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化是由产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结构变化的复合体。尽管城市化的内涵很丰富,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市或者说城市人口占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占据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比重即城市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积极推进江西城市化进程,不仅是解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现代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不断崛起的巨大城市群体不仅创造着一个个经济上的活跃带,而且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策源地。据统计,截至1996年,我国建制城市已达666个,城市市区人口已达51511万人,占人国总人口的42.1%。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城市对于广大农村腹地所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的问题。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市化条件已渐成熟,因此必须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浪潮,加速推进江西城市化进程。一、加快城市化发展是新世纪初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一般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农村居民占多数转变为城镇居民占多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农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城市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结构形态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温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市区人口达130多万,建制镇112个,全市城市化水平已提高到52%.同时,城市管理体制已逐步从"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向"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转变,城市的管理重心下移,社区已成为温州现代社会组织最基础的"细胞"和载体之一,社区建设也已成为温州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社区的发展和其功能的日益凸现,社区共青团工作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中期,城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有诸多问题与挑战。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化要在阶段性规律上进行全面的创新。当人口5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的时候,"城市病"将可能是城市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要有前瞻性的视点,为逐渐到来的城市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城市是社会的载体 ,“是前进的主要动力”。①城市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城市化水平是社会化水平的尺度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准。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度里 ,应当高度重视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和普及 ,在城市化水平低的国度里 ,更应当高度重视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和普及。前者着重从治理与发展城市方面研究和普及城市社会学 ,后者着重从兴建和发展城市方面研究和普及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世界各国的必修课 ,是学校的必修课 ,也是政府的必修课 ;还是全民的选修课。城市社会学既不是从经济关系上研究城市 ,也不…  相似文献   

8.
“社区发展”被联合国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与方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推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与社区发展作用凸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城市社区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回顾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历程,对城市社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社会管理的重点与走向。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列宁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总体人口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人口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区人口密度过高,这给资源、环境、交通、就业、住宅和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有效的调控人口,使人口规模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实现城市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国很多城市人口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因而,借鉴世界各国大城市调控人口的经验,探索我国人口调控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机制,使人口增长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相适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