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白 《新民周刊》2012,(2):46-47
对于爱情的感觉,真的非常美好,的确也是非常奢侈,当人得到这份神圣的情感,在不完美的世界仍然可以寻找一份完美的宁静的生活,艺术也是在这个丰富的情绪中自然带出来的。这是一个格外特别的女性艺术家。自1996年以来,张永红先后参加了国内外一系列有关女性的艺术活动,譬如"世纪女性艺术展"、"新学院女性艺术展"、"‘性感权利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美术家中,没有比马赛尔·杜桑(Marcel Duchamp 1887—1968)更令人震惊的了。这位出生于法国布兰维尔的达达派大师,以其变幻莫测、不断标新立异的作品闻名于世。作为现代派画家,杜桑的作品强调直  相似文献   

3.
美育的艺术     
<正>“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已经在位于松江区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的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隆重开幕了,这场持续到2023年7月的主题展览,将带领观者经历一次难以忘怀的“美育的艺术,艺术的美育”之旅。此次大展,内涵丰富,形式多元且新锐,我们能看到山河锦绣、人间烟火、时代变迁,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最熟悉的城市、最熟悉的生活,凝成艺术的结晶,而所有这些艺术的结晶,春风化雨,最终完成了一种“美育大课堂”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阿布 《新民周刊》2022,(29):78-78
上海“解封”后,上博的首次国际展,不仅在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交流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市民心理的一种抚慰与慰藉。人类优秀文化将继续在上海这座城市交流、融合。入夏后,气温居高不下,谁还没有个海岛度假梦呢。而在上海博物馆,海岛的凉意以艺术展的方式抵达——“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正式在上博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5.
钟鸣 《新民周刊》2012,(32):89-89
由中国国家画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展"近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穆益林将自己30年来的创作成果向社会作一系统展示,可让观众在欣赏绚丽异彩的作品同时,能看到瑰丽的中国帛画产生的奇特审美效果是其他画种无可比拟的,会为古老的中国帛画在今日重铸辉煌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6.
杜雨敖 《新民周刊》2023,(16):36-39
<正>展品前,观众们驻足停留,仔细端详着,就像在问一个传奇,你们从哪里来?三年前,故宫博物院将每日预约观众人数从5000人上调为8000人。即使是这个数量,位于故宫文华殿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还是让观众体会到了什么是“好难约”的展。这一国内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开幕后,网上现在提前一周都已经约满了,有网友评论犍陀罗艺术展是故宫让观众在春天与美有一个约会,看到那片山谷中800年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7):70-73
在中国馆即将转身为中华艺术宫并向公众开放之前,9月15日,一群当代艺术家聚集在上海美术馆,以"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展"举行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个大展由上海美术馆、99艺术网、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新闻晨报主办,K空间、上海久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烨传媒、财富堂协办,一些知名企业给予了赞助。好的展览可以改变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艺术家将强烈的主观情绪融入了画面中,用画作传达出一种非常乐观、积极的精神,鼓励大家“内心要有光明,从容面对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一切都会好起来。”一种无形的力量从画面中散发出,让人观后心生感动。“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透露了艺术的心声,用艺术的方式传递着美,记录着城市的成长与发展。艺术家们用诚挚画笔描绘“人民城市”建设的壮丽画卷,着力为上海师生打造美育大课堂。开幕式当天,《新民周刊》记者走进艺术的世界,认真聆听艺术家们的诉说。  相似文献   

9.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25):22-23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是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只要天生一对蓝招子,外配一张一目了然的洋面孔,普通话带点儿化音,双臂最好金毛茸  相似文献   

10.
老曹酷评     
@美国国家地理:纽约的居民们刚刚送走了超级飓风桑迪,却可能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桑迪给纽约带来的洪水淹没了地铁隧道,逼得成千上万的老鼠们冲向地面,纽约人接下来可能要第一次见识这么多的老鼠了。老曹:咱们各大城市的管理者应该认真关注美国这场风灾带出的各种问题,关注他们应对措施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16):58-63
<正>也许,未来,从经济到文化的再一次融合,能让中亚再度焕发出别具一格的活力……“犍陀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多元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犍陀罗艺术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活力与创造力,不仅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与飞升,也在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面对采访记者,如此解读此次“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相似文献   

12.
钟鸣 《新民周刊》2012,(16):91-91
"超越与反观:邱启敬(2006-2011)艺术展"由上海美术馆推出,虽然是一次回顾,但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了他近年来跨门类跨题材的创作现状,雕塑与雕刻是主要手段,但作品的呈现却极具现代精神。其中青花和田玉系列是新尝试的,却直溯中国古典人文传统,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以"9·11事件"为例的国际恐怖主义对纽约、美国以至世界经济所带来的重大损失和深刻影响,并透过这个分析,认识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和反恐斗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正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行。展览选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除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艺术之外,还有金银器物和首饰。  相似文献   

15.
凭什么只有好莱坞才能拍科幻大片啊?我们有刘慈欣的《三体》,就等着看他的大片吧。2015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8月23日,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继莫言之后,中国作家获得的又一国际文学大奖,也是中国科幻小说家斩获此国际大奖的第一人。10月18日,刘慈欣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中被授...  相似文献   

16.
纽约大学政治系的熊玢教授在中日关系研究和国际法研究领域均享有国际学术声誉。他的新作《中日争议及美国的介入:历史和国际法分析》不仅是一部详细介绍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渊源、国际法理辨析的力作,而且从中国崛起引发的国际秩序变化的角度,阐述了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议对未来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详细探究中日钓鱼岛争端中...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逐年增加,迎来了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又一次高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流入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发生了逆转,金融危机过后,其经济回升势头明显,国际资本又纷纷流入这些经济体.2001年以后的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特点,并造成了三种结果,这三种结果使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Freya 《新民周刊》2020,(14):82-83
我生活在美国重灾区中心,宅在家里,生活自如。我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身边人,对家人负责。这个时候,冷静考虑现状,是最重要的。这是我在美国留学的第五年。自2015年出国读高中,之后我一直呆在纽约州,没有换过地方。现在我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大三,居住在纽约市曼哈顿中城区,是纽约疫情最严重的区域。过完春节,我从上海经莫斯科转机回纽约。  相似文献   

19.
<正>“在美育公共教育的层面,我们希望‘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这样一场跨越年代的城市艺术叙事,能够激起人们对城市深刻且真切的归属感,激发青少年学子们感受祖辈、父辈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然后,在他们的新时代,继写新的灿烂篇章。”山川秀丽,风光无限;江河恒流,城市恒新。新时代,新变化,需要新记录,新见证。城市里的人们,和这个时代携手同行。无数个晨昏交接,千万个凝眸时刻,建筑的轮廓、亮起的灯光里,折射出开天辟地的宏伟构想与烟火日常的家园情怀。而家园的发展,亦为历史进程的映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商务贸易呈现日益复杂化趋势,国际性组织和跨国企业的总部及其核心机构逐渐向国际性都市的商务中心集聚。纽约、伦敦、东京及香港等知名国际著名商务区,依托交通枢纽的优势与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分别演化出各具特色的国际商务区。通过对这些城市商务区的比较研究。对照正在建设的国际虹桥商务区,谈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