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伏琛 《瞭望》1990,(42)
有一位学者给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作了界定,说: “腐败就是权力变质——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这样“蜕变”的结果是:权力由原来应为社会兴利除弊的机制,变为滋生弊害的障碍机制。也就是说,原应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反变成了某些人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介体了。 国家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人民授权予公仆,总希望他们一心扑在公务上,多为人民作贡献。但擅长以权谋私之流不这样想,他们担心“有权  相似文献   

2.
权力监督可以分为同体监督与异体监督,两者各有优劣,缺一不可.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机制中存在同体监督太软、异体监督太虚等弊端和问题.为提高权力运作效率,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机制,通过同体监督异体化、异体监督实体化的改革,力求达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即,共产党领导是前提,人民当家做主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以人为本是主线.其本质特征也决定了这一新型民主政治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大民主",即: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和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任务是:以扩大执政党党内民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制度和干部制度改革;以建设服务型公共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坚决抑制和清除权力腐败现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权力运行体制改革;以丰富民主形式、发展政治参与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政治运行机制改革;以规范社会成员政治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蜗居>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它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积极思考.一是由住房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关系问题,二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类腐败现象.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国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是该剧给我们提出的现实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切社会的基本乱源之一。它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政治学角度讲,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以获取个人的好处,通俗地说,就是以权谋私。从权力的直接性来讲,腐败现象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存在和运作。腐败行为所使用的权力是公职所带来的权力,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由社会选举或国家任命的公职人员具体行使,腐败就是对这些权力的滥用,它破环了社会公平原则,损害了民众的利益。这是就当权者而言。就非当权者而言,腐败是对权力的不正当的利用,他们通过贿赂等手段达到影响或操纵公共权力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6.
权力商品化──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当前,对社会危害最大的腐败现象有两种基本形式:用政治权力换取经济利益,或者用经济力量贿买政治权力,这两种形式的实质都是权力的商品化。其主要原因有:一、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和集中化的计划经济双轨并行,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有了两种...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心鉴 《理论探索》2001,4(1):50-53
我国正在进行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和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所推动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对传统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按照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调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新体系的前提和保证,是继续深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为经济市场化提供宏观调控;为社会发育和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为增强公务员队伍素质提供制度配置;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行政流程;为抑制腐败现象提供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8.
陈立媛 《学理论》2009,(17):42-44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既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决定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时期内难以完全消除。为此,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制度上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的发生;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法规建设,以法律的效力严惩腐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坚持依法执政,防止和克服特权;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腐败现象和行为并没有伴随新政权和新社会的建立而彻底消失,反而由于受到权力运行外环境社会变革中的某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环节、部分,以及权力运行体系自身内环境中隐藏的风险的双重作用,一度相当"猖獗"。这些特殊化劣变生态因子的滋生,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反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反腐败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表明,政府反腐败政治体系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具体政治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实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十八大所做的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搞好源头防治共产党腐败工作,务必抓好三件大事。一是要完善党内治理结构,强化"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二是要健全并落实党内规章制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三是要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共产党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政治监督的本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监督的过程表现为政治力量的较量和抗衡。在现代社会 ,政治监督的力量最终来源于民主政治 ,我国政治监督的弱化、腐败现象的严重蔓延 ,事实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 ,没有形成足够的民主政治力量支持政治监督的深入开展。因此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才能提高政治监督的有效性 ,从而更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7)
近些年来,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腐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日益受到全球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腐败现象存在着理性认知不足,思想重视不够",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裂等现状。这种状况势必形成潜在的未来腐败行为发生的温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通过"课堂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廉洁意识;强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做好"课下教育",形成课上课下"共振"效应;整合社会力量,努力贯通高校-家庭-社会三个环境的大学生廉洁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这为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也对公积金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深化改革未有穷期。在新一轮改革的潮头,住房公积金人应该以时代的担当、改革的勇气、务实的干劲和驰而不息的韧劲,推动住房公积金公开、规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我国产生腐败现象的归因解析颇多,有政治权力的无制约、有思想教育的滞后、有经济市场的权力寻租等等。但是,每种原因都只看到问题的某一方面,难免具有局限性。相对而言,从社会学的某些角度对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做理论诠释,更彰显其综合性。本文以社会学为视域,从公职人员的角色、行动,社会的文化、资源的交换、异化的差序格局等维度对我国当前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做理论上的厘析。  相似文献   

15.
权力异化、权力失制与权力制约--对权力问题的几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体系、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这三个层面上进行逻辑的审视 ,政治权力的万能和无价 ,就像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遍道理一样为人们所熟知。权力的价值在于 ,它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维系社会的构成、秩序、稳定和发展 ,也能满足掌权者自身利用社会的赋予为己所求 ,乃至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需要 ,因此权力腐败现象便成为现代政治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本文对权力异化产生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失制以及如何搞好权力制约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与"还权于民"是针对现今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矛盾状况而提出的,体现了执政党的新权力观。"还权于民"旨在保障被严重侵犯的私权利;解禁公民的公权利;放还被国家垄断的某种公权力,使之形成社会权力;实行新闻改革,保障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18.
试论权力制衡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侯巨望,王瑞娟在现时期,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腐败现象是广大群众十分关切和深恶痛绝的问题。腐败现象已成为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的社会毒瘤。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腐败现象,正呈发展蔓延趋势,毒化党...  相似文献   

19.
在腐败现象严重蔓延,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情况下,大讲腐败不可避免,是错误的.但是,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完全避免乃至根绝腐败现象,也是不科学、不符合事实的. 应当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诱发腐败现象的条件,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缩小这些条件的作用范围,有针对性地做好抑制腐败现象的工作. 建议将批判"腐败难免论"的提法,改为批判"腐败无害论"和"腐败有利论",使人们在"从严治腐"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城"加"市"。同样,城市有以"城"(权力)为基础的治理,也有以"市"(市场)为基础的治理。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是权力、等级、封闭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是自由、平等、开放式的。以权力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以对人的治理为基础;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以对住房的治理为基础。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也可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给自由和繁荣提供充分的空间,也会从开放走向封闭,并制约城市内在的自由调节能力,使得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城市需要治理层次的治道变革,而不仅仅是策略层次的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