社会的这种变化中和平崛起。对于这些新现象,中国学者发掘自身文化资源,参考西方先进理论,提出了国际社会共生论,试图对这些新现象做出解释和提供解决之道。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全球治理为切入口,从变迁、结构和话语等几方面具体探讨国际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并论述国际社会共生论在解答变化和解决问题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睿 《国际问题研究》2020,(6):115-132+139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作为实现"一带一路"在澜湄地区有效衔接的战略通道,与澜湄合作对接具有广阔的空间与基础,但也面临战略诉求差异、域外大国干扰、通关便利化不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限制、产业协同问题等诸多挑战。为此,应在凝聚各国合作共识、促进跨境设施联通、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完善制度性国际机制等方面提高对接的有效性与精准度,促进澜湄地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