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成立37年来,不断调整、完善国际形象,逐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东盟坚持立足东亚,面向世界,与地区外国家和组织建立起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使其充满活力。东盟以形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别国对该国综合实力认知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看法。话语作为一种具有建构功能的社会实践,通过干预主体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认知结果。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所掌握的话语霸权,制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话语,而中国由于实力较弱,且话语权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身国际形象塑造的话语主导权。新世纪,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树立真实、可信的形象,有赖于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历来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体育盛会。它的影响早已远远超越体育的范畴,而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更广泛的领域产生着多方面深刻的影响。北京奥运会是继东京、汉城之后,亚洲国家主办的第三次夏季奥运会,意义非同寻常。这三次奥运会对东北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迁。"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科技社会进步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发展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与创新特色,为世界奥运史和文明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将使我国踏上蓬勃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阐释了人们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和"韬光养晦"在西方语境下产生的影响,认为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进入21世纪后,以"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战略基础有其局限性,很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招致更多误解.中国应明确地界定和表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追求,以自信、开放的心态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与美国国际形象修复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高度依存的背景下,国家的国际形象正在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在应对国内金融危机的同时,还努力应对因其前任长期坚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而导致的美国国际形象危机.美国新政府从影响国际形象的三大变量--外交政策、国际传播、公众认知--入手,推出形象修复战略,即在外交政策上尝试多边主义、在修复策略上将去污与示好相结合、在新形象的建构上以议程设置为制高点凸显新领袖形象.经过这套组合拳,美国的国际形象有所回升,但由于新孤立主义抬头及奥巴马本身从演说家到实干家的转型尚需时日,美国国际形象的重建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无疑会带来多方面影响,但最具有意义的是对举办城市经济质量的提升,这种影响多表现为对经济的间接效应,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和奥运会的刺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8年奥运会在筹备期间对北京经济质量的改变,更进一步说明了奥运会与举办城市经济和社会融合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石建勋 《亚非纵横》2008,(3):17-20,31
本文总结分析了历届奥运会后的奥运低谷效应,以及北京奥运会与历届奥运会的比较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使北京奥运会的“乘数效应”影响尽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避免和减少“后奥运低谷效应”对中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与民族主义:理性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有多重含义和多重功能,但其原初本质则是理性。当今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遵循理性,在偏离时回归理性。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经受了一次重大洗礼,彰显了中国的软实力。北京奥运会的辉煌过程与圆满成功,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引导到理性、宽容、和平的方向上,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正确认知,从而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相互间的了解和感情。  相似文献   

9.
引子今天的晨曦朝霞格外耀眼,我站在北京鸟巢的西侧,那一缕缕霞光穿透鸟巢,仿佛述说着一种语言,一种远古的语言。我听懂了那些语言,那是“北京人”从周口店传来的语言,似乎还带着50万年前北京人最原始的呼喊与狂奔。他们高举着火把不停地在奔跑,那火光映红了龙骨山,映红了猿人洞,还有山顶洞……  相似文献   

10.
体育外交的作用及其运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外交不仅能够改善国家间关系、拉近各国公众的距离,而且能够提供国家形象展示和建构的平台及首脑关系建立的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外交的一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和平发展、与世界融合的中国及热情、开放、文明的中国人的形象,也促进了中国"首脑外交"的开展。"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得与失,制定相关政策、设置相关机构、发挥体育选手公共外交大使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的开放性发展,许多人认为是全球化的体现.多数分析家预测,未来中国在这个相互依存世界的卷入程度将继续提高.然而,相互依存和全球化是多角度、复杂化和高度动态的过程,中国对国际体系的不断卷入对国际社会发展进程的意义如何就成为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美国领导阶层、学界人士和一般公众为对象,探讨美国媒体、认识模式、民众看法和大众文化对中国形象变化的影响,及其作为主要国际角色形象变化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国的"后奥运时代".自那时起,关于"后奥运时代"的各种讨论不绝于耳.然而,"后奥运时代"更多地作为一种时髦话语和时代背景,学术界却鲜有认真细致的学理研究,即真正以北京奥运会为讨论对象,以此观察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微观进程,进而分析中国如何解决融入国际社会这一根本性命题的佳作,实在是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战略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目前持有的文化多样性的基本态度,虽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存在着某些问题,应当在政策中加以纠正。中国对外形象的改善,从文化的角度看,归根结底取决于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并如何以这一价值观指导对外政策,求得更广泛的世界认同。中国现在处于文化弱势地位,但文化竞争并非零和游戏,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经过现代化的提升,定能走向普遍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2006-2008年东亚地区一项跨国大众观念问卷调查--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发现,东南亚陆地国家(如越南和泰国)的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比海洋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民众更正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总体而言好于美国在东南亚的形象,但不及日本.海外华人对中国的看法比其他族群更正面.而在学校接受英语教育、平时也使用英文的人群,对中国的印象相对较差.东南亚的穆斯林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也相对较差.中国需要针对这些人群提高传递自己形象的能力.此外,也需要着力培养在东南亚年轻一代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中国在联合国表示原则上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维和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热点地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必须在推进维和机制完善、扩展维和任务领域及优化维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善待朋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狗是最忠诚的朋友。有民谚为证:“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比喻很精当:不论母亲是啥模样,她也是自己的亲娘啊,亲莫过母子,这是人性:不论主人家多么贫穷,狗也不会见异思迁,吃不饱,到外边打野食,照样回家看门守户,这是狗德。狗也有德?有。人们常说狗有八德。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月末的北京,春寒料峭。早晚的温差尤其大。这多多少少有些像干事李金柱的心情。凌晨四点。仪仗队副大队长李本涛的房间还亮着灯。他睡意全无。激动、焦虑……种种思绪纠结成一团。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国旗、会旗升旗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奥运会,中国人一百年的梦想,将在2008年的8月8日实现。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他李本涛也是第一次当旗手。  相似文献   

18.
奥运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 《亚非纵横》2008,(3):11-16
随着奥运会影响的深入,其经济价值日益受到世人瞩目。1984年以来的历届奥运会在运作模式上特点各异,主办国在提倡节俭、重视赛后场馆利用以及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等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北京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进一步丰富了奥运经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段时期内中欧四国(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部分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主要内容、对华评价、信息来源、议题设置以及对双边关系的态度等进行指标分析发现,当前中欧四国媒体的中国观非常复杂:政治和社会文化议题呈现出明显的负面态度;经济上兼具正负两方面态度;在中美矛盾冲突日益激烈背景下,中欧国家媒体并没有出现“站队美国”的倾向;在科技领域,承认中国在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的进步和领先地位。中欧国家媒体中国观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在发展对华关系中获得实际利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本国会产生何种作用。中欧国家媒体中国观的形成是其各自国家利益、历史经验、价值观、舆情民意等多种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议程设置论”角度探讨了中欧媒体中国观的呈现方式以及中欧媒体中国观的代表性问题,即媒体是反映本国精英的中国观还是大众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20.
Though it was A pril,spring w as com ing,the chillstill lingered in the capital city. Invited by theC hinese A 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 nderstand-ing(CA FIU ),a group of three A m ericans from theM ississippi State of the U .S. w ith M r. G arrott asthe head visited Beijing from A pril4to 9.M r.G arrott,a m inister from the M ethodism of theU .S., was full of curiosity about this land in theeast. H is purpose of the visit was to learn aboutthe religion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 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