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受传统法学理论的惯性思维支配,对经济法体系的认识总是以调整对象(特定经济关系)为认知起点,而我国经济法学者至今仍对调整对象范围的认识上存在分歧,由此对经济法体系的具体规范构成也就难以达成共识,本文则抛开抽象的经济关系而从具体的经济政策手段入手来佐证经济法体系的具体规范构成。  相似文献   

2.
法的部门划分,是以法的特定调整对象——特定的社会关系——为标准的.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调整对象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本文就20年来尤其是近五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依据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论述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定调整对象——社会资源分配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为经济法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讲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主要是调整对象 ,即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辅助标准则是调整方法。商法在我国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 ,根本的依据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所谓特定的调整对象 ,是指商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否不同于民法、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如果商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完全被民法和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包容 ,则商法就没有自己的特定的调整对象 ,商法也就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基于这样的认识 ,笔者试图从商法的调整对象入手 ,分析其“特定性” ,并且分别将商法的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和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最近在中央党校召开了“中国现代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对当前经济法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问题 一部分同志认为,经济法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种观点:(1)纵横统一说。认为经济法调整的特定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纵向的和横向的经济关系。二者互相交叉、互相统一。由于这种观点把主要的大量的横向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概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一直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不同认识,直接关系到经济法与民商法,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处理,也关系到经济法自身的立法取向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法在我国发展的先天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经济调整对象的研究现状是不够成熟的,客观上要求经济法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规范动作和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本文试图在吸收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民族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结构中的地位的考察中确立了民族范畴 ,从对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经济动因的分析中确立了民族经济范畴 ,从而为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文章认为 ,作为调整民族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民族经济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民族 (包括现代的民族地区 )这一主体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这种法的关系是由它所表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内容所决定的。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将使得民族经济法的研究成为经济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法理论全面革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本质及其调整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是理论界争论颇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溯本追源的方法对西方与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比较,来揭示经济法的本质,揭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并就教于学界同仁。一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社会背景“经济法”一词最早见于法国空想主义者摩莱里的著作“自然法典”文中。1842年,法国另一位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在其所作的“公有法典”一文中已使用过“经济法”一词。十九世纪中叶,蒲鲁东也讲…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涵义主要可以基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经济法法律规范体系,它是指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经济法律,它是指调整经济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三是经济法学,它是指研究经济法法律部门的产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他规律的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定位 ,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定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之位的问题 ,学术界可谓诸说杂陈 ,不一而足。本文从传统的“调整对象定位说”之悖谬入手 ,提出经济法多角度定位的设想 ,从经济法之社会经济根源、价值取向和调整对象三个角度定经济法之位 ,愿为新创经济法定位理论抛砖。  相似文献   

10.
“市场缺陷”的天然存在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法是调整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佳法律形式。经济法以经济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法就是被赋予法律效力的经济规则。这种直接的经济特点,使经济法区别于行政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的理念是指对经济法的应然状态的一种理性认识和追求。经济法的理念不同于法的理念、其他部门法理念和经济学目标,也不同于经济法基本原则。它不能脱离法的理念,但具有固有的特质,其最核心的特质是"经济性"。经济法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实质公平、经济宏观安全、经济整体效率。经济实质公平着眼于经济问题中权利的倾斜配置和分配结果的公平;经济宏观安全意味着经济法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整体意义上的宏观安全;经济整体效率区别于短期、个别的效益,要求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使法学的研究手段拓宽到经济领域,使法学研究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公平正义的权衡与选择,而是开辟了一条法学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径.经济学作为一个对法律规范进行分析的有力工具,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效率是一个公认的价值,即考虑如何使整个社会的成本最小.当前,全社会离婚率呈上升态势,签订婚前财产协议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能事先就财产等事项的处分达成一致,显然可以简化程序和节省各方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紧缩时期,政府采取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干预经济,力图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阴影,但效果十分有限,原因在于,我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对经济的“复苏”起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交叉案件是人民法院和侦查机关司法实践中困扰较多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最高人民法院法解《若干问题》进行修订完善。该司法解释主要应包括:1.要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作出一个准确界定。2.要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处理原则作出细化性规定。3.要使最高法的《若干规定》与公安部的《程序规则》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作为一个与经济密不可分的法学学科,应当有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目前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代表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学说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作为新经济自由主义最新发展阶段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再结合我国国情的语境之下,对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经济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具备了相当的经济规模,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依靠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铺摊子"、上项目,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维系经济增长,不但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支撑规模越来越大的经济增长所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会越来越多。这种以指数形式增长的对资源的需求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满足的,必然会导致资源的短缺,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证监督制度的设置,对化解信用危机和信用风险,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公证作为一种法律层面的监督,其功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文章从经济监督法的角度对公证制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公证作为一种监督制度发挥功用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犯罪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对经济犯罪进行了分析 ,认为 :经济犯罪相对于传统犯罪 ,犯罪人一般都是以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 ,犯罪人更关注犯罪的成本与收益 ,因此通过提高经济犯罪的犯罪成本来防范经济犯罪的发生不失为一种良策。提高经济犯罪的犯罪成本 ,可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仅从经济制度建设、立法、司法的角度寻求提高犯罪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包括 :加强制度建设 ,增大犯罪直接成本 ;提高司法效率 ,直接增大犯罪惩罚成本 ;严密法网 ,完善刑罚 ,间接增加犯罪的惩罚成本。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部门下的一个子部门法。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关系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文章将从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三个特性"、"两个核心"、"一个归宿"的契合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这样的高度契合并不是偶然的,其是社会规律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