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制改革与腐败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深入,促成了以寻租为目的的三次经济犯罪浪潮的依次退潮.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对于遏止政治领域的某些腐败形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转型期反腐败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推进程度.腐败的程度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降低,反腐败完全可以和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腐败现象开始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腐败形式也是各种各样,其中以"一把手"腐败的现象尤为突出,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一把手"前"腐"后继的腐败接力赛."一把手"腐败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的腐败和现行党政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会是正在成长的一个新兴领域,是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应当得到大力扶持.但同时城市社会领域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腐败发生地,这是廉洁城市建设和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障碍.其腐败现象在一些方面与经济和公共权力领域的腐败相比有自身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4.
随着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腐败的类型也在不断演化。那么目前中国的腐败类型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性特征?又是什么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结构性特征的差异?腐败的两副面孔:自体腐败与交易型腐败腐败一般被定义为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在这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下面,腐败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易发多发,腐败行为更加复杂化、隐蔽化,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和惩防腐败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惩防腐败任务十分艰巨.本文根据当前惩防腐败这一总体态势,以分析腐败的根源和现阶段腐败的新特点为切入点,寻求、探索根治腐败的有效措施,阐述惩防腐败不仅是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更与国家法制建设有关,要从根本上遏制或铲除腐败,就必须把惩防腐败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腐败实施的统一体。腐败动机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心理基础,回答的是想不想腐败的问题;腐败机会是腐败动机向腐败行为转化的媒介,回答的是能不能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非传统腐败: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腐败是以公共权力向社会诈取民脂民膏,而非传统腐败则是利用发展过程中"蛋糕"做大的机会获取巨额的不正当利益.与传统腐败相比,非传统腐败具有隐蔽性、间接性和巨量性,甚至披上了合法的、正当的外衣.但这种非传统腐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性具有巨大的威胁,它在不知不觉间侵蚀着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现代化中期阶段,中国将面临非传统腐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腐败概念泛化的表现腐败概念的日渐泛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忧虑。由于在思想领域和现实生活中,至今尚没有统一、准确的腐败界定,腐败概念不断泛化,并出现了腐败定义模糊化、腐败外延扩大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腐败成因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泽平 《唯实》2001,(1):42-46
腐败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历史上对腐败成因的探索大致有三种类型,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都未能很好地揭示腐败行为是如何由可能变成现实的.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公职人员选择腐败行为与公众选择反腐败行为都是一个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过程,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并就此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腐败已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究腐败产生的动机及原因对于防治腐败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社会信任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都假定社会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程度就越低。但严格来说,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也体现出较高程度的信任,且这种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现象越容易滋生。社会信任可分为一般信任(包括经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公民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人们对法律体制、国家机构的信任)和特殊信任(基于血缘、情感、关系网络的小团体内部的排外性信任),实际上,一个社会的一般信任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腐败程度就越低;而在一个对制度和陌生人缺乏一般信任的社会中,程度越高的特殊信任将越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这给我们认识腐败、预防腐败和进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论"腐败"的定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风政 《新视野》2003,(5):40-42
科学地定义“腐败”,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条件之一。主要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腐败”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腐败的本质,但在腐败行为主体与外延的界定、裁定的标准与尺度等方面均有其局限性,不完全适合我国转型期社会的特殊情况。本文对几种流行定义作了分析,在全面概括现阶段中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是对反腐败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 ,也为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必须找准源头 ,抓住重点 ,就要加大对人权、财权、事权的改革步伐 ,就要大力推行“事务公开”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统一领导与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等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腐败案件趋于高发态势,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如高级别官员腐败案增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腐败利益期权兑现、腐败方式虚拟化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体制制度不完善、价值观发生扭曲、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反腐制度配套、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廉洁教育、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等方面入手,使反腐建设切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19日,是江苏省南京市粮食局原局长陈聚华(副厅级)的54岁生日。过生日少不了要收礼物。以往每到此时,带着“红包”上门贺寿的几乎踏破了门槛,可是2004年的生日礼物却是冰凉的手铐。经查陈聚华在担任六合县(现为六合区)县委书记和南京市粮食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先后45次收受21人的贿赂款计人民币55.7万元及字画两幅。就在陈聚华生日的前夕,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陈聚华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陈聚华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年12月15日,省高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受…  相似文献   

16.
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腐败大案要案表明,腐败分子从有所作为到蜕变犯罪,始终贯穿了失衡补偿、双重人格、侥幸支撑的心理过程和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心理机制。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廉政文化体系和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界定了腐败的含义 ,并对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受贿和贪污两种腐败行为的模型推导 ,得出结论 :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构成了腐败的动力基础 ,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是造成腐败的制度根源 ,国有资源产权不明晰构成腐败的诱导性因素 ,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又促使了腐败的多样性发展 ,正是这些经济因素构成了腐败的经济性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结构性腐败有其深刻的体验结构性和制度结构性原因.体验结构性原因源于官本位的价值观、德本财末的伦理观、独尊的政治文化和礼治的法律文化传统等的消极影响.制度结构性原因包括传统政治观和本位主义的消极影响,以及缺乏制约的集权结构.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必须使程序和规则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包括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建立健全惩防并举反腐机制,更加有效地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新步伐;以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契机,重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