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字喃是越南民族曾经使用过的古文字,是以汉字为基础,仿照汉书“六书”中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法,为记录越语而创制的一种方块文字。它起源于汉末三国时期,并对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字喃与越南佛教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侧面了解越南佛教的一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稚 《东南亚》2005,(3):62-64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华侨华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渐成“显学”。然而纵览现有相关成果,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缺憾:这些成果大都是对汉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而对构成华侨华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虽有一些论文、报告和专著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仅限于某个民族或某一地区,鲜有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论著。而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研究员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正是一部在这一领域勇于探索、多有创见,具…  相似文献   

3.
我国壮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古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壮民族古文字今称古壮字(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字喃(越南语称  相似文献   

4.
汉民族文化最精深也最玄妙的一个字就是"缘"。有人说,缘是一种无形的连结,是人们对自己社会人际关系生成、发展的一种模糊的解读。这其实也只是解释了它的表象,至于它真正的内涵,我觉得只可意会,一解释就显得苍白无趣,而且你根本说不清楚。既然如此玄妙,那么文字的缘分也在其中了。由此自然就联想到毛主席与著名诗人柳亚子的文字缘。柳亚子是清末秀才,同盟会和光复会会员、"南社"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老先生  相似文献   

5.
软权力的构成基础是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化软权力化的主要条件是:文化的先进性、国内有效运用的资本,以及强大的传播和辐射能力。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先进之处,因此都有某种程度软权力化的可能。现代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给各种文化的软权力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世界上将出现软权力竞争的新局面。软权力的运用必须遵循以下准则:重在“感化”,而非“同化”;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另外,软权力的运用必须官民并举。  相似文献   

6.
“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福”字是“福、禄、寿、喜、财”五个中国人最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 ,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它为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统一进步、为汉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劳 ,也对世界文化宝库以及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地区和国家的语言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汉语史的研究 ,了解汉语的今天、昨天和前天 ,通过汉语史的探索 ,寻找和汉语具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背景 ,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并推动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一涉及汉语言学史 ,岂能放过隋代陆法言(562~ ?)的《切韵》。作为一部研究汉语音韵的专著 ,它不但是集六朝学术大成的作品 ,也是第一部兼容古…  相似文献   

9.
源于美国的polygraph , 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称谓或译法, 一为“测谎仪” , 一为“心理测试 仪” 。两种说法不只是“俗”与“雅”的区别, 而是两种文化对“测谎”的理解与态度不同。“测谎仪”对 polograph 的表述是准确的, “心理测试仪”则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车臣分离势力的恐怖化有广义的暴力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车臣民族的尚武传统有助于恐怖化的心理自然;伊斯兰极端思想是克服恐怖化的“道德自抑”障碍的精神武器;暴力化社会环境为恐怖化提供了组织便利。综之,暴力文化因素是车臣分离势力恐怖化的诱因和条件,而非其根源。  相似文献   

11.
源于美国的polygraph , 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称谓或译法, 一为“测谎仪” , 一为“心理测试 仪” 。两种说法不只是“俗”与“雅”的区别, 而是两种文化对“测谎”的理解与态度不同。“测谎仪”对 polograph 的表述是准确的, “心理测试仪”则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试析欧盟对土耳其政策的矛盾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有一条明显的轨迹,即利用土急于加入欧盟的心理,鼓励并促进土国内的“西化”与“欧洲化”改革;同时又尽量拖延其入盟进程。欧盟对土政策从一开始就受一种矛盾心理所支配:一方面,出于安全及地缘政治需要,有意在欧土关系上做出某种特殊安排;另一方面,一些成员国对土“异类”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始终排斥,存在着认同困惑和冲突。未来欧盟对土政策仍将受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土耳其最终能否入盟也取决于这一矛盾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国际政治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国际“动荡年”。从年初的伊拉克战争 ,到年末的格鲁吉亚政权更迭 ;从朝核危机升级、缓解的戏剧性变化 ,到恐怖主义再掀恶浪 ,世界无不处处云波诡谲 ,充满变数。尽管如此 ,“云动天不动 ,船移岸不移” ,世界总体和平、总体稳定的大势仍保持不变 ,尤其是大国关系仍保持总体稳定。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仍是世界潮流 ,是时代主旋律。一、伊拉克战争牵动全局 ,美国“新帝国”战略出师受挫  美国从 2 0 0 2年末起 ,就开始为“打伊倒萨”造势。美谋求“打伊倒萨” ,其主要战略诉求有四重。一是历史诉求 :老布什在 1 991年发动海湾战…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新青年》2023,(2):18-19
<正>近一段时间,通过参加专题学习,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的理解,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看“人民观”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淀中,一直蕴含着“民为邦本”的执政思想。《尚书·五子之歌》中讲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中,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中提到“民者,君之本也”;荀子主张“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相似文献   

16.
属于民族心理学派的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是一种或多或少一贯的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各种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性目的。它们并不必然为其他类型的社会所共有。……我们只有首先理解一个社会在情感上和理智上的主导潮流,才得以理解这些行动所取的形式。”笔者赞同这一立论。本文试图从拉丁美洲知识分子传统的浪漫气质与拉美当代小说成功的关系中引出如下结论:造成拉美当代小说轰动效应的因素不仅来自当代,来自变革,而且也来自传统,来自稳定;两者结合的机缘和方式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介绍俄罗斯当代“新权威主义”政治特点的基础上,从和东正教有关的“君权神授”思想和“第三罗马”理论与普京时代政治体制之间的思想联系入手,分析和论述了“新权威主义”产生的来自俄罗斯民族历史及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旨在揭示隐藏在社会发展形态之下的深层民族性格动因;指出俄罗斯目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形态和格局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其今后的态势走向也必定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充分满足和显示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和"思想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永恒闪光的哲理思辨,“中和”思想便是其中的精华之一。千百年来,“中和”思想不但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也是历代开明的中国政府的治世之道和所信奉的外交理念。“中和”思想在新中国外交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政策中也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建国一百年来, 其对外关系史经历了“英国中心主义”时期、“美国中心主义” 时期和“相对独立主义”时期三大阶段;其外交理念也表现出三个重要的变化:国家实力的自身定位 从依附世界强权的弱小国家到中等强国的变化、外交思想从孤立主义思想到联盟集体安全观念的 变化、国家身份的自我定位从西方白人国家到尝试向亚洲国家转变的变化。影响澳大利亚对外政 策的国际因素主要有国际大环境的巨变和盟友政策的变化两方面;国内因素则主要包括经济利益 需求因素、政党与选举因素和决策者个人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欧亚主义是俄国思想史上一个独特的流派,其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斯拉夫主义、达尼列夫斯基的文化类型学说、列昂季耶夫的拜占庭主义思想。可以说,它是“俄国几个世纪思想发展的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