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文汇》2013,(10):51-51
莫耶原名陈淑媛,福建泉州市安溪县人,自幼聪颖好学。1934年秋,16岁的莫耶离家出走,到上海女子月刊社当校对、编辑,后来曾一度任主编。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年,《共产党宣言》也170岁了。它蕴含的信仰味道,历久弥新而醇厚,经久不衰而隽永。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读着它,不断续写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篇章。毛泽东: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1920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这一年,毛泽东27岁。同年,他在湖南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3.
1983年秋,在北京太平桥大街全国政协礼堂的一个会议室,丁玲与五十年前曾欲加害于她的原国民党军统局上海特别组组长沈醉相遇、相识了.会上,他们互致问候,笑泯恩怨;会后,两人书信往来,回忆往事.在历史的岁月中,两个昔日的对头,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颂》唱遍全国各地,成为一曲激发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战歌;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肯定和赞扬.歌词的作者便是著名女作家莫耶.著名作家杜鹏程说过;“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莫耶原名陈淑瑗,又名陈爰,曾用白冰、椰子、沙岛等笔名.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金谷乡溪榜村.父亲陈铮是一个归侨教师,后为国民党的将军,1940年被省保安团杀害.  相似文献   

5.
1983年秋,在北京太平桥大街全国政协礼堂的一个会议室,丁玲与五十年前曾欲加害于她的原国民党军统局上海特别组组长沈醉相遇、相识了。会上,他们互致问候,笑泯恩怨;会后,两人书信往来,回忆往事。在历史的岁月中,两个昔日的对头,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五十年前“丁玲失踪”震动了  相似文献   

6.
女作家莫耶1986年5月7日凌晨匆匆地走了。就在那年春节,我受一家出版社之托,为给莫耶立传特地访问了她,可谁会想到,两个月之后她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莫耶早年就名闻文坛。提起她,人们便禁不住地吟起《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相似文献   

7.
1920年2月,陈独秀由北京到达上海,上海学生联合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在欢迎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金家凤的青年,对陈独秀极为仰慕。金家凤从小就比较激进。1916年从角直小学(今为叶圣陶小学)毕业后,被父亲送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习。1919年4月,他和同学侯绍裘、王振球、沈昌等人因制造炸弹谋炸淞沪护军使何丰林而被捕。这是他第一次入狱,时年16岁。  相似文献   

8.
峥嵘 《党史纵横》2006,(11):22-27
看到标题,或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戴笠是何等人物,他们为什么会怕一个叫“王亚樵”的人?其实这个标题是沈醉先生说的一句话,沈醉先生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长期以来 ,共产国际对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人们关注而又不得而知的。1998年公布了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 ,给予研究本专题提供了重要条件。一、共产国际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不同态度共产国际对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有着不同态度 :(一)提出配合夏超起义发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暴动在上海要不要举行武装暴动的问题 ,维经斯基早在1926年下半年就有这一思想 ,确定借助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 ,在上海发动自治 ,驱逐孙传芳。9月初…  相似文献   

10.
据上海公安网发布的战绩表明,一起10年来最大规模的抓捕行动最终抓获65人。而记者调查发现,仅银都路2688弄一处抓捕点,当天至少有6处房间被错破门而入,30人被惊扰  相似文献   

11.
出生在原四川酉阳县的赵世炎烈士,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杰出战士。他笔名施英,参与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1927年7月19日早晨,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在沪郊枫林桥畔。次年2月,他的妻子夏之栩产下烈士的遗腹子———赵施格。笔者来到北京西郊拜访了赵施格和他妻子马达。话题是从一张珍贵的照片开始的。这是一帧4寸照,夏之栩右手抱着胖胖的一岁零两个月的赵施格,左手抱着比他大一岁多的哥哥赵令超。这是1929年初夏,母子三人赴苏联前夕在上海的合影。大革命失败后的上海,天低云暗,风雨如磐,军警到…  相似文献   

12.
江上青烈士,江苏扬州人,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叔父。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先后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7月下旬,在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江上青烈士既是一位出入于斗争第一线的无畏战士,又是一位以诗歌为“投枪”和“匕首”的诗人。早在学生时代,江上青就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两次被捕入狱。两次入狱时都不超过20岁,两次被捕时间相距不到一年。第一次是在扬州上中学时,第二次是在上海读大学时。在狱中,他以诗歌为武器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来,在这照张相。”61岁的胡德资站在叔叔胡耀邦故居的堂屋门口,神情淡定地对记者说。采访一天了,这是老人第一次向记者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49年4月5日,一架从北平飞来的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暮色中徐徐降落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不久飞机上走出4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喧闹的迎接队伍,他们与来接机的一个国民党官员稍作寒暄,就径直离开机场,直奔大悲巷白崇禧公馆。这是一次秘密飞行。当时上海《新闻报》一记者从机场不寻常的空气中嗅出一股不寻常的气味,次日在报上登出独家新闻:“刘仲华由平飞抵首都,同来三人坚不露姓名。”实际上,他们唯一知道的一个人的名字也没弄准,刘仲华应为刘仲容,对另三人,记者也没有弄清,只是说其中一位留有仁丹胡子。此条新闻一…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台播出了新摄制的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时之间,这部在半个多世纪中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名著,又一次成了热点。 有位年轻的记者问我:哪一年第一次看到这本小说,当时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现在播映有什么意义?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小说的时间是1946年。那一年我16岁,在上海读中学,刚刚参加地下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比全国早了约20年.据上海市统计局报告称,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已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88.03万人增加到233.13万人,增长了24%,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6.65%.老龄化进入加速期,年均增速度超过5%.针对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对上海老城区徐汇区天平街道的养老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13,(11):20-32
1992年1月17日,北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刚刚融化,88岁的邓小平登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得到的通知很简单:老人家要来休息。但事实上,这是一次改变中国的旅行,并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起点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汇》2012,(2):21
黄竞西(1896-1927),江苏江都县人。早年在丹阳随父亲经营中药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商人部长。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商人身份作掩护,秘密运送武器弹药。1927年与陈延年一起在上海被捕、就义,时年31岁。  相似文献   

19.
这首优美激扬的歌曲,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曾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传到"国统区"和海外,成为一曲激发抗战爱国热情的颂歌.它的词作者,就是从著名茶乡福建安溪走出的女作家莫耶.  相似文献   

20.
1938年秋,浙江嘉善黄氏一家为躲避战乱,来到上海。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其时院内黄菊刚开,男婴便以菊为名。 大上海的这位当家人,是个有思想,有主见,有谋略,有气度的人。记者在采访中,有一段同黄菊的对话颇能说明他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记者:您认为您个人的长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